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王馨遥
摘 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而加快教育领域特别是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着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活力有待激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师生数字技能和素养不高、数字化教育资源适切性欠缺的问题,这需要通过促进乡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发展、打造优质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师生数字技能和素养以及精准设计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现实困境;解决对策
一、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这是对先前战略的调整,对未来十年国家信息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专门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設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技术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全球各国都参与到这场数字化改革中,数字化也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将先进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促进教育向着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步骤,要实现从起步、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到树立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数字化能力和方法、构建智慧教育发展生态、形成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这几个阶段。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教育数字化的内涵:第一,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数字能力的建设;第三,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阶段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因此,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就是指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教育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培养和提高教育主体的数字能力、数字意识,构建良好的乡村教育发展生态。
二、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当前,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常见的社会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方式降低了社会成员的学习成本,给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在线教学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空间,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教育生态正在形成,未来将形成由“读、写、师生交互、考试评测、反馈”等环节组成的完整数字化教育环境。乡村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短板,而促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会给乡村教育带来很大机遇,将会成为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促进教育资源均衡
教育需求是人的发展基本需求之一。在我国,人口底数的规模对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始终是个挑战。教育资源有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不均衡与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之间形成的矛盾,是需要着力回应的民生痛点难点。教育数字化意味着对教育要有全新的认知,并构建起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新型教育资源观。
数字化时代,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教师、教室、教育经费等物质形态的资源,也包括时间、数据、电子教材等非物质资源。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性认识把握、结构化汇聚利用,在一定时空中盘点并高效地化碎片为整体,将使我们对教育资源本身产生新认知,从而发现更多丰富且未被充分运用的教育资源。数字类教育资源具有明显的共享复用特征,能够有效弥合人、物理空间、经费等易耗资源消耗所造成的教育供给差距。因此,即便是在落后的乡村地区,互联网也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在乡村地区引进和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优化了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方式。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数字化能够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一,教育数字化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渠道。个性化教育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创造力、学习潜力等,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教育方案。而教育数字化能够将这些特性形成数据,进行智能化的数字教育。这样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出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数据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与评价,引导教师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第二,利用各种虚拟网络技术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为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海淀区五一小学构建了包含智慧家电、智慧交通、智慧农业三大单元的全新信息科技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教学实践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的优化和重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质量。
(三)有效降低教育成本
教育数字化所使用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降低了教育成本。云计算技术一方面让更多的社会资源更低门槛地进入教育产业,另一方面也让教育活动创新的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学生进行知识画像、能力画像,自动化定制出专属的教学方案,而且随着教学的推进,该方案还在持续优化调整,以及时匹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教育过程的“千人千面”成为可能,过去教材、教案、作业是固定、统一的,现在则可以基于学生情况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定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老师从传统教学重复、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和教育活动的灵活性。这些技术的运用都能够节省时间和空间,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降低教育成本。
(四)形成多元教育评价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评价有了新的技术和媒介,评价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便捷,极大地提高了评价效率。教育数字化形成的多元教育评价从表面上看是评价的呈现形式更加直观、评价的方法更加灵活、评价的手段更加高效,但从实质来看,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实现了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超越,也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突破。这就促进了学校教育生态、家庭教育生态乃至社区教育生态通过更高效的方式进行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改善学生成长生态的目的。同时,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会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也会在此情形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队伍水平的持续性提升。
三、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一)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活力有待激发
乡村数字化技术发展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技术应用场景待挖掘,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领域业务结合度的横纵面仍需拓展。横向来看,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治理的诸多场景仍然有待以数字化的方式来提升效能;纵向来看,目前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场景的应用大多以单项技术为主,技术集成应用场景较少,技术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有待进一步深化应用,提升效果。二是乡村数字化技术创新研发动力不足、效能较低。虽然数字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市场创新活力明显不足。整体上,农业农村数字化领域不少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足,產品研发、技术创新核心力量较弱,升级换代速度也较慢,主要精力集中于技术的模仿复制,忽视应用和服务的及时升级和完善,导致数字乡村应用日益趋同,无法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
