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视角下《墓园设计标准》的编写考量:背景、思路及主要内容

2023-10-19 23:23余建林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园林院院副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广西城镇建设 2023年8期
关键词:设计标准墓园标准

文_余建林[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园林院,院副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为规范和引导广西墓园设计,提高墓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实现服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华蓝团队按照桂建标协〔2021〕12号文件的要求,于2022年编写完成了广西团体标准《墓园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总体设计、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园路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标准》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国家和广西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如新版《殡葬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广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并与相关标准如《公园设计规范》《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等协调一致,以确保各项标准有效实施。本文基于风景园林视角对《标准》编写背景(国内外墓园设计标准概况)、思路及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总结,以飨读者。

一、国际和国内墓园设计标准概况

(一)国际墓园设计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际上,欧美、日本等国家较早地制定了墓园设计标准,且标准相对完善。这些标准对空间布局、绿化与生态、文化与历史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通过规划设计实现墓园的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艺术展示等功能。1964年,荷兰建筑师珀尔·加富斯特(Per Jonkheer)提出第一个现代化墓地设计理念,强调墓地应该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1982年,建筑理论学者奥托·霍特维克(Otto Hôtteweg)出版《墓地设计》一书,系统阐述了墓地设计的原则和方向,为后来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启示。1987年,国际文化遗产理事会(ICOMOS)成立墓葬委员会,并发布《墓葬场所的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 of Burial Places),强调保护墓葬场所的文化价值。ICOMOS还于2011年修订《墓葬场所的文化景观》文件,进一步加强对保护和管理墓葬场所的指导。

(二)我国墓园设计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墓园设计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1956年,中国墓葬文化史学会建立,标志着新中国墓园研究工作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一些关于墓园设计与规划的研究和实践项目。1990年起,中国开始出台一些地方性的墓园设计标准和管理办法。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生态型墓园开始兴起,相关的设计标准和管理办法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出台了地方性的墓园设计标准,如上海、浙江,但在全国范围内仍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

总体而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内外墓园设计标准之间的优劣并不绝对。在某些方面,国内标准可能更符合中国国情,但在其他方面,国外标准可能更凸显宗教人文特性。因此,编制《标准》时,应充分借鉴国内外标准的优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广西特色的墓园设计标准。

二、编写《墓园设计标准》的思路和步骤

(一)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标准》的编写应遵循“生态优先、逝者为安”的原则,以提升墓园的环境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文化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

(二)标准编写的程序和步骤

一是进行需求分析和文献回顾,明确编制目标和相关概念的定义。二是对不同气候特征的城市进行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三是制定标准和细则,明确各项要求的详细内容和评估方法。四是进行标准的验证和修订,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标准》编写工作包含以下步骤:前期调研与借鉴,设立标准制定小组,确定标准编制框架,收集与整理资料,制定标准草案,内部审查与修订,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定稿。

(三)标准编写中的难点和挑战

编制该《标准》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环保、文化、艺术和人性化的需求,如何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普遍适用性,如何改变人们受诡异传说、恐怖影视影响而对墓园产生的破、荒、怪、冷、黑、脏等不良印象,以及如何应对广西多民族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差异等。

三、风景园林视角在墓园设计标准编写中的内容思考

墓园总体设计(含选址)、墓园整体风景园林设计、墓园主体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墓园市政配套系统及道路交通组织是墓园设计的“四梁八柱”。在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广西《标准》编写中,还需要综合考虑传承地域文化、保护环境、尊重逝者及家属、传递爱心、提升墓园健康文化艺术氛围、保护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等多个方面内容。

(一)传统丧葬仪轨文化在地性传承和创新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需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葬俗习惯、遗风遗俗和审美观念,充分考虑和保护民族特色与文化多样性,满足不同民族群体的需求,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考虑广西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融入广西的地方民俗和文化元素,如广西的民族特色和传统建筑风格。强调墓园所在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意义和传统丧葬习俗,确保墓园的建设与当地文化相协调统一。在墓园设计中,需要精确把握广西的地理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广西12个世居少数民族都不属于国家允许土葬的10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葬俗和信仰观念。在墓园设计中应遵循尊重民族习俗的原则,可设立相应的葬区、祭扫场所和文化展示区,展示广西民族多元的文化面貌。但是,部分传统祭扫活动中的一些糟粕,例如奇装异服、装神拜鬼、过度浪费资源、过度焚烧供品污染环境导致影响公共卫生及安全,以及引发道德困扰的动物牺牲宰杀和虐待行为等,都应明确禁止,且不得在设计中提供可以举行这些活动的空间场所,不得随意扩大单元祭扫空间(特别是面积较大的艺术墓)。应该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参加有爱心、讲文明、尊重保护环境的祭扫活动。

