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党校 郭 鑫
2022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标志着新的领导体制将在中小学校运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体制上为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破解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长期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是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运转的重要基础,必须抓好。但是长久以来,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应该如何抓、怎么抓、抓什么,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校管理者。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有一部分政策文件能够为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提供依据,但是政策文件相对宏观和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文件更多地指出了党建工作“为什么”和“要做什么”,却没有指出应该“如何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弥补政策要求的高标准和执行过程中的低落差。
研制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于时间纬度而言,它为学校党组织明确指出长期发展方向,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于空间方位而言,有助于学校党组织知道自身党建工作所处层次,对标先进。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提高所辖区域党建工作效能,改变区域内学校党建工作发展结构性不均衡状态,通过各个学校“点”的提升,促进整个区域“面”上的增效,最终实现整个区域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建立指标体系应首先明确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具体有:
1.政策引领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考评指标体系就是指挥棒,具有导向性和引领性,其内容依据应当是适用于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政策文件,这是评价体系的纲,是评价体系内容的主要来源。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文件,既有《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广泛适用于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普适性的政策文件,又有《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指南》《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中小学校领域所独有的,涉及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且具有党建工作特点和内涵的文件。因此,指标体系应将具有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特点、内涵、特征的一些政策文件作为其内容依据,不能单纯地将所有涉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政策文件都纳入其中。
2.对象性和分层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的考评对象应定位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党组织,而非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因为指标体系的使用者为各级教育工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各级教育工委的考评对象是学校党组织,而非每位师生,对于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价值观的考评应作为反映学校党建工作水平的一个视角。另外,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特点。从地域上看,中小学校有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党建工作普遍薄弱,城市学校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较好。从支部类型上看,中小学校党组织既有党委、党总支,又有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总体上看,中小学校规模大小不一,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构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兼顾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特点,能够普遍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党组织,且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够有效区分党建工作开展得好、中等、较差的学校。
3.独立性和融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既要体现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又不能一味地就党建而党建,需要融合体现具有党建工作内涵、特点、特征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党建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是中小学校的中心工作,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相互融合,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考评党建工作,否则从考评的指导思想上就造成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两张皮”。独立性是指指标体系要体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常态化的党务工作。而融合性是指要将具有党建工作内涵、特点、特征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指标体系,将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盘棋”进行考虑,避免指标体系片面地、割裂地只评价党建工作,忽视对具有党建工作属性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
4.系统性和关键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要考评党建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实现比较全面的评估,又不能面面俱到,过于烦琐细碎,应将“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指标纳入体系,对于一些“非关键性”“不起决定性作用”的指标需要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总之,系统性和关键性之间是辩证的,需要兼顾全面,但又不囿于细节。
1.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指标体系框架主要采用AHP 层次分析法,该方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且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有助于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具有条理性的有序层次。AHP 层次分析法已经成为构建考评体系常用的工具,学者季冬晓、覃吉春和杨欣等运用AHP 分析法,将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建构为“目标层”“准则层”“基础层”,杨君岐、侯晓康等将基层党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鉴于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特点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笔者认为可以将考评体系设为三个层级,构建为“评价维度”“关键指标”“考查要点”,其中“评价维度”相当于一级观测点,即从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内涵出发,从具有其内涵要义的角度进行评价;“关键指标”相当于二级观测点,即对“评价维度”进行进一步阐释,解释从哪些关键内容出发可以观测到上一层级内容;“考查要点”相当于三级指标,即选择关键要点对上一层级的内容继续进行观测考评。三个层级在横向上看是上一级包含下一级,但是又非穷尽内容要素的关系,从纵向上看,是错开测评维度,以不同站位和视角全面考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格局。
2.指标体系内容要素构成。指标体系由若干内容构成,这些内容是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内涵的重要体现,遵循框架构成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排列,其中“评价维度”主要由基础性工作、主体性工作、发展性工作和创新性工作四个方面构成。基础性工作主要是指党内政策法规规定的常态化党务工作,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收缴党费等,这类工作的评价重点是组织运行规范,党员教育管理规范。主要从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是否有力、基层组织设置是否符合规范、组织制度是否健全、组织生活开展是否规范、党员活动室等基础保障是否合规、党员身份意识是否清晰和先锋模范作用是否明显等维度进行观测。主体性工作是指具有党建工作特点和内涵的教育教学工作,如学校德育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带团建队建等工作,这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如果学校党组织能够从党建工作高度出发统领推进这些工作,重视将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说明学校的党建工作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从德育工作是否凸显党组织主导地位、是否能够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评价是否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学校党组织是否能够高位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第一标准的教师评价制度、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引领作用是否突出;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是否得到全面提高、思政工作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是否突出;团建队建工作是否纳入党建工作,形成了一体化育人体系等维度进行观测。发展性工作是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隐性的党建元素,需要通过外显的活动载体表现出来的工作内容,如党建文化和家校共育联合体等。主要从学校场所布置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软硬件建设方面、是否能够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统筹好家长、公安、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各方构建社会共育机制等方面进行观测。创新性工作主要是指学校党建工作具有外渗功能,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产生良好社会效应的工作,如教育扶贫等党建品牌。主要从是否能够推进品牌化特色化建设,获得荣誉和口碑等方面进行测评。
3.指标体系的权重。关于指标权重,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1—9 标度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是基于专家的权威、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对指标体系内容打分,根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赋值。1—9 标度法主要是AHP层次分析法中,采用矩阵计算指标的标准,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采用两两内容相比,分为5 种情况,即前者比后者“具有相同重要性”“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进行判断赋值。综合专家意见,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假定权重分配值为基础性工作0.4,党建主体工作0.4,发展性工作0.1,创新性工作0.1,即在一级指标层面,A=(0.4,0.4,0.1,0.1),其和为1。同理,在下一个层面,基础性工作组织规范运行有序占比为0.5,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序占比为0.5;党建主体工作中,“抓好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均占比为0.25;其他依次类推,每个层级的对应部分权重之和均为1。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各级教育工委考评学校党组织的工具,也是学校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自查自纠的指南针。因此指标体系的运用,一方面学校自主对标对表,查找不足,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争取达标。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在运用时,综合听取上级党组织、教职工、学生、社区、家长等多元主体意见,遴选出好、中、差三个层次,将被考评等次列为“好”的学校党组织选树为党建示范校,鼓励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考评等次为“中”的学校党组织,指导其向示范校对标学习,对于考评等次为“差”的党组织,指导并督促其补齐短板漏项。对于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违法事件的学校,不得评为良好及以上。
指标体系尚为框架性内容,相对宽泛,需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并转化为考核评价政策,以更实的抓手,更接地气的举措,促进当地中小学校党组织补短板、查漏项,以指标体系的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