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全民健身价值取向的影响探讨

2023-09-13 23:00:20阎小乐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全民武术

阎小乐

(同济大学 上海 200333)

前言

全民健身旨在不断提高公众体质和健康水平,自1995 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运动设施,开发运动项目,组织运动活动,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中国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与其他运动相比,有着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文化底蕴,符合全民健身要求,通过全方位梳理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全民健身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厘清思想融入现状,提出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在全民健身中的实现路径,助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活动有序深入开展。

1、中国传统武术融入全民健身的现状分析

总结中国传统武术融入全民健身现状,厘清融入成效,明确短板不足,为后续中国传统武术思想下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筹划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方向性引导。

1.1、中国传统武术融入全民健身现状

为持续激发公众运动健身主动性,打造具有地区特色、行业特色的运动项目,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越来越多的地区以中国传统武术作为切入点,深入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全民健身计划,通过太极拳、健身气功的推广,提升公众身体素养,增强运动能力,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中国传统武术锻炼中。根据相关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国内经常从事传统武术锻炼的人员达到6500 万,以太极拳为例,作为受众群体广泛、练习难度较低的传统武术项目,约有4000 万人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借助传统武术的推广、练习,更好地体现其文化价值、运动魅力,增强对公众吸引力与感召力,越来越多的公众自发参与到武术锻炼中,通过武术动作练习,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老年人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耐力,不断提升健康水平。

1.2、中国传统武术融入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传统武术与全民健康的融入渗透产生了显著实践效果,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受到传统思维观念、方法举措等因素影响,中国传统武术融入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全民健康活动的推广深度与广度仍存在不足。具体来看,近些年来,各地区在健康中国战略贯彻执行过程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中国传统武术的推广,引导公众练习武术动作,开展武术锻炼活动,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多数地区没有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导致传统武术推广范围受限,妨碍武术练习活动全方位开展。例如,公众在传统武术锻炼过程中,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场地下进行系列练习活动。少数地区没有立足实际,根据传统武术锻炼要求,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专业人员选聘、场地建设等各项活动,专业人员的不足、场地设置的偏少,导致传统武术锻炼频次不高,限制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有序开展。全民健身工作体系尚未建立,活动组织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群体参与全民健身、兴办传统武术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与解决,势必影响全民健身活动成效,导致传统武术项目数量较少、推广力度不高、受众群体有效。为应对这种情况,正确处置中国传统武术融入全民健身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引导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等主体,切实发挥自观能动性,调整方式,优化方法,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有序开展,实现传统武术锻炼、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

2、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全民健身价值取向的影响分析

梳理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全民健康价值取向的影响,实现思想观念有效转变,引导主管部门、团体组织、工作人员等主体形成正确认知,为中国传统武术思想下全民健康活动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1、提升公众身心健康水平

