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超
(吉林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吉林 132001)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提高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效率,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与铁路运输生产效率的提高都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铁路运输可以满足客运和货运需求,且客运和货运承载量较大,运输成本较低,属于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长久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集中力量提高铁路的运输生产效率。
铁路运输的优点包括:
其一,铁路运输不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天气因素不会对铁路运输产生较大影响。
其二,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较为丰富,可以运输各种类型的货物。
其三,铁路运输量较大,在同一时间、同等距离的情况下,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的货物承载量较大,且运输成本较低。
其四,运输较为稳定,因铁路运输有固定的运输轨道,运输相对安全与稳定,很少会出现颠簸问题或货物丢失等问题。
铁路运输的缺点包括:
其一,铁路建设较为耗费财力,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
其二,建设周期较长,且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复杂。
其三,运输缺少灵活性,铁路运输因其拥有固定的轨道,所以不能将货物直接运送到指定地点,不能随意更换运送地址等[1]。
其一,人员因素。铁路的运行涉及人员范围较广,包括火车司机、铁路乘务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等,部分铁路火车因运输的线路较长,火车司机可能存在疲劳驾驶的问题,加之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不仅会影响火车的行驶速度,还会降低火车的运输效率。
其二,管理因素。铁路组织运输与生产的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如若管理工作不到位或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性,可能影响火车的运输及生产效率。
其三,竞争因素,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区域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受竞争因素的影响,各区域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限制。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的主要特点:
其一,运输量大,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铁路运输的承载量都比较大。
其二,运速较快,随着铁路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的行驶速度明显加快。
其三,运输低成本,与飞机或客车相比,铁路运输速度快且时间短,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其四,运输阻力小,铁路运输不会因某些情况而停止运输,也不容易受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
其五,占地面积小,铁路运输不会因货物的多少而增加其占地面积。
其六,投资较大,铁路的建设规模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期间的成本投入较多[2]。
在选择铁路货物运输方式时,其发车时间和具体的到站时间可能存在不确定的问题,如在客运方面,与高铁相比铁路运输的速度较慢。此种情况下,会对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会降低铁路运输被选择的可能性。此外,在国内铁路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他运输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一旦运输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客户会逐渐偏向于选择其他运输方式,长此以往,易造成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逐渐降低。为有效提高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铁路企业需不断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完善相关运输机制,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推动铁路事业长久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都属于自主运营,如从源头上解决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则应重点关注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事实上,铁路货物的运输与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关系密切,逐步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可以有效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如某趟火车的货物运输出现问题时,可通过铁路组织进行调度,安排其他火车继续完成货物的运输工作。从火车调度角度进行分析,普通的铁路运输企业没有火车调度的权利,为了更好地促进铁路运营与发展,各铁路运输企业需对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科学管控发车、到站时间等问题[3]。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趋势良好,铁路的运输速度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线路的建设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带动了铁路运输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随着部分铁路运输业务的里程数逐渐增加,运输过程中的中转次数也相应增加,在中转停留过程中,可能因突发事件而改变装卸作业,延长铁路的中停时间,无形中又降低了铁路的运输效率。究其原因,除了与突发事件有关之外,也与中转运输模式以及计划的不合理有关,铁路运输期间常见的集中性问题或均衡性问题等缺少解决方案,使得同车运输多地货物的问题较为常见。若铁路运输时需经过多个中转站,不仅会影响铁路的运输速度,还会因中转次数较多,装卸作业量较大而降低铁路的运输效率[4]。
