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品质

2023-09-12 08:45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欣赏课乐器音乐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李 丽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前,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重歌唱,轻欣赏。很多教师把欣赏的内容作为歌唱教学的拓展,在完成歌唱教学后,听一两遍音乐,对音乐不做任何分析、讲解,算是完成了欣赏的教学任务。还有的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切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品质。

一、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

音乐欣赏是“听”的艺术,听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听既能让我们身体感官得到愉悦,又能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因此,“听”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兴趣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的内驱力,是一种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有的学生能全神贯注地聆听,从他们聆听时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他们在脑海中想象音乐的画面,从他们面部的表情中能观察到他们正在思考音乐表现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律动、简单的小乐器节奏伴奏等入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任务中聆听;而高年级学生则不同,他们这个年龄段羞于表现,这时,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在聆听中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小幅度的律动、创造性的表现去感知、体验音乐。学生以感兴趣的方式去聆听、感知音乐,如此,良好的聆听习惯便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了。

(二)从关注声音入手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音乐的情绪和音乐的形象是通过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响效果所表现的。如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的《惊愕交响曲》,它的第一乐章轻快、流畅,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到了第二乐章,音乐速度轻、柔、慢,给人一种催眠的感觉,但是刹那间定音鼓爆发出的强烈敲击声,犹如惊雷一般吓人一跳。像这样,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时关注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高等的变化,从音乐要素中体验、感知不同的音乐情绪。同时,教师还要关注音响的变化、乐器音色的变化,引导学生在聆听中通过比较速度、音高,判断表现的内容,探究强烈的音响表现的效果,从而清晰地辨别音乐表现的各种形象。这样,学生在关注声音的过程中,听辨能力可以逐步得到提升。

(三)从聆听任务入手培养学生的聆听思维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理解和学习的能力极其有限,聆听音乐时,往往很茫然,不知如何去听。而聆听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媒介,在聆听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音乐欣赏的重点,构建起对新知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感知引导、问题激发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聆听思维。

1.感知引导

感知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小乐器伴奏、旋律哼唱、舞蹈律动等方式比较合适。如在听赏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龟兔赛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的旋律等模仿乌龟卖力爬、兔子慢悠悠跳的动作,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体验乌龟与兔子赛跑的音乐情境。在音乐活动任务的驱动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建立起对速度、力度等各种音乐要素及音响的关注,从而理解和表现音乐。

2.问题激发

问题激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可以帮助学生将重难点转化为自主探究学习。如在欣赏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这一课时,笔者就先提出问题:“这首作品由很多种乐器演奏,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吗?它们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关注乐器的音色,再通过想象与联想,进而辨别出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由此可见,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浅层感知、深层分析,可以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但是,在聆听任务的设计中,教师的问题任务一定要精准,不能空泛。

二、注重音乐的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最先是在语文课标中提出来的,它是指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大体意思和要点,并能产生心理感悟。同样是人文学科,将语文学习中的整体感知运用到音乐欣赏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是一种发展的动态艺术,通过耳朵的聆听,它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瞬间的记忆,学生在整体感知中会对音乐表达的情绪和内涵有初步的认识。

笔者曾经执教过一节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在教学时,笔者将音乐分成了三个部分,采用逐段聆听讲解分析的方式来理解音乐。但是,在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反应不够强烈,不能很好地将热闹欢腾和喜庆祥和的两种节日氛围表达出来。后来,笔者调整了教学方式,采用“整体感知—局部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学生在第一次的整体感知中对音乐表达的情绪、背景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接着,再分段聆听,第一段采用敲锣打鼓的演奏,第二段采用填词演唱,第三段采用秧歌舞律动,在这三种方式的聆听感知中,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想象很好地感知了音乐的情绪。最后,在整体聆听感知中,学生对音乐表现的内容及表达的内涵有了完整的理解。

音乐欣赏课的核心是体验,学生在聆听体验中要感知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音乐情绪和作品内涵。因此,教师只有将完整听辨与局部完整听辨巧妙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搭建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三、提升教师的自我体验

音乐教师要想打动学生,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好的方式就是欣赏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音乐,对各种音乐要有不同的感知,特别是对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必须要提升自我对音乐的体验,进行深入备课,才能夯实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

(一)反复聆听

听是欣赏所有音乐的基础,教师要紧抓音乐要素,让自己投入音乐中,才能深入发掘音乐的内涵。笔者曾观摩过一位特级教师的音乐欣赏课“永恒的弦歌——二泉映月”,教师在课堂上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哼唱主题、填唱歌词,感受凄凉、悲伤的乐曲情绪,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被《二泉映月》这凄婉的音乐打动,以至于到了下课大家还沉浸在这样的音乐情绪中。当时,现场观摩的每一位教师都叹为观止。在评课时,那位特级教师告诉我们,她为了上好这节课,对这首乐曲前前后后听了有近百次,以至于自己都能完整地哼唱,对乐曲当中每一个乐句、每一个小小的音符、每一个音乐术语记号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了解音乐创作的动机,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音乐教师要想备好课,首先要对音乐进行反复的聆听,直到自己能熟练地哼唱音乐、表达音乐,这样的教学才能感染学生。

(二)拓宽知识面

教师丰富的知识能够启蒙学生,拓宽学生的思路,将学生的潜能无限发挥。因此,教师的知识面越广,对音乐的理解也就越深,那给予学生的启发也就越多。欣赏音乐,离不开对音乐文化和背景知识等相关的了解。如果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那他的课堂就能精彩很多。笔者曾经组织过一次集团教师优课比赛,比赛的题目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重难点的突破都大同小异,但是在一开始听赏歌曲环节中,一位教师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上课伊始,这位教师先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聆听:太阳对我们来讲不足为奇,为什么歌曲中太阳出来会喜洋洋呢?学生听完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回答,有的说是因为要到山上砍柴去,所以才喜洋洋;还有的说劳动非常的快乐;等等。在学生回答得差不多时,教师开始启发学生:“你们去过重庆吗?重庆人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重庆人喜欢吃火锅。”这位教师抓住时机娓娓道来:“重庆被称为‘山城’和‘雾都’,因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山坡使得盆地边缘冷空气下沉,从而形成水汽,水汽凝结成大雾,所以重庆便有了‘雾都’之称。而吃麻辣的火锅能帮助人体排出湿气。整日生活在‘雾都’之中,当你见到太阳能不高兴吗?”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马上显现了出来。这位教师运用了他所掌握的地理、气候等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作者音乐创作的意图。

猜你喜欢
欣赏课乐器音乐
学乐器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乐器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音乐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