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 打卡山西

2023-09-11 14:49李瑶
科学导报 2023年63期
关键词:文旅山西数字化

李瑶

沉浸式体验让游客“穿越千年”感受平遥尘封的历史、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腾空而起”直视大佛、3D修复和打印技术让永乐宫“活”起来……随着数字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创新的数字旅游体验项目层出不穷,文化和自然遗产以更多元、立体、生动的方式展现在游客眼前。8月24日,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文博发展论坛在太原举行,“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的主题引发了专家学者和网友的热烈讨论。跟随记者,让我们乘着“数字之风”,“晋”情畅游山西吧!

数字化加码三晋好风光

“今年山西旅游太‘出圈了,趁着暑假,我也带孩子感受一下表里山河,三晋人文与风光。”8月26日,来自广东的家长蓝新宇向记者感叹,“这次我们去了大同、太原和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山西不仅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同时还拥有着极具现代感的文旅体验。”

8月16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第一批山西省智慧景区预创建名单进行公告,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景区、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等7家景区上榜。“说到现代时尚的文旅体验,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规划行程的时候看到了预创建名单,我便跟着名单去了趟临汾。短短三天,我看到了现代设施与山、水、壁画的完美结合,听到了雄伟壮丽的威风锣鼓,尝到了美味的牛肉丸子面。不得不说,朴实真诚的山西人民和风光旖旎的山西美景,让我的暑假过得格外有意义。”武汉游客张一宁热情洋溢地告诉记者。

云丘山工作人员介绍,景区利用5G+VR/AR、移动云等技术,打造了全省首个旅游行业“5G+全方位综合管控智慧景区”,助推老牌景区强势“出圈”。

“作为近年来文旅行业热门词,沉浸式体验融合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数字影像、特效、灯光设备技术等,全面覆盖观众视角,通过互动感应系统与观众互动,让观众沉浸在充满趣味性、梦幻化的体验中,极具美学价值。”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杜磊向记者感叹。

数字化体验三晋文化

通过云冈石窟的VR体验系统,游客手指一动,便可“腾空而起”平视佛像。不仅如此,游客还可以在任意位置观看佛像细节以及窟壁上的浮雕和壁画。网友@向云端在山西日报客户端留言:“VR系统让我得以近距离凝视佛像感受历史沉淀,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这座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这种感觉仿佛瞬间‘穿越千年,令人沉醉。”

乘着数字之风,我省不断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乔家大院新增智能AR导览眼镜游览体验项目,让乔家的人文历史、建筑院落、石雕砖雕、家族演变、文化习俗近在眼前;晋城结合数字化VR技术和网络技术,带领观众“云游”晋城“国保”;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运用VR、MR、全息成像、体感交互等技术,打造出“活着的4K数字画布”“全沉浸感的投影空间”“光影中的探秘之旅”……

“太震撼了!一定要来看《又见平遥》!”博主@晴朗在抖音App发布的《又见平遥》演出的相关视频,吸引了42.9万次点赞和4.9万次评论,网友们直呼“把《又见平遥》列入了旅行必打卡清单”。作为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的示范案例,《又见平遥》通过“行走式”的观演模式和“穿越感”的情景體验,展现了山西和平遥古城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8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拟入选项目名单进行公示,《又见平遥》成为山西唯一入选项目。据了解,《又见平遥》开演至今已演出场次7100多场,接待观众量近500万人次。

事实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以来,山西在探索数字文旅品牌建设上阔步前行。3月21日,在山西2023数字文旅品牌创新大会上,“数字”成为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高频热词。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文旅再度掀起热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打造文化特色新业态。

数字经济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利用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3D投影等形式,还原石窟被盗凿前的样貌,展现美轮美奂的石窟艺术。山西博物院依托深厚的馆藏资源,倾力打造的“走向盛唐——山西北朝壁画中的融合之路”专题数字展于2023年1月上线后,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山西博物院在每个重要展览时都配套有一定的数字展览,除走向盛唐外,还有大河上下等专题的数字展览。”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赵志明介绍,“数字文博一直在路上。”

数字化助力文保留存修复

云冈石窟“行走”世界、永乐宫壁画立体重现,天龙山石窟造像数字复原,平遥双林寺彩塑实现数字重生,“晋侯稣钟”数字藏品引爆文博元宇宙……当文物保护插上“数字”翅膀,真正实现三晋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

推动数字技术和文物保护利用深度融合,数字化保护将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近几年,山西博物院在数字化的研究、保护、展示和文化传播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无损的病害分析和多广谱技术,对壁画进行模拟修复,不仅能够还原之前的一些色彩,而且能够模拟恢复一些图像,相关的成果在我们博物馆有所展示。”赵志明介绍,“山西博物院53万件文物,光珍贵文物就有4万多件,但是现在三维采集才完成了756件套,1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我们才完成了428平方米,我们的任务还很重。”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以拥有960多年历史的应县木塔为例,如何运用数字化将这一种超复杂的结构进行分解?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介绍道,“通过对31个关键构件、52种斗栱进行逐一分解,获取和生成最真实的基础数据,最终通过构件之间的关联生成真实结构。智能识别、智能推演和多层级从整体到局部、到关键点的智能表达,这样一种多层级的表达最终实现对超复杂结构有效数据、参数的提取,进而判别。”

同样,也是通过这样的数字技术让我们得以精准认知云冈石窟。“对第18窟内部每一个佛像乃至主体都进行了精准数据获取。获取过程中需要把握它的关键部位,比如说面部、主躯干以及一些细节。所有这些大数据其实我们都希望能够用智慧表达来输入参数,特别是输入一些关键的容易获取的参数,来对内部进行认知和表达。”李爱群补充道。

那么,未来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做好数字的留存和虚拟修复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军认为“以实景三维为抓手,促进数字化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需求。时空信息支撑数字化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文旅山西数字化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山西叹五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