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护理对早产儿管饲时间、住院时间及体重的影响

2023-09-12 12:15赵姗姗殷园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3期
关键词:早产儿体重疼痛

赵姗姗,殷园园,聂 丽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生的早产儿可占到新生儿总数的11.1%,我国早产儿出生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1]。在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后,高龄产妇数量急剧增加,受此影响早产儿数量也是不断上升。因出生胎龄小,出生时的体重低,对新生儿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增加极大负担。除此之外,早产儿各系统发育均未成熟,尤其对于低体重早产儿来说,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部分早产儿甚至需要进入到重症监护室或是保温箱进行抢救治疗。此时进行的致痛性操作、明亮的光线、噪声刺激、母子分离等一系列应激事件,会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早产儿脑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刺激,影响其智力、听力、情绪、行为等[2-3]。应激适应理论是针对新生儿常见的过激反应作出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减轻新生儿因外界刺激引起的过激反应。在该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对修复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及改善脑发育有积极意义[4-5]。2019年1月—2022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将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现将其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出生时体重≤2 kg,胎龄≤34周;②生命体征可维持平稳;③无严重伴随并发症;④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伴脑室内出血等神经并发症者;②伴心脏病、消化道畸形、染色体异常等先天性疾病者;③伴严重感染者;④家属放弃治疗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胎龄28~34(30.7±2.2)周;出生体重1.3~2(1.43±0.21)kg;日龄(4.3±0.3)d(10 min~6 d)。观察组男22例,女25例;胎龄28~34(30.6±2.4)周;出生体重1.3~2(1.41±0.30)kg;日龄(4.4±0.5)d(10 min~6 d)。2组患儿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对患儿进行传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保暖、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生活环境、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

1.4.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①声音管理:用床被或是毛毯等包裹覆盖暖箱;放置弹性耳塞在患儿耳孔部位;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尽可能动作轻柔,将声音降至最低,营造温馨安静氛围;对各项设备发出的报警信号要迅速应答,减少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每天19:00—7:00这一时间段对医护人员的活动进行限制,进行不可避免的活动时声响尽可能不高于60 dB。②光线管理:对患儿所处环境做昼夜交替设定,每天19:00—7:00尽可能减弱室内光线,在此外的其他时间,让窗外自然光线进入病房,若光线较暗,可调整增加灯光等光线亮度;同时在该时间段移开暖箱遮挡物,使暖箱同样位于明亮环境,形成明暗交替的循环环境,促使患儿尽早构建正常睡眠周期,形成规律的生物钟。③鸟巢式护理:将暖箱床头部位向上移动15°~30°,维持暖箱温度33 ℃左右。将棉毛布所做早产包的4片毛片自四周向中心滚筒样翻转,形成类似鸟巢的结构,在“鸟巢”下放置柔软舒适的全棉式浴巾。将患儿轻轻置于“鸟巢”中,放置小软枕在患儿颈下,使其颈部始终处于伸展状态,调整患儿脸部以及四肢接近护圈,身体蜷曲,维持在母体子宫时的姿势。④袋鼠式护理:条件允许后,开展袋鼠式护理,首先对母亲身体进行清洁,给予母亲心理护理,使其能保持愉悦心情。治疗床床头抬高60°,母亲坐卧位,调整舒适姿势,在保证患儿体温的前提下脱去患儿衣物,放置于母亲胸前,使患儿与母亲皮肤进行接触。指导母亲科学托抱患儿,并与患儿进行动作、眼神交流;若患儿有觅食意向时,尝试哺乳。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在旁陪护,密切关注患儿状态,有不良反应时及时停止。⑤镇痛护理:早产儿均有不同程度医疗操作性疼痛,采血等致痛性操作应在患儿睡眠时轻柔进行,对于清醒警觉患儿可录制母亲耳语或是哼唱童谣的声音,并以60~70 dB播放。⑥喂养护理:管饲期间每3 h给予早产儿安抚奶嘴1次,每次10 min;对患儿进行口腔刺激训练,3次/d,10min/次,直至经口喂养;在患儿口腔黏膜处涂抹初乳进行初乳口腔免疫疗法,每4 h 1次,持续至出生后7 d;改进管饲喂养方式,可采用重力管饲(用10 mL注射器抽取喂养所需奶量,去除注射器活塞后将之与胃管相连,依靠奶汁的自然重力到达胃中)或间歇输注(用20 mL注射器抽取喂养所需奶量,将其与接管相连后排尽空气并与胃管相连,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泵上,调节好泵入速度,使奶量可在1 h注入患儿胃内)。

