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的 “活界碑”
——魏德友

2023-09-11 05:57马婉
儿童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土屋布拉克界碑

文/马婉

图/杜浩

为了完成新的闯关任务,找到无人区里的“活界碑”,鹏鹏特和妮妮怪飞机换火车,火车转汽车,不知道转了多少次,才到了萨尔布拉克草原。

一下车,大家都傻了眼,这里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萨尔布拉克虽叫草原,实为戈壁荒滩,气候恶劣,土地盐碱化严重。都已是四月,但这里雪还没有化,衣服被褥都是湿漉漉的。大家一路寻找,愈行愈荒凉。

“大家看!前面有个小房子!”顺着鹏鹏特指的方向,只见在茫茫戈壁滩上有一间小小的土屋,犹如黑夜里的一颗星星。大家激动不已,一路小跑来到了这间破旧的土屋。

这间土屋只住着一对老夫妻,陪伴他们的只有100 多只羊。鹏鹏特和妮妮怪有些好奇,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戈壁,怎么还会有人居住?他们在这里干什么?一堆问题涌上心头,于是两人追着老爷爷问。

“我叫魏德友,是1964 年初,响应国家号召,为筑牢国防屏障,从北京来到这里,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新兵,进驻萨尔布拉克草原。”魏德友老爷爷缓缓地说起了自己和这片无人区的故事,“这片草原是个通外山口,地势平缓。这片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每年到了放牧季,一些牧民贪恋水草丰茂,总是把牲畜赶到靠近国界的地方放养,极易引发人员及牲畜非法越界。他们不知道,边境无小事,一头牲口越界就能让国家很被动。我们在这里就是时刻观察,一旦有人畜抵边,出现险情,我们第一时间冲上去制止、劝返,解决不了的,就立即与边防派出所或者边防连队联系。”

魏德友的讲述,无疑翻开了尘封的记忆,他的老伴刘景好不由想起了很多:“那时条件比现在差多了,还没有这间土屋,住的是地窝子,你们可能不知道,地窝子就是在平地上挖个大坑,上面盖上木板、茅草或塑料布做屋顶,再安装一个出入的小门。有时候沙暴一来,地窝子里的人就全变成了土猴。”

大家被刘景好老奶奶的话逗笑了,但心里却不由为他们的艰苦生活而难过。

“那时候生活不仅艰难,而且也很危险。”刘奶奶又想起了一些往事,“有一次,放牧巡边时遇到暴风雪,我老伴迷失了方向,幸亏口袋里装了一把应急电筒,他向远处微弱的光亮不停闪光,最终被边防官兵营救了。还有几次,因阻止临界放牧行为,我们遭人恶意报复,我们的羊都被放跑了,几百只羊啊……”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不要想了。”魏德友老爷爷打断了老伴的回忆,“快准备东西,我要去放牧巡边了。”

刘景好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花,收拾起了巡边的东西,一根羊鞭、一架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两块馍馍。魏德友走上了巡边的路。

望着魏德友老爷爷远去的背影,鹏鹏特和妮妮怪有些难过,也有些不解。

“魏德友来这里后,其实有很多次机会离开,过更好的生活。1981 年,随着兵团的恢复,团里的职工陆续从草原撤离,编入团场的其他连队。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但魏德友选择留下来,如今,就剩下他们一家。家人们都劝他回山东老家,但魏德友不走,他要坚守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鹏鹏特翻看起关于魏德友老爷爷的事迹,“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向边防派出所提供各类信息9000 余条,堵截越界牲畜数万头,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用实际行动铸成了边境线上的‘生命界碑’。”

鹏鹏特和妮妮怪望着萨尔布拉克草原的山川,每一株蒿草都记录着魏德友的脚步声,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魏德友的足迹,每一股风都吟唱着魏德友的故事,那是我们在追寻伟大梦想的力量。

界碑和走向。界碑常用石、木、水成长方形,两面镌刻或书写相的名称及界碑编号,根据有关于分界线上的特定地方。在两的边界走向发生改变时,界碑可以作为指示边界走向的标志

猜你喜欢
土屋布拉克界碑
江布拉克雪中郁金香
在渝黔界碑
国王专权背后的“布拉克顿难题”——1688年“七主教案”评析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3)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1)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2)
西昆仑奥东布拉克地区火山岩成因探讨
塔里木盆地西部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发育特征
竹林不说话
大山深处的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