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华
跌倒主要指突然发生、不自主且非故意的体位变化,表现为倒在地上或者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首要伤害原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对老年人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跌倒可导致骨折、严重软组织损伤和脑外伤,绝大多数跌倒者为髋部骨折,且部分老年人骨折后难以独立生活,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跌倒并非一种意外,而是可防可控的,本文对跌倒的预防处理知识进行科普。
跌倒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1)年龄>65岁老人;(2)既往跌倒史;(3)贫血或血压波动大;(4)意识障碍,不具定向感;(5)肢体功能障碍;(6)营养不良、头晕、体质虚弱;(7)步态不稳;(8)视力和听力水平较低,缺少照顾;(9)服用降压药、镇静安眠药、镇痛药等。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生理功能变化明显,感觉系统与平衡能力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导致感觉迟钝、反应变慢,且通常伴有视力水平下降的情况,如果环境突然改变,无法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身体平衡时无法及时做出适宜动作,导致跌倒。骨骼及肌肉结构异常及功能退化也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因素,如退行性关节炎、步态和肌肉失常等。滑膜炎等足部退行性疾病可提供错误的下肢感觉信息,导致跌倒。另外,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因素,需要加以重视。
灯光过暗、道路湿滑、路面不平坦、加剧高度和摆放位置不合理、楼梯台阶不醒目等均可能导致跌倒。另外,室外危险因素也可能导致跌倒,如人行道未及时修缮、雨雪天气、人群拥挤等。
对老年人而言,其跌倒风险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别为既往病史、综合评估、躯体功能评估、环境评估以及心理状态评估。例如是否伴有头晕、眩晕;是否有跌倒史;是否存在视听障碍;下肢乏力;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紧急或频繁排泄;携带导管;认知功能衰退;服用高跌倒风险药物等。结合实际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跌倒发生风险,降低损伤程度。
跌倒的预防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2)穿舒适的衣服鞋子,避免裤长超过踝部;鞋子高度适宜,鞋底具有一定的活动;鞋子防护性能较好,尽量不穿拖鞋下穿活动;(3)避免赤脚洗澡;(4)起床的4个30秒:睡醒时静躺30秒看天花板;床上坐起30秒;脚着地后床边坐30秒;站立后30秒再行走;(5)适当参与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Bobath运动等,有助于提高肌力水平,强化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有效预防跌倒。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合理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建议多参与有组织的集体运动锻炼活动;(6)合理选择辅助工具,例如长度适宜、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助行器、拐杖等常用物件应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便于随时使用;(7)定期健康体检,评估体质状况,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注意膳食营养,保持均衡饮食,日常生活中多摄入维生素D和钙剂;(8)睡醒、久坐、久蹲站起后可能突然出现一阵眩晕,即“姿势性低血压”,容易导致跌倒,因此需要加以重视。
为了有效预防跌倒,还需要注意环境干预,具体包括下述内容:(1)确保居室物品存放简单,过道通畅,及时移除障碍物;(2)避免地面过于潮湿,保持干燥,地板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3)家中家具的摆放部位避免经常变动,将一些日用品放于規定位置,确保常用物品触手可及;(4)注意电线的处理,确保其平整、固定,尽量放置在角落。电线和电话线贴墙,保证地上可以拿到电话,或者安装紧急呼叫设备;(5)浴室、走廊及卫生间可安装扶手;(6)尽量不要养猫、狗等跑动的动物,以防绊倒;(7)确保室内灯光适宜,卧室、走廊等室内空间可以安装小灯,卧室、客厅等可以安装双控开关;(8)修理不平整的人行道,室外台阶可安装扶手,修剪人行道旁的灌木丛。
加强用药管理是预防跌倒的有效途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随意用药。避免同时联用多种药物,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用药后动作缓慢,特殊药物服用后1小时内尽量不更换体位。容易导致跌倒的药物主要有镇静安眠药、感冒药、利尿剂、缓泻剂、降压药、降糖药等,患者应加以重视。
跌倒时顺势倒下,避免挣扎,迅速弯曲,注意保护头部,降低身体重心;同时使自己变为俯卧位,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移动至椅子处或者其他可支撑物处;将椅子作为支撑,尽力站起来;休息片刻,待部分体力恢复后,寻求他人帮助。
总之,跌倒的预防十分重要,需要个人、家人及全社会加以关心和重视,积极预防跌倒,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