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民居(上)

2023-09-12 09:20
广西城镇建设 2023年8期
关键词:桂北凉亭宗祠

桂北地域范围

桂北地区位于湘、黔、桂三省(区)接壤处,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境内高山环绕,丘陵连绵,森林茂盛,水系发达。桂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融合了汉、壮、侗、瑶、苗等多个民族。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相处,故其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态势,具体表现在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既各自沿着自己的规律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吸收、转化,同时也与桂北周边其他地域文化互补消长。其建筑形式既受中原传统文化影响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绝大部分桂北传统民居现存于桂林市、柳州市北部、贺州市西北部等地区。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可以把桂北地区的聚落分为两大类 :高山河谷类和丘陵平地类。

高山河谷类:

这类村寨坐落在崇山峻岭的山崖、山腰或陡坡上。建筑朝东或朝南依山而建,以争取日照避寒通风。以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壮族十三寨最为典型、最为秀丽壮观。其自然环境特点是山势巍峨,群山绵延;沟谷绵长,泉水淙淙;开门见山,平地稀少。

丘陵平地类:

这类村落在桂北地区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是分布在山脚下的缓坡上,或依着群山,或卧于河谷,村落的环境特征是依山、傍水、临田。建筑多为南、西南或东南向。

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古民居聚落

桂北传统聚落的公共建筑

祠堂:

祠堂一般位于聚落的最前列或中心,多见于珠三角梳式布局的广府村落,祠堂建在全村的最前列,面对半月形水塘,其余居住民居的前檐口均不得超出祠堂,高度也必须比祠堂低,以体现宗祠在整个村落中的地位。湘赣式村落的祠堂,也是聚落的中心,但规制和布局没有广府那么讲究。现存桂北的湘赣式村落中,祠堂的位置居于村前、村中和村后山,如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的总祠位于村口,大房、五房的支祠分布在主要干道两旁,而四房支祠则位于整个村落的后山上。当然月岭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很难用现存的状态去评判原始的宗祠分布情况。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的秦家大院村落体系则较为清晰,其宗祠位于聚落的正中央,前后均为居住民房,很明显没有广府式祠堂必须位列前排的要求,且祠堂规模和内部屋架及装修与一般民宅无异。

祠堂一般为中轴对称布局,沿中轴线方向由天井和院落组成两进或三进大厅。入口第一进为门厅,中进为“享堂”,也叫大堂、正厅等,是宗族长老们的议事之地和族人聚会、祭祖之处,后进为“寝堂”,奉祀祖先神位,非族中重要人物不得入内。宗祠由大门至最后一进,地面逐渐升高,既增加了宗祠的威仪,明确了空间的等级,又将不同功能的空间简单且灵活地加以分隔,形成连续的视觉界面。

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黎氏宗祠

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爱莲家祠

书塾:

书塾为家族聘请老师管教族中学童的场所。汉族多重视教育,书塾的建设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按照书塾的位置,可分为与宗祠合建和独立建造两种。

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爱莲家祠是祠塾合一的代表,集敬祖修身于一体。清乾隆时期,朝廷对南方宗族势力的膨胀有所顾忌,认为“合族祠易于缔结地缘关系,发展为民间组织,朝廷例当有禁”。而限制宗族势力扩张的手段之一就是限制宗祠的建设,为了应付这一情况,许多宗族分支就将建祠堂改为修书塾,这就更加促进祠塾合一的发展。

牌坊:

大部分的广西汉族聚落都有入口的门楼,起到防御和标志族群的作用。牌坊也多位于村口,和门楼一起形成聚落空间的第一层次。

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的节孝坊与步月亭、文昌阁构成入村的第一道空间序列。节孝坊为该村仕宦的唐景涛奉旨为养母史氏树立,清道光帝为该牌坊亲书“孝义可风,艰贞足式”八字,取其前四个字命名为“孝义可风”牌坊。牌坊高10.2 米,长13.6 米,跨度11 米,为四柱三间四楼式仿木结构。该牌坊造型庄重,设计精美,样卯相接,错落参差,栉风沐雨,浑然一体。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的恩荣石牌坊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是该村廖世德应考中举荣任河南省光山县知事时,以纪念先祖廖肃在明万历丁酉年(1597 年)考取进士仕宦而建,同时也纪念自己考中举人,以此光耀门庭,激励后人努力读书。

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的节孝坊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的恩荣石牌坊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竹壮寨寨门

门楼(寨门):

门楼是村寨真正的门户所在,具有防御和体现村寨形象的双重作用,也是体现村民归属感的关口。村民们的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游村之时都必须通过门楼才算真正完成。规模较大的村落,一般都会在东南西北各面设置门楼,通常以南面或东面的门楼为主。

从现存的寨门看,壮族的寨门较为简朴,多以石料构成简单的门框意向,屋脊正中雕刻宝瓶或葫芦图案。

鼓楼:

在桂北的一些少数民族村落中,由于鼓楼的特殊功能和突出造型,使之成为村落的中心和引人注目的标志物。鼓楼一般与戏台相对,强调中轴对称,两者间形成一个较为规整的鼓楼广场。如在侗族的平铺寨,村落的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广场。这个中心使侗寨具有向心的吸引力,成为“合款”习俗的象征。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安鼓楼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鼓楼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

风雨桥:

风雨桥是一种廊桥,除具备基本的交通功能外,还是一个村落的标志物、公共活动的场所甚至是村落的中心。绝大部分风雨桥的屋顶都处理得十分细致,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极大地增强了村落的整体景观效果。有的风雨桥位于村落的边缘或者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虽然与村落的关系看上去不是十分密切,但通常也是进村之前必须经过的地方,人们在过桥时,往往产生停歇的念头。因此桥上总不免有人休息,更有甚者摆摊做起生意来—有点儿像汉族地区的“茶亭”。

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

凉亭:

桂北山区,山高路陡、日照强烈,生活在此的壮族上山、下山重担行走非常辛苦,因此素来有在村寨附近通往田间的通道旁修建凉亭的风俗。壮族将修建凉亭视为热心公益、尊老敬贤、积德行善之举,并象征着村寨的团结和家族的和睦。壮族地区的凉亭,大多是子女为家中老人消灾祛病、祈福长寿而修建的,在功用上最终却体现在为公众谋福利。凉亭的选址、动工日期、开工和落成仪式及选用的材料等,都有一系列的习俗礼仪。凉亭多建在旷野间的交叉路边上,有的也建在村中或者村旁,其位置多为方便往来劳作的村民使用。凉亭平面多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面积为3~10平方米,由四、六、八根立柱卯接穿杭木搭成,双斜坡瓦顶或草顶,四面开敞,底部四周用木板搭成坐凳。在凉亭正中的横梁上常注明修建的年月及捐资捐物修建者姓名和数目。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寨思源亭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鞍村戏台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周渭祠戏台

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渔村戏台

戏台:

戏台即戏剧舞台,是指为戏剧演出而建的专门场所。古代戏台基本为木结构建筑,从开口角度,可分为一面观、三面观两种,亦有介于两者之间者。戏台多为干栏式,上层抬高以利于表演,下层为准备间或是留空作为村民休息活动的空间。根据使用要求,设有前台、后台、侧台等部分。前台宽敞高大突出,侧台矮小后退。戏台左边是休息凉亭,与戏台连为一体,共同构成村寨的公共活动中心。这一系列的公共建筑满足了村寨议事、典礼、集会、娱乐等多项功能要求。

猜你喜欢
桂北凉亭宗祠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凉亭
慷慨宗祠祭先贤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外福来的葛藤凉亭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那边绿绿的小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