墓园作为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场所,应该在设计中注重传承与创新。一方面,墓园设计应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合理保留历史建筑、文化符号和传统元素。另一方面,墓园设计也应与时俱进,注入新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新型材料,提升墓园的整体艺术形象,方便祭扫人员绿色出行文明活动,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空间体验。

(二)科学选址与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广西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在墓园用地选址规划中要符合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严格按照土地供给年度计划并符合国土规划用地性质,确保墓园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必须科学选择墓园地址,应用先进技术,对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估,避免地震、滑坡、洪淹等自然及次生灾害发生。《标准》提出需合理设置墓园的面积标准和空间布局,优化墓园空间的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墓园及其周边的景观和设施等,以最大限度减少占地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应遵循土地保护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和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和景观要素,实现墓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合理规划墓园土地使用,要注重土地的有机利用,如利用废弃矿坑、荒山等进行局部改造,实现土地的可持续红利供给。墓园的土地利用应充分考虑容积率和绿化率等因素,实现城市绿地的补充。在规划过程中,应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营造具有特色的空间布局。科学运用传统堪舆风水理论和空间规划布局,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朝向和地形等,以确保墓园的环境优势。合理规划墓位、祭扫空间的位置和布局,包括道路布置、景观分区、配套建筑位置等,以达到整体规划的和谐统一。在墓园分区布局上,要选择有利于风水的地理位置,例如山水环绕、旺气充足的地理方位等以符合传统风水要求,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宁祥和、吉利吉祥的墓园环境。

空间布局上可将墓园分为缅怀区、祭扫区、休憩区、办公后勤区等区域,使各区功能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同时,要注重各区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实现景观的连续和统一。建筑风格色彩体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元素,如地形水体、植物等,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体现“追远慎终”“天地往生”的和谐共生理念。在保证足够墓位数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分区绿化带、公共设施等区域。墓园应注重提供有温度的景观设计,力求氛围静谧、肃穆、平和,避免出现阴森恐怖和过于封闭围合空间,注重保护祭扫人员的隐私心理,营造共情空间。同时,为了方便公众的参观祭扫,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休息区和指示牌等设施。设计应考虑便捷的交通组织和安全保障,设立合理的道路网络和交通标识,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出行。加强墓园的安全设施,如监控系统、警示标志等,保护墓园的安全和秩序。特别是满足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管理要求,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秩序。

墓碑墓穴是墓园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和直接载体,它不仅在功能上承载着纪念的意义,还在艺术上承载着审美的需求。墓园设计中应注重墓碑与墓园的整体协调,避免单一、杂乱的墓碑排列。《标准》通过统一的规格尺寸、艺术风格主题等对墓碑进行统筹规划,力求墓园呈现出协调、整齐、美观、高雅的整体风貌效果。同时,墓碑、墓穴(墓冢)的设计也要灵活适应社会变化和个人需求,允许墓园管理者提供个性化的设计和定制选项产品。产品必须满足建筑构造安全、密封、坚固、耐久、防水要求。艺术墓的墓穴墓冢墓碑设计须预先将方案报墓园管理部门审查。满足墓园整体艺术风貌、消防安全等要求的方案才能批准实施建设。

(三)环境保护与蓝绿空间融合

蓝绿空间是指城市中的森林、公园、湖泊、河流等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具有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功能。墓园设计必须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设计,研究蓝绿空间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潜力和需求,如提供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考虑与当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协调,落实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内容,包括选址、布局、景观元素的选取、植物配置等,以实现蓝绿空间的美化和提升生态环境。要综合考虑墓园内外水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湖泊、河流、水景等的建设与管理,以提供水资源调节、景观美化、生态保护等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搭建绿色走廊规划,促进生态系统的有机连通。

《标准》提出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采用节水、节能的设计策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秉持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确保绿化规划与广西的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

在墓园设计中保留原有的自然特征和生态功能,结合墓园中的水体、绿化,积极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绿化,体现广西地区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丰富多样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墓园设计应充分利用广西的绿色生态资源,合理配置植物,营造和谐的蓝绿空间融合的环境。此外,还可以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海绵城市技术,规划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植草沟、植物过滤池等来净化和改善水质,以实现墓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植物规划设计与生态修复