身心健康作为全民健身核心目标,强调通过多元化运动项目,提升公众运动能力,塑造运动技能,提升健康水平,舒缓负面情绪,使得公众持续保持身心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思想融入到全民健身中,可以更好地凸显身心健康价值。具体来看,传统武术受众群体广泛,作为国民性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行为文化属性,例如强调的“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外兼修”等锻炼理念与精神追求,深度契合新时期公众全民健身定位,引导公众在练习武术动作,提升耐久度、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养外,还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平和、稳定心态。根据相关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与其他健身运动相比,中国传统武术可以持续提升公众肢体协调能力,使得身体机能保持在良好状态。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长时间进行武术锻炼,能够促进骨骼发育、心肺功能;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经常性进行武术锻炼,能够降低慢性病、心血管病发生几率,起到较好的养身保健效果。同时随着中国传统武术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传统武术的精神追求日益凸显,使得公众在塑造身体形态,增强运动机能的同时,公众负面情绪逐步得到舒缓,例如青少年在竞技类长拳、中老年在养生拳种的练习过程中,体悟到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核,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实现对公众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通过有效武术训练,可以使公众保持良好的情绪,陶冶个人情操,消除不良情绪,不断增强公众的心理承受力与应变能力。尤其在富有韵律感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快速舒缓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2、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武术蕴含的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武术精神与全民健身的有效融合,实现优秀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更好地发挥传统武术精神在改造公众主观世界、塑造正确价值取向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体育强国战略推进中,传统武术中的自强不息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拼搏等精神内核,可以更好地实现民族精神发展,不断丰富公众精神世界。例如,中国古代武术家主张“精忠爱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抗金英雄岳飞、抗倭英雄戚继光等武术名家,有着远大政治抱负与强烈爱国情怀,公众在阅读《岳家拳谱》中,既感受拳法的运动魅力,又在拳法练习过程中,以岳飞等先贤为榜样,赓续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武术锻炼中,要求练习人员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长时间练习中,公众不仅熟练掌握武术动作,提升基础身体素质,还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断奋斗,砥砺前行。中国传统武术有着强烈尚武崇德的精神取向,公众在武术练习中,进一步强化正义感、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和谐人际关系形成。从过往经验来看,公众在全民健身中,借助长时间武术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自发性传承爱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传承产生深远影响。例如,青少年等群体在武术练习中,可以提升其自信心,面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可以采取更加主动的态度,自发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同时在武术训练过程中,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团队协作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2.3、推动优秀文化有效传播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与全民健康活动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拓宽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提升文化影响力与感染力。根据2021 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等文件要求,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武术、健身气功等传统武术项目走出去,与国外其他国家、地区开展全民健身交流。以传统武术思想为媒介,助推全民健身活动深度开展。具体来看,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完整保留了原始民间文化形态,同时包含了更多的多元精神价值,通过传统武术精神发扬、传承,持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加强了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有效联动,调动更多的优势资源进行全民健身体系的健全完善,促进全民健身的国际化。例如,中国传统武术精神有着较强的自我锻炼与自我评价意识,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研究成果,中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因素叠加影响下,会出现失眠、多梦、睡眠效率下降等问题,借助传统武术锻炼等健身活动,可以针对性地提升神经系统功能,保持心脏、血管、淋巴系统的健康水平,提升消化功能和代谢能力,加强肌肉和骨骼活动能力,使得中老年人始终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借助全民健身效果的全方位呈现,提升中国传统武术对国外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吸引力。这些国家、民族在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传统武术蕴含的价值追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实现传统文化走出去,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公众逐步更新思维观念,以更为包容的心态,参与到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中。基于中国传统武术思想融入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大作用与实践价值,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公众等主体要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传统武术锻炼中,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深刻落实健康中国等战略决策部署。

3、中国传统武术思想下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策略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下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筹划以及实施,要求相关主体以目标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举措,构建完整的全身健身体系。

3.1、持续转换全民健身活动理念

基于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全民健身价值取向的深远影响,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等参与主体,要持续调整既有观念认知,从实践角度出发,认真总结梳理现阶段全民健身过程中传统武术思想传承、传统武术推广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吸收借鉴过往有益经验,科学确立传统武术思想宣传、传统武术推广的主要目标与工作要求,确保传统武术思想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全方位呈现,推动全民健康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具体来看,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相关人员持续发掘传统武术的康养作用,稳步提升公众身心健康水平。为达到上述目标,坚持理念优先的活动开展原则,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播、电视媒体等路径,向公众宣传传统武术练习锻炼的意义与价值,在社会层面形成正确的武术健康理念。从实际情况来看,武术健康理念的确立,不仅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武术工作要求,提升锻炼效果,还能够针对性调节呼吸节奏,将武术技术、个人心理、社会适应协调起来,促进公众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有意识地将武术与医疗活动结合起来,设定优质武术运动处方,将武术锻炼作为防治慢性病、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有意识地与中医、西医、营养学联动,持续增强全民健康水平,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国传统武术的优势作用,夯实全民健身群众基础,提升公众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接受程度,激发起参与传统武术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为后续传统武术推广等活动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加大传统武术推广改革力度

