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娃
换位思考让彼此更靠近,懂得共情让双方更舒服。心情舒畅,沟通才能对路;交流顺畅,问题才好解决。
各执己见不相让,问题多多难解决
小李和小琪都是很有主见的人,在单位还都是主管,各自的事业风生水起。
不过回到家,两人就有些水火不容了,谁都觉得自己有理,谁也不肯让谁,吵架成了家常便饭。
就拿要不要回老家过年来说吧,他们都能吵得天翻地覆。
小琪:今年过年,我们回老家一趟吧!
小李:平常不是打电话就是视频联系,每个月还按时汇款,老人的身体精神都挺好的,咱们回去一趟舟车劳顿,太辛苦了,不想回!
小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是仅靠电话和给钱就可以维系的,还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老人担心增加我们的负担,总是报喜不报忧,如果没有回家一趟,怎么知道他们过得怎样?而且,哪有老人不渴望见孩子的?
小李:你这是妇人之见。我们平常那么忙,过年是少有的长假,好好休息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折腾呢?
小琪:你果然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疫情防控放开后,我们就因为想休息没回家,你算算我们多久没回老家了,像话吗?
小李:只是過年不想回家,你就给我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你才不像话!
小琪: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过年回一趟家,全家人吃个团圆饭,这不是应该的吗?要是你不想回老家,我就自己回娘家!
小李:你这女人,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过年期间回老家,成本太高:时间成本、精神成本,还有和三姑六婆应酬的交际成本,等等。要付出这么多成本,只为一句老话过年团圆,值吗?
小琪:什么值不值,你这就是只图自己舒服,根本不管别人!
小李: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懒得理你!
其实,小琪和小李的老家离得很近,回一趟老家,婆家、娘家都能照应到,比起那些为回谁家过年而纠结、争吵的夫妻幸福多了。可他们偏偏意见不一致,吵到最后也没确定过年到底怎么安排。
在很多需要决策的事情上,夫妻俩都是如此各执己见。两口子过日子不是为了吵架,老这么针尖对麦芒,他们也觉得挺没劲的,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换位思考多体贴,共情最是暖人心
要想解决小琪和小李的沟通难题,首先要看看他们是怎么形成当下这种沟通模式和习惯的。
在小李家,爸爸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大事小事都是他说了算。耳濡目染下,小李也理所应当地认为:男人是一家之主,要有主见与决定权,这也导致他在与小琪沟通时绝不让步。
此外,爸爸管教严格,小李不敢违抗,只能拼命读书逃离,父子间的情感很淡薄。
所以,当小琪提议过年回家时,小李压根儿不想回去,却无法说出真相,只能用“回家过年成本太高”的理由来劝说小琪,而这个理由显然缺乏说服力。
再来看小琪。小琪年幼时,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和奶奶、叔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毫无话语权。
见妈妈孤立无援,受到很多委屈,她很小就学会了竭尽所能地保护妈妈,养成了她在工作上果断犀利、在亲情上异常重视的特点,这也是她坚持过年要回家的原因。
两个成长背景不同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唯一的准则,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
因此,小琪和小李需要做的是换位思考和共情。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了解他的想法;共情则是我去理解你的想法、心情与感受。
小李需要站在妻子的角度去了解她为何这么坚持回家过年,小琪也需要站在丈夫的角度了解为何不想回家。
换位思考后,才会搞清楚对方坚持的原因,进而通过真诚表达来实现共情。
当然,也可以先共情,再了解对方的情况。比如,他们可以这样沟通。
小琪:今年过年,我们回一趟老家吧!
小李:听起来,你很想回老家过年。你能告诉我是怎么想的吗?(先共情再了解)
小琪:就是很想念老家的一景一物,也很想吃妈妈做的菜,好久没跟妈妈面对面说话了,过年回去可以跟她说个够。
小李:原来是想回去撒撒娇呀!平常咱们都有打电话和视频联系,每个月还按时汇款,看起来老人的身体精神都挺好的,回去一趟舟车劳顿,太辛苦了。我们可以留在这儿过年吗?
小琪:折腾一路确实挺辛苦的。如果你真不想回家,我就自己回娘家。不过,你是真的想休息还是不喜欢回老家跟老人相处?我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跟你爸视频时,看你有些冷淡,而且讲话的时间很短。(先共情再换位思考)
小李:我确实不想回家,一来不想应对那些三姑六婆,二来跟我爸也没什么话可说。
小琪:我刚说自己回娘家,但留你一个人在这儿也不是办法。要不我们先回你家待一天,然后去我家多待几天,正好也多休息休息,你看这样好吗?
小李: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沟通中,如果双方都固执己见,不去了解和倾听对方,那么,夫妻间就像隔着一条鸿沟,沟通也会因此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如果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就请和小琪、小李一起学习换位思考和共情,共同跨越沟通不良的鸿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