为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以改善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目前乡村学校的数字化基础条件已经明显改善,但还有一些学校没有条件使用互联网,硬件设施也并不齐全,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较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此外,乡村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也存在供需局部错配的问题。一些乡村学校虽然已经配备了用于教学的基础设施,如电脑、宽带等,但是乡村学校对这些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却依然很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乡村学校无力承担设备运行与维护产生的费用。为改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提高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设备后续的运行和维护是一个大问题,这就产生了资金供需错配的问题。二是教师难以充分接受和运用这些数字技术。许多乡村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只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师生数字技能和素养不高
目前乡村教育还存在着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停留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校园网等初级阶段的问题。究其原因,农村一些教师及学校领导的主要工作仍是维持基础教学,接触智慧教学、在线教学、泛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前沿理念和实践的机会不多。2019年以来,在线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拥有极高的数字化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然而,许多乡村教师却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例如,一些教师教学课件、视频的制作能力不足,无法在课堂上正确使用数字化教学设施,还有一些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设计水平不高、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应用能力不足,这些都是教师在开展数字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除了教师存在数字技能和素养不高的问题,学生也存在学习能力和能动性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具有滞后性、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自我管理能力略显不足。另外,许多乡村家庭的经济水平不高,难以支撑起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费用,也是乡村学生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
(四)数字化教育资源适切性欠缺
数字化教育在城镇生活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与城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适切性。在马克思看来,要“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要将知识性理论外化于具体的农村社会实践中,因此,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不能简单地照搬和套用城镇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教育资源的使用也不能直接移植,而应考虑到乡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再次整合与加工。这种情况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从政府资源网站上获取的基础性资源,二是教师在教学平台上传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这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适切性欠缺,这些教育资源大多是以城镇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背景进行制作,农村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领会;二是重复建设过多,教师上传的教育资源缺乏创新性,大多是大同小异。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适切性欠缺、教学者的创新能力不高直接制约着数字化教育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推广,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以及乡村教育数据的管理、生成和应用。
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视和推进,各地中小学进行数字化教学的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数字化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乡村与城镇之间存在差距,也面临着上述种种问题。乡村振兴主要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关键作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促进乡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发展
促进乡村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在加快农业农村关键场景营造的同时促进其更新发展,将乡村产业、村民治理、农民生活、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入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需求场景,使互联网线上资源与乡村线下教育资源实现更快更好融合,为乡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资源,持续迭代更新应用场景。二是加强政府引导,提升创新研发水平,整合有助于农村科技创新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建设良好的数字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以此来创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场景,最终实现乡村数字化建设;重点关注农业农村特色场景,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实现市场价值与竞争力提升,使数字化产品摆脱同质化问题。
(二)打造优质数字基础设施
2021年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第一,政府要加快乡村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以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载体,采取“云—网—端”的方式,加快建设一个绿色安全、泛在智联的教育专用网,让高速的教育网络覆盖到乡村地区的每一个学校,推动信息化应用的正常发展和有效运作,促进智慧学习终端的广泛应用。通过政府补贴、分期支付等形式,让乡村家庭得到绿色安全、经济实用的智慧学习终端,并加大对智慧终端的运用引导和时间控制力度,确保满足学生的正常学习需求和老师的正常教学需求。第二,要在更多的乡村学校开发新型教学资源和工具,优化资源供给服务。要促进新型的学科教学软件、线上一流课程在乡村学校的运用,同时升级资源搜索引擎,利用平台模式为各大乡村学校提供海量的优质资源和精准的资源服务。
(三)提升师生数字技能和素养
要解决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难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乡村的师资问题。利用技术手段,把城乡、校际、群体间部分闲置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良师资,以近乎零边际成本输送到乡村学校,不仅可以为乡村教育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还可以在整体上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资源应用效率,有效破解乡村教育优质资源匮乏,特别是优良师资结构性短缺这一困局。
其次,教师自身应提升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对自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教师应不断豐富自身知识体系,抓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提升自身数字化应用的水平与能力,成为一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乡村教师。但由于乡村地理位置和经济与城镇之间的不同,城乡教师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因此,可以搭建一个共商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乡村教师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数字化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最后,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师生关系的重构,帮助学生形成数字化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新一代学习者。
(四)精准设计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式
乡村与城镇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设备、数字资源配置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精准设计区域性乡村学校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方式,有效促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汇聚城镇优质学校力量,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乡村学校,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帮助乡村学校解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难题,从而保证乡村学校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其次,要精准设计区域性乡村学校数字资源共享方式。同一区域的数字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乡村数字课程平台、乡村数字化名师工作室等。最后,要通过信息技术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地创新应用,如创新在线教学平台、提高师资力量等,把乡村教育由劳动密集型实践转化为技术密集型实践。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23):6-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4]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41-4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
[6]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意见部署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8):1.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