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筹划环节,为更好地发挥出传统武术思想的价值作用,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等主体,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传统武术推广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具体来看,相关主体要从运动推广、精神培养多维角度出发,搭建起完备化、体系化、高效化的传统武术推广体系。在运动推广过程中,要设定完整的武术锻炼推广体系,吸引更多的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参与到传统武术锻炼练习中,传统武术锻炼练习环节,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等主体,应当结合公众基本情况,对课时安排、授课形式等做好系统化的调整,借助这种方式,例如在推广环节,逐步淡化传统武术运动的竞技属性,强调推广的实用性、健身性以及娱乐性,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效调整,促进公众个性的发展,激发公众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专业人才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的时长,划分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持续提升传统武术推广锻炼练习的合理性,为公众传统武术推广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传统武术锻炼练习环节,专业人才除了重视传统武术技能的教授之外,还需要以兴趣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持续激发公众对于传统武术运动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专业人才需要突出公众的主体地位,尊重公众的个体差异,结合公众自身的实际,灵活调整推广方法,将普通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阶段传统武术推广目标落实到实处。例如,专业人才利用多媒体、慕课等不同的推广方法,一方面向公众介绍传统武术运动的技能、训练方法,促进良好传统武术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激发公众的兴趣爱好,强化公众对于传统武术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持续发挥专业人才在传统武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应当注重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提升专业人才群体的整体素质。基于这种目的,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需要持续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必要的人才招聘方案,持续提升传统武术专业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扩大研究生学历、博士学历的专业人才人数的占比,借助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与专业水平,加速传统武术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人才引进工作之外,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还应当注重做好传统武术专业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置必要的传统武术科研项目,激发专业人才进行传统武术推广研究的热情,促进传统武术推广研究结果的持续涌现,从而更好地为传统武术推广服务。为营造良好的提升氛围,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应当定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帮助专业人才明确自身的研究与推广方法,改善传统武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结构组成。在做好上述传统武术推广活动的基础上,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等主体,应当加大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内涵,实现精神内核的有效培养。在实际工作开展环节,要善于发掘传统武术中包含的潜在精神内涵,有计划地将传统武术的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对爱国主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武术精神进行传承,实现民族精神全方位培养。例如,在组织公众进行传统武术练习中,除了讲解武术动作要领,指导公众常规练习外,还应当根据武术类别不同,讲解武术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例如在咏春拳练习环节,专业人员按照武术动作,指导公众进行动作、气息、心态的指导练习之外,还应当讲解咏春拳历史来源、叶问人物事迹,借助这种方式,稳步提升公众对咏春拳的认知水平,对于咏春拳包含的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精神的传承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3.3、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全民健身过程中,为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武术练习锻炼活动有序开展,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等部门,要根据区域健身硬件设施使用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硬件设施开发建设,通过硬件设施功能的完善与健全,搭建起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推动传统武术思想有效传承与发展。例如,考虑到北方地区的雨雪天气较为频繁,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应当制定相应的投资建设方案,在相关区域设立多功能的活动场地,切实满足传统武术课程技能训练的相关要求。同时做好室内活动场所的装修以及优化,营造良好的室内推广氛围,通过这种方式,持续增加传统武术人群数量,加速传统武术运动的普及,为传统武术训练以及推广活动开展提供保障。例如,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可以增设传统武术室内运动场地数量,提供传统武术运动的相关器材,通过外部环境的塑造,降低传统武术推广的准入门槛,为高质量地完成各类传统武术推广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促进公众运动习惯养成,为了帮助公众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专业人才除了开展常规性的传统武术锻炼练习之外,还需要丰富传统武术运动形式,增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次数,使得公众可以更好融入到传统武术运动之中。具体来看,传统武术专业人才可以组织传统武术运动社团,吸纳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传统武术运动,感受传统武术运动的魅力,实现传统武术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同时还可以进行传统武术比赛的筹划、组织等活动,形成传统武术联赛,在比赛过程中,使得公众更好地参与到传统武术运动之中,更好地体现武术竞技性,在加深对传统武术技能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公众全面掌握自身存在的缺陷、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武术练习锻炼等系列活动,实现传统武术锻炼积极性、主动性的全面提升,满足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要求,为后续公众终身体育锻炼心态与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娱乐、休闲、健身、养性等多种价值。本文从全民健身角度出发,尝试将传统武术思想纳入到健身活动组织、筹划、实施等诸多环节,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的文化属性与健康属性,实现公众身体素养、运动能力、思想观念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全民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