叶阳天 崔怀猛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体育医疗康复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等内容,为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相互促进指明了方向,对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
体育健康是指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体育运动是人们获得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也自然地成为服务民众健康的一种消费方式,当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之后,体育健康产业也就应运而生。体育健康产业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迎来了投资和发展的机遇。
体育健康投资是指为社会公众或消费者提供场地环境、设施器材、教育培训等服务产品及相关产品,使社会公众或消费者以体育运动的方式获得身心健康的投资行为。
体育健康投资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可以粗分为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往往是公益性的,面向社会公众;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投资则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消费者。虽然消费者也是社会公众的一部分,为区分不同的投资主体,本文将消费者从社会公众中分离出来,特指购买体育健康服务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个人或群体。个人或群体购买体育健康服务产品及相关产品的行为,称为体育健康消费。
本文结合对体育健康需求和体育健康供给的分析,提出了体育健康投资的实现路径,即通过供给侧改革以及体育健康平台的投资和建设,发展体育健康平台经济,整合体育健康产业资源,为体育健康供需双方提供服务,扩大供给创造需求,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这也是体育健康投资的价值所在。
健康需求,人皆有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及方式正发生着巨大改变,从传统的以医疗卫生为手段的“被动健康”,转变为现在的以养生健身为手段的“积极健康”,体育运动无疑是满足积极健康需求的最有效的方式。体育运动除了满足人们的身体健康需求外,还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并调控人的情绪,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体育运动具有强化人际交往、增加人际互信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健康需求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满足或改善。按照投资与消费的有无,可以把满足体育健康需求的途径分为如下三类。
此类满足体育健康需求的途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行走、跑步、跳绳、爬楼梯、骑自行车、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无需借助于政府或企业专门为体育运动投资的场地、设备,自己进行体育锻炼即可满足需求。这些运动一般不需要通过体育健康消费就可以实现,虽然有些运动,需要购买运动服、运动鞋、自行车、音响设备等,但这些产品一般归入体育用品或其他相关产品制造业,因此不直接归入体育健康服务产业。
此类投资在生活中亦很常见,主要指公益性或福利性的运动场地、设施等。如:政府投资并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社区、公园、广场、绿地的运动设施、专用跑道,学校用于教学、训练、活动的运动场、运动馆、运动设施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为职工提供的健身房、乒乓球室等福利性的运动场所和设施等。这些公益性或福利性的投资,满足了社会公众或特定群体的体育健康需求,但不以盈利为目的,获得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效益。
以上两种满足体育健康需求的途径,虽然不直接产生体育健康消费,但是提高了民众的整体身体素质,营造了全民健身的环境,培育了支持体育健康投资消费的沃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的普及,体育运动在满足健康养生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更多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健身塑形满足了形体美的需求,竞技体育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体育表演满足了体育观赏的需求,休闲体育满足了娱乐休闲的需求,还有许多体育运动能够满足趣味性、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方面的需求。为满足各类以体育健康需求为基础的多样化、产品化、专业化的各类体育运动需求,许多经营性体育运动场所在城市中迅速布局开来,并呈现总体增长的态势。这些经营性场所引导了体育健康消费,它们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体育运动类别和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培训,营造出更加舒适的运动健身环境,社会公众满足体育健康需求的方式进阶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些经营性的体育健康专业化企业,有的提供单一体育运动项目,如游泳、网球、跆拳道等;也有的提供健身器械、操类、舞蹈类等综合性的健身服务,如:力量训练、瑜伽、有氧等,以此满足广大群众各色各样的体育健康消费的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体育健康需求具有普遍性,但是满足需求的方式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体育健康消费需求是体育健康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体育健康投资,无论是公益性的政府投资,还是营利性的企业投资,都是为了满足了群众的体育健康需求,只不过其价值呈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后者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价值。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随着人们对体育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体育健康需求会不断增长。
体育健康需求始终存在,但能否形成体育健康消费,不仅要看体育健康产业的供给侧能提供什么服务产品,还需要通过投资来改善供给侧,以满足、引导消费需求。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也就是说,体育健康投资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供给侧改革。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改变消费观念,增加体育健康服务产品的种类、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消费需求。
需求决定供给,还是供给决定需求,是经济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只有需求没有供给,或者只有供给没有需求,就不会形成消费,没有消费就不会形成产业经济。由于体育健康需求普遍存在,那么增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就能激活消费。基于此,围绕体育健康服务产业,以市场需求为目标,针对各类消费者的健身目标、运动专长、兴趣爱好、地域分布等特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优质高效的各类运动项目和教育培训,形成体育健康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将成为推进体育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从供给侧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丰富体育市场,引导大众体育健康消费观念,促进体育健康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改革必须从制度入手,通过制度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体育健康产业的投资,资金需求大、回收周期长、盈利水平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支持。