1.5观察指标

1.5.1护理效果 比较2组患儿经护理后体重增长量、出生后第28天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管饲时间、吸氧时间。

1.5.2感染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比较2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1.5.3生理功能 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

1.5.4疼痛感受和神经行为 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疼痛感受以及神经行为评分。疼痛感受应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进行评估[6],该量表包含面部表情、呼吸状态、四肢活动、睡眠/清醒状态、哭闹6个条目,哭闹评分为0~2分,其余皆0~1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2分)、中度疼痛(3~4分)、重度疼痛(>4分)4级。神经行为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量表(NBNA)[7]测定,该量表包含一般反应、原始反射、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以及被动肌张力5个大项20个检测条目,每项评分0~2分,总分数越高则患儿神经功能越好。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第28天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管饲时间、吸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早产儿护理效果比较

2.2感染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和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早产儿护理后感染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 例(%)

2.3生理功能 护理后2组患儿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明显下降(P均<0.05),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上升(P均<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更为明显(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早产儿护理前后各项生理功能指标比较

2.4疼痛及神经行为评分 2组患儿经护理后NBN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NIP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早产儿护理前后NBNA评分和NIP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引起胎儿早产因素众多,除了与母胎应激反应以及感染等密切相关外,胎膜早破、产妇流产史、多胎妊娠也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因素[8-9]。目前我国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也大大提高,但胎儿出生后会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院期间存在的各项应激源,以及患儿出生后所处环境与此前在子宫内的生长环境明显不同,母婴之间的安抚交流消失,会使早产儿产生不同应激反应,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10-11]。在这其中,噪声会对患儿耳蜗产生不良刺激,削弱其听力发育水平;强烈的光线刺激则会影响患儿视网膜发育以及睡眠状态;侵入性操作等触摸会导致患儿产生疼痛反应而使血压升高,脑部血流量异常,增加脑出血风险;不同的喂养方式则会增加患儿管饲时间,致患儿口腔运动功能发育异常、喂养不耐受等状况发生[12-13]。若患儿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为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科学合理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应对应急环境的干预措施必不可少。

应激是个体在察觉到自我需求与满足需求不平衡时,通过整体的生理以及心理反应做出的表现。应激适应理论则是根据人们对某种压力的反应过程,选择相应对行为以调整其适应应激源,提高生存能力的过程,是个体能应对应激源、维持健康生存的基础[14-15]。基于应激适应理论,早产儿对噪声、光线、疼痛、喂养等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应激反应,故本研究针对这些应激源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应激适应性护理。本研究采取的护理措施中,录制母亲声音在病房播放,能使患儿在噪声环境中得到安抚,发挥降低患儿警觉性,促其进入睡眠作用,有效缓解疼痛。“鸟巢”护理能使患儿感受到类似在母体内的生理环境,增加其生理安全感,缓解患儿烦躁、哭闹情绪,从而降低因此所致能量损耗,正向促进其体重增长。对光线的管控,可营造昼夜交替视觉效果,对患儿生物钟的构建、维系有积极作用,在提高患儿睡眠质量的同时,还能控制儿茶酚胺的合成分泌,促进胃肠道功能发育,提升摄奶量,从而更好地吸收优质蛋白,利于体格发育[16]。“袋鼠式”干预需要母亲与患儿皮肤全面接触,像袋鼠一样拥抱,此时患儿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呼吸与心跳,安全感大大增加,可起到辅助睡眠以及安抚镇痛作用。经口喂养是早产儿获得营养的最佳途径,管饲时间的延长则是增加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17]。安抚奶嘴这一非营养性吮吸的应用除了具有安抚作用外,与口腔刺激训练相结合能促进吮吸反射、吞咽功能、胃肠道功能尽早发育成熟,刺激口腔腺体分泌,提高喂养耐受性,缩短管饲喂养过渡时间。喂养方式的改进可将对膈肌的影响降到最小,有效缓解胃肠负担,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胃肠道成熟,尽早恢复全胃肠营养时间,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以及体重增长[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出生后第28天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管饲时间、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及呼吸频率、心率、NIP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和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患儿能够处于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关,进一步证明了基于应激适应理论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应用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可对多种应激源进行全方位管控,明显降低因操作或环境等不适为患儿带来的各种应激反应,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儿生理功能,促进其体格生长及神经发育,对患儿早期出院同样有积极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早产儿体重疼痛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疼痛不简单
称体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