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凤,魏希乐,白金金,姬 珍,梁 伟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冲撞、压砸等暴力伤害所致,大多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表现出剧烈疼痛、肢体肿胀、肢体功能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1-2]。手术是临床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其中外固定支架术是常用术式,但骨折术后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患者骨折愈合速度较慢,会并发感染、关节功能障碍等[3-4],目前西医干预措施有限。近年来伴随中医药辨证施治理论的不断深入,中医药被逐渐应用到骨伤科的辅助治疗中,并被证实能够缓解术后肢体肿痛,促进骨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在骨伤科患者术后的康复中取得了显著疗效[5-8]。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观察了复元骨愈汤辅助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并从炎症角度探讨了中药的可能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胫腓骨骨折参考《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评定标准》[9],有明确的外伤史,肢体局部疼痛肿胀,肢体活动受限,有骨擦音;X射线检查提示有骨折线。临床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证:主症为骨折,肿胀,疼痛,瘀斑;次症为便秘,尿赤,口渴;舌质红,舌上有瘀斑,舌苔黄,脉弦紧或浮数。患者年龄20~70岁;病程≤48 h,够接受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均签署本试验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陈旧性骨折者;粉碎骨折、病理骨折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合并肾、肝、心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患者。
1.3一般资料 参照上述标准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治疗干预过程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及相关伦理要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2~69(41.8±3.8)岁;病程3~40(11.2±2.2)h;骨折原因:车祸伤26例,压砸伤10例,高空跌落伤9例。对照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1~69(41.7±3.7)岁;病程3~42(11.5±2.3)h;骨折原因:车祸伤28例,压砸伤9例,高空跌落伤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4治疗方法 2组均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术,清除污染物、失活组织及异物,CT臂监视下复位,然后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同时处理断裂的血管,修复受损肌腱和肌肉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创面。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口服阿法骨化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50135,规格:0.25 μg),每次0.25 μg,每日2次,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元骨愈汤治疗,处方:黄芪、骨碎补各20 g,川牛膝、当归、续断、杜仲、土鳖虫、红花各15 g,桑枝、桃仁各12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8周。
1.5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②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③采用 X 射线骨痂评分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及断端边缘进行评分。骨折端明显,无骨痂生长为0 分;骨折端明显,可见骨痂生长为1 分;骨折端变得模糊,骨痂密度呈现絮状为2分;骨折端仍可见,但骨痂密度接近深断端为3 分;骨折端边缘基本消失,骨痂密度与骨折端基本一致为4分。④治疗8周后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评估临床疗效。显效:骨折对位理想,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及冲击痛,膝踝关节活动稍受限;有效:骨折对位尚可,行走时断端有轻微疼痛,膝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骨折对位较差,行走时断端疼痛明显,不能负重,膝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显效+ 有效= 总有效。⑤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1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2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2组治疗4周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2.32组骨痂影像学评分比较 2组治疗8周后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及断端边缘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前后骨痂影像学评分比较分)
2.4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骨折移位1例,延迟愈合2例,关节功能障碍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4/45);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2例,骨折移位2例,延迟愈合4例,关节功能障碍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11/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胫腓骨是骨骼中最重要的承重长骨之一,若受到冲撞、压砸等外部暴力损害时,极易发生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导致胫腓骨缩短、肿痛、畸形等,甚至会引起胫腓骨重叠和成角移位等[12]。骨折愈合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物修复过程,临床应做到尽快恢复其生理解剖位置,减少并发症发生。目前临床针对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以外科处理为主,其中外固定支架术能够迅速处理创面,并可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固定的刚度,有助于骨折愈合。但手术治疗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伤过程,对机体会造成二次伤害,激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加重肢体肿痛,加上胫腓骨表面覆盖的软组织较少,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疼痛的风险较高,不利于骨折愈合[13-14]。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分泌释放的促炎性因子,参与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刺激诱导炎症反应。研究显示,骨折发生后24 h,TNF-α水平达到高峰,且该因子能够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参与的众多转录因子,形成一种成骨抑制而破骨加强的局面[15-16]。IL-6主要源自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导致其大量释放,因此临床常将该炎性因子作为反映手术应激反应程度的重要标志物[17]。hs-CRP是一类由肝脏合成释放的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组织创伤急性期可见明显升高,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创伤性胫腓骨骨折归属中医“骨断筋伤”范畴,气滞血瘀,脉络堵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手术治疗又进一步加重气血损耗,导致断骨难以续生。关于本病的治疗,中医典籍中多有记载,如《黄帝内经》中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玉机檄义》中记载:“先逐瘀血,通经络……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完也。”可见对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强健筋骨及续筋接骨为主要法则。复元骨愈汤中黄芪、杜仲共为君药,黄芪益气固表、补气养血,杜仲滋肝补肾、强筋健骨。骨碎补、川牛膝、当归、续断、桃仁共为臣药,骨碎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当归活血养血,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桃仁活血化瘀、镇痛消炎。土鳖虫、红花、桑枝共为佐药,土鳖虫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红花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桑枝通利关节、除痹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而成方,共奏活血化瘀、强筋健骨、除痹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18];骨碎补具有抗炎作用,可促进骨折愈合[19];当归具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抗炎、抑菌作用[20];续断有效成分能够促进骨性骨痂生成,同时对新生骨痂有再塑形作用,还能抑制炎性因子活化或刺激破骨细胞,从而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21];桃仁可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凝血[22];桑枝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活性[23];杜仲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和预防骨质疏松作用[2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各项骨痂影像学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IL-6、TNF-α、hs-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复元骨愈汤可能通过减轻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