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小麦产业发展趋势略谈

2023-09-11 03:11文丨刘锐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消费量进口量

文丨刘锐

未来十年,预计中国小麦种植面积总体稳中略降,产量保持增长,消费略增,进口逐年下降,价格以稳为主。

2022年,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全年播种面积达35278万亩,与上年相比,略降0.2%;单位面积产量390千克/亩,比上年增长0.8%;总产13773万吨,增长0.6%,消费呈下降趋势。2022年,小麦饲用消费量变化是影响小麦消费总量最主要的因素。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小麦饲用替代优势下降,饲用消费量明显减少,消费总量有所下降。2022年中国小麦消费总量13193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1.2%。其中,口粮消费为9126万吨,略减0.5%;饲用消费为1700万吨,大幅下降48.5%;工业消费基本保持稳定,为1220万吨,略增0.8%;随着小麦种子质量和播种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种用消费量为579万吨,减少3.5%。

进口量再创新高。2020年以来,中国小麦进口量维持高位,原因在于中国面制品市场消费升级,对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消费需求增加,需通过进口调剂,以满足国内加工需要。2022年进口小麦996万吨,再创新高,与上年相比增长1.9%。从进口来源看,中国小麦进口来源国前三位分别为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其中,澳大利亚小麦进口量大幅提升,与上年相比增长108.8%,占进口总量57.5%;加拿大小麦进口量减少29.5%,占进口总量18.0%;法国小麦进口量增长20.6%,占进口总量17.1%。

未来十年,随着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小麦播种面积将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小麦作为中国的主粮作物,基本以稳为主。预计2023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5261万亩,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展望未来,小麦播种面积将稳定在3.5亿亩以上,预计2027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5103万亩,与基期相比略降0.4%;2032年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为35082万亩。中国小麦生产一直以高产、稳产作为主要目标,单产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小麦生产技术的重要指标。中国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因地制宜推广高产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根据各主产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精准化生产和管理,良种配套良法,共同提高小麦单产水平。预计2023年,中国小麦单产达393千克/亩;2027年,中国小麦单产水平将提升至403千克/亩;预计2032年,中国小麦单产水平可达410千克/亩。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大,例如2022年,在面临疫情、灾情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中国仍能实现逆势丰收,主要得益于中央财政对粮食生产的大力支持,包括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一次性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夏粮促壮稳产等。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小麦产量呈逐年增加态势。2023年,小麦总产预计达13851万吨;2027年预计增长至14151万吨;2032年达14390万吨。

消费方面,未来十年,中国小麦总消费量有望增加至1.4亿吨以上,预计2023年,小麦消费量达13280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0.7%。预计2027年小麦消费量为13626万吨,与基期相比下降3.0%。2032年,随着小麦工业消费量的逐步增加,小麦消费量有望增加至14130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0.6%,年均增长0.1%。

口粮消费仍是小麦最主要的消费方式。口粮消费是指小麦经过磨粉加工制作成各种通用面粉与专用面粉,直接被消费者购买,或间接进入食品加工业或餐饮业被制作成面制品后被消费者购买食用。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烘焙类、休闲类面制品消费增加,小麦口粮消费量略增。预计2023年口粮消费量为9199万吨,占小麦消费总量的69%;2027年将增至9268万吨,占比68%;2032年增至9327万吨,占比66%。

小麦其他主要消费形式包括饲用消费、工业消费、种用消费及损耗。小麦既可以作为能量饲料,也可以作为蛋白饲料。受到国内日益增长的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以及小麦和玉米的比价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小麦饲用消费量持续增加,但随着小麦玉米比价关系回归正常,未来饲料消费保持稳定。未来十年,预计小麦饲料消费在小麦消费总量中占比12%-13%。预计2023年小麦饲料消费为1689万吨;预计2027年降至1658万吨;2032年降至1632万吨。

小麦工业消费主要集中在谷朊粉、淀粉、麦芽糖、酿酒和调味品制造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小麦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小麦工业消费增长显著。未来十年,小麦用于加工淀粉、谷朊粉、白酒、啤酒和调味品等产品的数量预计会有所增长,尤其是谷朊粉已广泛地应用于火腿肠、植物肉等食品以及饲料、医药、制造等工业领域。预计2023年,小麦工业消费达1242万吨;2027年,将增至1556万吨;2032年,小麦工业消费达2041万吨。

随着小麦种子质量提高和播种面积下降,种用消费将下降。预计2023年小麦种用消费583万吨;2027年,种用消费579万吨;2032年降至571万吨。小麦全产业链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小麦损耗将持续降低。预计2023年小麦损耗566万吨;2027年损耗水平基本不变;预计2032年降至557万吨。

贸易方面,小麦进口量将呈下降趋势。长期以来,为解决众多人口温饱问题,我国把小麦育种和生产的核心目标定位在产量,小麦品种的主要特征为高产稳产、抗病虫害和抗逆,导致了我国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尤其是食品品质,普遍较差。不同的食品需要不同品质的小麦,如加工面包需要选择高蛋白、高吸水率的硬质强筋小麦,加工面条需要面团延展性好的中强筋小麦,加工饼干需要软质弱筋小麦,而现阶段我国小麦主要以中筋为主,加工烘焙食品所需的优质强筋小麦或弱筋小麦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但2023年之后,随着中国小麦生产结构和收储体系的优化,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专用品种小麦数量增多,预计小麦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将高于2020年之前的进口水平。预计2023年小麦进口量接近100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2027年进口量将减至764万吨,与基期相比下降18.5%;2032年将继续减至602万吨,与基期相比下降35.8%,年均下降4.3%。

价格方面,保持较高水平稳定运行。2022年小麦市场影响因素众多,但随着新冠疫情结束、地缘冲突影响减弱等,中国小麦市场行情将逐渐回归供需面,在小麦产量增加,消费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小麦价格弱势运行,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小麦价格重心上移。从中长期看,小麦库存处于较高水平,整体供需格局宽松,如无过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未来小麦市场大幅波动可能性较小,预计维持高位稳定运行趋势。同时在市场收购价高于最低收购价的情况下,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小麦生产结构将不断优化,优质优价特征愈加明显。

未来十年,极端气候挑战仍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气候因素以及市场因素都会影响中国小麦价格走势及贸易。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小麦生产不稳定性增加;二是影响小麦生产结构;三是改变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未来极端天气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趋势,复合型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和风险也将持续增加。

未来十年小麦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市场因素方面,一是资本炒作影响。近两年小麦价格持续上涨,市场主体普遍看好后市,在利益驱动下,资本进入小麦市场,资本的过度参与会助长市场炒作风气。二是粮食价格联动影响。2020年以来,小麦和玉米价格联动尤为明显,玉米价格波动对小麦的价格和消费结构造成较强带动作用。三是国际市场影响。2022年3月,俄乌冲突暴发之后,即使黑海小麦出口受阻也并不影响中国小麦供给和贸易情况,但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仍带动中国小麦价格涨至阶段性高位。未来十年,资本炒作、粮食价格联动及国际小麦市场价格等因素仍将影响中国小麦市场。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消费量进口量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2016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下降11.2%
2016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2016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进口概况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