目前,我国体育发展在资源要素投入和配置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体育用地困难、体育企业融资难、体育人才总量不足等,需要政府从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政策倾斜等方面进行扶持,同时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保证体育健康行业的合法经营与健康发展。体育企业也需要练好基本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通过连锁经营、加盟经营,扩大门店覆盖范围,发挥规模优势,增加运动项目,拓展业务类别,做大做强体育健康品牌。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体育健康的市场供给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按照《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与体育健康供给相关度最高的两个产业类别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教育与培训,构成比例最高的产业类别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从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看,2015-2020 年,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出和增加值的占比从1.6%、2.4%分别增加到5.8%、6.9%;体育教育与培训总产出和增加值的占比从1.4%、3.5%分别增加到7.4%、15.0%;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和增加值的占比从65.7%、50.2%分别减少到44.9%、29.3%。由此可见,体育健康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重呈现前者升后者降的趋势。
当然,我国体育健康服务业起步比较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美国健康体育在近10 年中出现了迅猛增长的态势,健身俱乐部注册人数在近5 年间平均每年增长达5%,现已达到了美国人口的1/5。这也说明了我国体育健康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后劲十足,只要持续推行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必将迎来我国体育健康市场蓬勃发展的春天。
21 世纪以来,平台经济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了社会经济的新秩序。平台经济从经济运行中分得了一块蛋糕,同时也对原有的行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强化供需双方沟通媒介的作用。当代,一个平台改变一个市场的故事屡见不鲜。比如:淘宝对零售市场、携程对旅游市场、美团对餐饮市场等,都起到了翻天覆地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行业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供需双方带来了便捷和实惠。
但也应该看到,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网上购物平台,作为零售商业的平台,采用B2C 或C2C 的电子商务模式,对零售市场的实体店产生了冲击,促进了零售商的转型。而旅游平台、餐饮平台,作为服务业的平台,采用O2O 的电子商务模式,不仅没有对线下实体店产生冲击,还焕发了实体店的生机,开创了平台企业、实体店、消费者共赢的局面。
显而易见,体育健康服务属于服务性行业,如果走平台经济的发展之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模式,将会整合行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提供客户资源,促进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
当前,多元主体、多元结构的体育信息资源处在过于分散状态,缺乏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的途径和平台。一个行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供给方能提供什么,需求方需要什么,对供需双方和平台撮合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只有把供需双方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才能为供方提供客户,为需方提供供应商,为双方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体育健康平台恰恰能够起到整合行业资源的关键作用。虽然在网络时代不乏信息获取的方式,但是从散乱的其他网站、平台获取需要的体育健康信息,费时费力,缺乏比较,体育健康平台则可以弥补这样一种不足。
体育健康平台,以向消费者提供体育运动服务和培训为核心,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同时还可以融入体育产业的其他信息资源或交易资源,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消费者通过平台与供应商进行交易,消费更有保障,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平台企业可以通过O2O 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保障。由于大多体育健康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弱,健身房老板卷款跑路的现象偶有发生,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平台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对健身企业进行监管,为消费者退款、索赔,或提供该区域其他企业相同的健身服务进行弥补。对于群体运动项目和竞技体育项目,平台可以利用会员或客户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地域相近、志趣相投的爱好者,进行配对,让消费者在满足体育健康需求的同时,还能培养技能、提高运动水平、扩大社会交往。
由于主营业务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平台与线下体育健康服务企业之间不会形成竞争关系,而会形成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平台把体育健康企业的服务特色、地段场所、运动项目、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要素介绍给客户,向企业提供客户资源;平台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运动场所人员流量情况,平衡高峰、低谷时间段的人员流量,避免运动场所因人流过大、等待时间过长而受客户抱怨;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向企业提供消费者的地域分布、运动偏好情况、运动场所资源分布等信息,为企业改善经营、投资新运动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体育健康平台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有了这些基本服务,就可以拓展更多的增值服务,只要积累了企业供给资源和客户需求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以不断推陈出新。通过体育健康投资的实现路径,可以促进体育健康产业的欣欣向荣;而体育健康投资的价值意义,却不仅是促进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引导了人民的健身需求和运动兴趣,成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健康产业的投资与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投资和收益的问题,更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问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的问题,这是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消费者共同的目标和愿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体育大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不仅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摘金夺银,更要靠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体育健康投资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