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探讨

2023-09-13 14:51孙天贶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9期
关键词:成本法装备制造业

孙天贶

(山东捷科采油设备有限公司)

一、标准成本法的概述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计算方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成本控制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标准成本法最早起源于西方管理会计,对西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管理的科学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调查表明,标准成本是国际上多数大批量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实现业绩评价与改进的最佳工具。在美国至少有85%的公司使用标准成本,在英国76%的企业把标准成本应用于财务会计系统,在日本这一数字为65%[1]。标准成本按照其所依据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的管理水平,分为理想的标准成本、正常的标准成本和现实的标准成本。

理想的标准成本是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水平;正常的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也就是行业的平均水平;现实的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具体表现为在一定期间内根据合理的消耗量、合理的消耗单价和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等其他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标准成本。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现实的标准成本作为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方法,本文也依据此标准成本法进行阐述。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装备制造业作为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结合全球产业格局的转变,适时出台了高质量产业政策进行扶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业取得的瞩目成绩,使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实体经济中的装备制造业在中国未来百年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企说,企业经营者只要做两件事,第一是销售,第二就是控制成本,其他的都不要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成本与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相比,成本优势正在逐渐降低。具体表现在原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辅料的全方位增加。因此,对装备制造业来说,要想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控制上发挥的效能,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成本方法的选择上占得了有利先机。

二、标准成本法的运行作用

(一)简化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装备制造业通过建立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人员可以实现成本管控的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分析的有机结合。标准成本的建立,财务可以很好的利用其进行成本的预测与计划工作,在事中管理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原材料的出入库管理、人工工时、机械工时的统计等对标准成本进行归集管理,最后在半成品、成品的完工入库及销售出库时,可以进行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同时标准成本法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费用的分配计算,完成分析多元化、多维度报表的编制工作,极大的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3]。

(二)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指导性

标准成本要在产品生产制造前,就已经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制定出来。装备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后续的采购执行、生产制造确立了一个标准,对企业的指标完成提供了很好的指导。选择使用标准成本法体系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层次,划分出不同的成本中心,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成本控制主体,找到具体的负责机制,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同时对日后的成本管控也指明了方向,使企业有了一个具体的成本参照,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明确标准与实际的差异,并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有利于加强各成本中心的考核工作。

(三)提高经营决策的管理水平

装备制造业通过建立标准成本的成本管理制度,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迅速的做出价格反应,为销售部门的报价提供支持[4]。同时建立标准成本法管理下的装备制造业可以全面融合运用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等工具,更好、更全面地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标准成本法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各部门的数据以及财务数据实现分类收集,有利于公司内部跨部门分享数据,还可以实现业务、数据、信息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标准成本法运行的问题

目前,装备制造业运用标准成本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在实际运用中还是产生了许多问题,离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缺乏一致性与全面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市场日趋丰富,装备制造业在本行业内可以细分成很多产品领域,而在实际操作中,标准成本在制定时无法查询之前的标准成本记录或者不能覆盖行业内全部的产品。这就导致了不能更加全面的反映产品标准成本的连贯性与全面性。

(二)标准成本法运行时的资源配置与体系建设不足

由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之前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标准成本作为较为先进的西方管理方式,在国内的运用时间较短,决策层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装备制造业在实际运用中给其提供的资源不足。比如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撑,技术工艺与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各自脱离使用;标准成本法运行缺乏有效的体系制度来管控执行。

(三)成本差异分析流于表面

装备制造业运用标准成本制度时,容易形成仅仅只有财务人员对差异进行分析的局面,管理层与一线的生产人员成本意识淡薄,更有部分人员片面的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职责,对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配合度较差。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材料超额、辅料滥用、生产效率低下、资源设备使用率不足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共享分析。而财务人员由于专业技能的限制,仅能从财务方面去分析差异,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差异分析的结果很容易只是数字的罗列,不能很好地通过实质业务来描述差异形成的原因。传统装备制造业过于重视财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模糊不清,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无法提供有效意见和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相关建议