在铁路运输行业,其货物的装卸作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随着铁路运输速度加快,若其装卸作业效率偏低,则会对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以2022 年某省区某铁路企业委托第三方的装卸作业情况为例,该企业全年所承接的物流装卸作业总量为1120.20t,其中人力装卸作业总量为670.30t,该企业大部分的装卸作业都是由人工完成[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装卸的比例有所提高,因近几年钢铁及煤炭的运输量减少,小件货物或零散货物的装卸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械装卸的发展,使得我国铁路运输装卸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偏低。此外,除了铁路运输中人工装卸作业量多于机械装卸作业量之外,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还与装卸作业技术较为落后有关,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部分地区铁路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加之装卸作业技术较为落后,铁路的装卸作业多由人工完成。
一方面,铁路运输管理不到位。信息化时代,铁路运输相关设备及技术日渐先进,相关管理人员需通过技术性手段对其进行管理,某些地区因经济不发达,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较为落后,管理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既不利于铁路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还会降低铁路运输的管理水平,影响铁路运输效率[6]。此外,部分铁路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加之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足,使得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常见。另一方面,铁路分布缺乏合理性。铁路运输效率的提升与铁路分布关系密切,经济发展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地处偏远且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铁路修建不到位,阻碍了铁路网修建的完善。此外,部分地区缺少火车停运站,铁路运输期间相关货物无法装卸,加之火车经过次数较少,区域的货物运输难度较大。
在铁路组织优化方面,各铁路企业可以依据承运货物的种类明确划分业务体系。
其一,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在货物终点站创建规模化的物流中心体系,缩短火车分装或补轴时的等待时间。
其二,从业务计划多变的角度出发,铁路运输需要与常态化运输业务体系相分离,如果是临时业务,可以通过单元列车的形式弥补运输不灵活的缺陷,完成相应运输任务。
其三,从业务拓宽的角度出发,加大投资,积极发展组合业务或重载业务,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低成本的优势,注重发展承载量较大的运输业务。此外,依据市场发展需求,铁路运输企业可以从组织模式的角度出发,逐步完善货物分级体系,加快运输业务的市场转型速度,使其传统的运输模式向多运输批次以及少运输批量的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铁路运输市场需求定位的精准性[7]。
信息化时代,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应注重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需向信息化方向转型。在企业内部,运输业务人员应根据铁路运营指标合理编制运输任务表及调度方案,以量定能,重在提高相关编排工作质量。
一方面,创建高质量新型运输调度组织体系。铁路运输期间的货物装卸、货车补轴以及运输计划变更等应由专人负责,重在提高铁路运输中货物管理以及安检的工作质量。
另一方面,提高调度管理信息化水平。调度工作是铁路运输组织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效率的有效方式,其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考虑火车车况、人员作业情况以及轴重情况等,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业务信息传输通畅。
在国内,铁路属于重要运输方式,为提高运输生产效率,铁路企业应注重铁路运输安全性能的提升,尽可能缩短货运维护等待时间。常规情况下,火车进站后需要进行列检和货检,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在火车上安装集中调度系统、自动闭塞系统等,提高火车运行的信息化水平。在对火车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通过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技术人员的检修劳动量,缩短火车维护等待时间。
其二,应注重业务调度人员与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成立专业的流动调车组负责火车的调度以及维护等工作,既有助于调车机作业范围的扩大,又可以提高火车检查效率。
针对铁路运输装卸作业技术较为落后的问题,各铁路企业除了需注重引进先进技术,逐步优化装卸作业流程,科学控制装卸作业成本。一方面,转变人工装卸量占比大于机械装卸占比量的现状,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支出。首先,需要增加机械装卸的投资成本;其次,参考大型物流中心装配作业体系,合理购进相关装配设备,如用轨道起重机完成较大货物的装卸工作。另一方面,及时更换老旧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合理制定装卸作业流程。货物装卸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消耗较大,机械设备的磨损度较高,如机械设备更换不及时,不仅会降低装卸效率,还会造成货物损伤,不利于装卸成本的控制。
铁路运输的班次较多,铁路管理人员需加强对火车班次调度计划的审核,严格按照计划兑现考核制度,重点分析兑现情况,有助于计划兑现率的提升和火车班次计划质量的提升。同时,铁路企业还应加强各火车班次之间的联系,实行股道接车,落实车流预告机制,缩短火车经停时间,有助于保证铁路各分界口的畅通性。此外,各铁路企业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分界口火车运营的管理,重点加强车务与机务之间的联系,有效解决各种铁路运输及生产问题,为铁路运输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企业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应协同合作,积极配合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工作,努力激发铁路运输潜力,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效率。
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工作较为专业,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推进。在实际优化与效率提高工作中,人员、管理以及竞争等因素具有较大影响,为确保组织优化与效率提高,保证铁路运营,提高竞争实力,铁路企业应重点解决关键性问题,例如针对送达速度不达标、装卸作业技术落后、铁路运输及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可以通过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安全运输能力,控制成本优化流程,加强管理统一指挥等措施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