1.植物选择与配置

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地植物,避免物种入侵和生态破坏,同时注重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种植。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尺度的搭配,营造出丰富的植物景观和不同的情感氛围空间;结合地形、气候和土壤等因素,配置多种植物,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避免选用大量落叶和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在植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本地适应性强、具有风景效果的植物种类,同时注重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种植。可以选择广西特有的植物品种,如桂花、木棉、红豆杉等,以增强墓园的地域特征和庄重。

2.生态修复与保护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恢复墓园的生态环境。要注重生态保护,如设置生态廊道、建立生态岛等,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设计中建议采用适当比例的生态葬、绿色葬等环保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应恢复和保护墓园周围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3.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如雨水收集利用、太阳能利用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要注重环保材料的选用,如可降解材料、绿色建材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五)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

部分墓园由于历史原因,可能结合当地古建筑古墓修建而成,应确认和保护墓园中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墓葬、古建筑和碑碣等文物,修复破损的墓碑、保存历史墓地。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时,应遵循专业的文物保护原则和技术要求,确保修复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这类墓园设计应注重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对于有特殊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墓地,应进行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包括修复、保护、鉴定和档案管理等,确保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传承。同时,可设立文化遗址展示区,以宣传历史文化知识,增进公众对广西文化遗产的了解和重视。

(六)社会参与和公共利益

在编写《标准》时应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参考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听取行业协会及广大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强调墓园设计和管理应符合公众利益,提供方便舒适的服务设施、保护就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当私密的祭扫空间等具体要求,确保墓园不仅是个人的祭祀场所,也是社会共享的文化空间。同时,应重视与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协调,避免对附近居民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合理控制规模和布局,减少交通、噪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的不便。此外,墓园设计还可以考虑提供公共空间和设施,如追思广场、文化中心、纪念碑和教育宣传区等,既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又能促进社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七)全龄友好的人文关怀与安全维护保障

建立健全的墓园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墓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墓园环境整洁、安全和有序。提供必要的便利设施和服务,如道路、停车位、绿色能源充电桩、厕所等,同时制定维护标准和服务准则,确保管理和维护的一致性和高效性。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强化墓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保持墓园环境整洁、安全有序、设施设备的维修与更新等。墓园基础设施,如水电设施、排水系统、道路、绿化等,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改进,确保墓园的功能与品质不断提升,体现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和爱护。

墓园作为公共空间,应提供全龄友好的人性化服务和满足公众需求的各种类型空间场所。要考虑到儿童、孕妇、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其他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和便捷的服务,方便他们参观和祭扫。同时,墓园也可以成为社区的文化和休闲场所,提供教育、追思和社交活动。例如,可以设置纪念馆、小型美术馆、图书馆等,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考虑广西地区自然灾害的风险因素,如台风、洪水和地质灾害等,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响应机制,确保墓园的安全性,提高灾害防护能力。在墓园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优化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强化灾害风险评估等,防范自然灾害对墓园的影响。

(八)创新技术与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标准》强调在弱电系统设计中应重视智能化设计和智慧化设计。现代社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技术,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无人机、卫星定位、人工智能AI等,提升墓园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引入数字化管理,建立墓园档案管理、墓位查询和信息系统等方式,方便市民查询、办理相关手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纪念馆、祭扫信息管理等新型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智能化管理系统、无人机、卫星定位等新技术为墓园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精确度。其中,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于墓园的管理和运营,实现对墓园资源、墓位情况、墓园维护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也是墓园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建立档案管理、墓位查询和信息系统等数字化管理工具,方便市民查询自己或亲人的墓位信息,办理相关手续及了解墓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设置在线纪念馆或墓园纪念网站,追思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留下祭扫信息、照片、视频等,进行线上悼念和纪念,为追思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结语

墓园是“安息之城”,是“往生起点”,是城市高度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结合的特殊载体。

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在充分尊重历史遗风遗俗、尊重逝者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并保护好自然资源,满足群众祭扫需求,才能实现墓园设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并被人民群众认同。从风景园林视角强调墓园的文化历史、自然生态和人文艺术价值三者同频体现,同时也强调墓园的实际功能特性、时代特性和科技创新。风景园林视角的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诸如构建生态廊道、蓝绿空间融合,为其空间布局、景观绿化设计与文化结合等方面赋能,创造一个既符合公共艺术审美,又具有人文关怀并且可以释放生态红利的墓园,提升人性化管理体验,实现服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城市人文环境。

猜你喜欢
设计标准墓园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公告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