首先,装备制造业需要理清新产品与常规产品的范围。结合成本管控的目标,可以将行业的产品分为长期通用产品、特殊订制偶发产品,按照上述分类进行标准成本的编制。对通用性较高的、每年都生产的产品,应用标准成本的价值更高,要尽可能的做多版本、多维度的标准成本,按照“应细尽细”的方式来管理。特殊订制的偶发产品制定一版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标准成本即可,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也对日后的成本管控提供了方向。通过搭建标准成本体系,可以完成成本测算模型的构建。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形成了有效的联动与协同。销售部门可以在客户的规划阶段就介入,并能够在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对客户的需求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反馈,提前识别交付以及成本的风险,实现产品的及时报价,合理预留产品毛利,同时将报价阶段的成本作为未来生产交付过程的目标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的的滚动计算。

其次,装备制造业要充分挖掘信息化软件系统开发商的潜力,让标准成本的理念能够在信息化系统里面集中展现。目前市面上的信息化软件中,传统成本核算的软件依然占据大部分,这就要求装备制造业要对实施方提出自身的标准成本诉求,使其服务于自身的管理,切勿出现软件指导管理的局面。财务人员要跳出固有的财务思维模式,与技术、工艺、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部门相对接,共同探讨各个环节的成本管控点,落实到具体的体系文件中。同时要与管理层沟通,按照“有奖有罚,收益共享”的原则,对执行标准成本法较好的部门单位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高耗能的成本中心部门要严格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控制法的考核文件,提高标准成本运行的执行力[5]。

最后,装备制造业要加强内部成本管理队伍的培养,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从企业最高层出发,深入学习了解标准成本的运行机制及作用,自上而下的形成一种全员成本管控意识[6]。成本管控不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各个层级、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如果财务人员的最终财务分析仅仅只是差异数字的呈现,就没有实现最初建立标准成本的初衷。财务人员应增强管理职能,提高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意见建议的能力,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装备制造业要在各个层级、各个环节贯彻标准成本控制的理念,财务分析人员要树立不能唯数字论的工作方法,要挖掘差异背后的业务实质。作为成本核算分析师,要深入了解技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比如产生的原材料差异,要与采购人员及生产相关人员一同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原材料市场发生了剧烈的行情变化,导致差异形成;还是此次采购是企业要求供货方的交期与质量发生了变化,引起价格差异;还是实际生产现场的物料消耗引发的或者是存在其他管理行为造成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装备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了解自身的成本,熟悉成本管控的范围,找出成本管理的问题,为后续的迅速精准报价提供支撑。

五、结语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做实做优做强制造业,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十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是也要看到,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装备制造行业的总体增速已经呈现放缓趋势,其发展程度也从指数增长的增量时代进入了优化升级的存量时代。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政治、军事、经济、卫生、气候等环境的深刻影响下也在日益加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化水平、自主创新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上,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展望未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会与数字经济进一步深入融合,高端智能化转型也在进一步加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将成为未来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装备制造业在面对上述趋势及挑战的形势下,更应该主动迎变、全面推动行业变革,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效运作,持续地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装备制造业也不例外。面对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事件的影响,装备制造业要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脱颖而出,除了要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还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成本优势将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其管理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装备制造业要把握当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成本管理逐步地从单一环节的成本压降向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转变。其应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提前做好成本测算,同时在采购、生产、售后等环节精细化计算成本,从销售合同、采购合同、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成本、分解成本,从而发现更多的成本下降空间,提高产品的盈利性。

标准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与全面性为西方的发达国家的腾飞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工业基础和管理基础薄弱,导致标准成本法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实际运用时间较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标准成本的实施运行中,一定要立足于长远考虑。从标准成本法的理论学习出发,从标准成本的最小维度去核算,深入了解其理念,结合信息化软件的更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尽管装备制造业在执行标准成本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要勇于面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矛盾点,在实际管理中,既要学习标准成本法在西方经济发展中的管理经验,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去通盘考虑。完善成本控制的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提高内部的全员全方位成本管控意识,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成本管控队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有利地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制造要锚定向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的目标,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谱写制造强国新篇章。随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装备制造业也即将迎着改革的春风,继续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成本法装备制造业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