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第五中学 赵红玲
新学期开始,我又迎来了一批七年级的“小可爱”。上了几次课,我发现晓博(化名)同学用左手板书,右手和右臂弯曲着放在胸前。趁着课间我单独和晓博聊天,了解到:晓博出生时脑缺氧,导致先天性残疾,右手、右腿行动不协调。他平淡地和我交流,看来是习惯被问到。
不久后的一天,我刚进学校,值班老师向我反映班级情况:我班的晓博打了晓晴(化名)。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红着脸、气鼓鼓的晓博和趴在桌子上啜泣的晓晴,不少同学围在他们俩身边不停地劝说。我把两人叫到办公室询问缘由。原来,因为晓博身体有缺陷,晓晴就嘲笑他,喊他“半边天”,有些同学听到后就捂着嘴偷笑。晓博觉得被嘲弄,气不过,动手打了晓晴。值班老师已经通知了晓博的家长。
不一会儿,晓博爸爸来到学校,一听说儿子打架了,抬手就在晓博的脸上扇了两下。我急忙把孩子爸爸拉到一边,说了一下事情起因。晓博爸爸生气地说:“就没有让人省心过,小学就爱打架,进了初中还是没改,这孩子没治了。”
我给晓博爸爸分析了一下:孩子之前打架是不是多因为有人嘲笑他身体有缺陷?孩子身体异于常人,会有点自卑,他就会采取某些方式保护自己,打架可能就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孩子习惯于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可能是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孩子一犯错,家长非打即骂,孩子也会模仿。孩子在家里气不顺,到外面情绪也容易不稳定。
晓博爸爸听后气消了不少,说:“老师,你不说我还真没感觉到——我以后在说话办事的时候可得注意,不能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送走晓博爸爸,我又和晓博单独交流。我问他:“犯错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无意,一种是有意,还有一种是恶意,你这属于哪一种呢?”晓博想了想说:“老师,我知道打人不对,但也不是恶意打人,感觉属于第二种吧。”“嗯,老师也理解你打人的理由。但是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不是问题没解决反而有更大的麻烦?晓晴嘲笑你肯定不对,但被打之后,既委屈、又怨恨你,你们两人的正常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其他同学看到你一生气就打人,也会对你产生看法,都会疏远你。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这些,你想过吗?现在你们是初中生了,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晓博点点头,说:“老师,您说得对,我太容易冲动,我以后再也不打架了,我向晓晴道歉。”
通过这次冲突,晓博和晓晴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俩还自愿担任班级文明监督员。后来晓博真的再也没有打过架,晓博爸爸跟我沟通时说“老师,这孩子有治!”。
这一案例让我体会到及时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及时出手。学生刚升入初中,自然会有一种进入新的阶段要有所提升的心理。抓住这个时间节点,教育会得到积极回应。但教师一定要找到问题根源,这样才能让犯错学生心悦诚服。再就是要获取家长的配合,晓博爸爸积极配合教师,勇于改正自身错误,是“治愈”晓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