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8月2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简称“山西煤化所”)获悉,由该所主持,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电化学电容器多孔炭(简称“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经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对外正式发布。该标准为电容炭首个国际材料空白详细规范,全面梳理了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电容炭的化学、物理、結构及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及相应测试方法。
电化学电容器以其超快的充放电能力、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度范围、高安全可靠性和低维护成本,被广泛用于电力监测通信终端、电网调频和规模储能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我国电化学电容器的关键活性材料——电容炭,长期依赖日韩进口,成本高达数十万元每吨。
山西煤化所致力于国产化电容炭研究十余年,从“应用基础研究说得清、高技术攻关做得好、电化学器件中用得上”三个维度,打通电容炭“料-材-器-用”技术创新链,成功实现成果转移转化。但在电容炭研究过程中,山西煤化所科研人员发现其制备工艺路线长、影响因素繁多、构效关系复杂,却缺乏标准文件指导,不利于电容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此,山西煤化所提出制定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国际标准的提案,旨在通过高质量的国际标准引导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历时四年,标准制定完成并成功发布。该标准将为规范电容炭生产流程、建立产品规范提供指导,为促进超级电容器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消除贸易壁垒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该标准将为国内电容炭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加速推进电容炭国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