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德阳市人民医院)
间歇导尿技术是定时将尿管插入膀胱,规律排出膀胱内残余尿。其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且该技术对泌尿残存功能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实间歇导尿技术不仅能训练患者膀胱功能,进而恢复其自行排尿,还能让膀胱适当充盈,避免膀胱内压增高,且能保障黏膜血流量,进而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除此之外,对于长期卧床尿失禁的患者,间歇导尿技术还能为其正确留取尿样本,以便后续进行尿培养,进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或者治疗依据。
(1)调整到合适体位,例如蹲坐在脸盆或者马桶上;(2)全面清洁双手;(3)润滑尿管,可选择消毒液状石蜡润滑;(4)戴好一次性手套;(5)对尿道口、会阴部进行消毒。与此同时,若患者是男性,还要提起阴茎和腹壁成60°,并露出龟头,充分、全面的对外生殖器进行消毒;(6)轻柔将尿管插入尿道,以起到导尿作用。注意,若患者是女性,则尿管插入深度4~6 厘米,看见尿液后再往里插入1~2 厘米。若患者是男性,则先提起阴茎,让其和腹部呈60°,插入尿管,深度控制在20~22 厘米,看见尿液后再往里插入2 厘米;(7)对腹部适当按压,以利于残余尿液的排出。但膀胱及以上过度膨胀,则引出尿液终末再对腹部进行按压,避免尿液反流;(8)导尿完毕后,再将尿管拔出;(9)对尿道口进行消毒;(10)整理各导尿物品,并详细记录尿量。
(1)饮水指导:膀胱容量在500 毫升以内,全天尿量需在1500~2000 毫升,才能进行导尿。所以,间歇导尿患者要合理饮水,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能超过1800~2000 毫升,禁止超过2500 毫升。与此同时,尽可能均匀饮水,以免一次暴饮,让膀胱过度充盈。(2)膀胱训练:针对压力性尿失禁,自主收缩尾骨、耻骨周围的肌肉,例如肛门括约肌、会阴等,且每次要维持10 秒左右,重复10 次,且每日锻炼3 次,以降低漏尿发生风险。注意,锻炼中臀部、腹部、下肢等不宜收缩。
(1)导尿中遇到障碍,则要暂停导尿5~10 秒,并拔出3 厘米尿管,随后再缓慢向里插入。(2)定时导尿,勿在尿急时才导尿。(3)尿管拔出时,若遇到阻力,则要警惕尿道痉挛,需稍作停留再拔管,等待5~10 分钟为宜。(4)由于阴道填塞不利于导尿管置入。所以,若女性患者要间歇性导尿,则要先除去阴道填塞物,以便顺利置入导尿管。(5)出现下述情况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或者去医院治疗,分别是:①尿管插入时,患者不适感比较严重,且难以忍受。②尿液内有沉淀物、混浊。③尿管拔出或者插入失败。④背部或者下腹疼痛,且伴有烧灼感。⑤出现血尿。⑥发生尿痛、泌尿道感染。(6)详细记录每次导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