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信息高速生产,传播渠道日益多元,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给新闻生产与传播带来多方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究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影响,指出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策略。
研究发现,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新闻生产的主体,让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与此同时,受众的需求发生变化,更加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但新闻质量良莠不齐、新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日渐凸显。对此,传统媒体需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整合各类资源,优化新闻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同时,还需注重受众的参与感和个性化需求,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影响;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092-03
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的传播生态下,媒体既要保证传播内容的严谨性、准确性,又要体现即时性、交互性,强调受众的参与感,注重受众体验。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努力适应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把握新闻生产与传播要点,从专业角度做好新闻生产与传播。
(一)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角色单一,即信息接收者[1]。新闻信息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且传播范围狭小,新闻获取渠道被媒体垄断[2]。虽然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准确性和严谨性较强,但是内容大多涉及社会宏观层面,对群众真正关注的、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提供较少。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的普及,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入人们视野,与传统媒体共同占据市场,媒体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3]。
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看,新媒体更强调内容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在新闻传播方式上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从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度看,新媒体扩大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传播者的范围,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多为专业媒体机构和新闻工作者,而新媒体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
简言之,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生产的主体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这种改变在给受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4]。
(二)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受众需求多样化
受众的需求主要包括求知识、求审美、求娱乐等。傳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单一,往往只能满足受众单一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知识范围拓宽,其信息获取需求愈加多元。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丰富多样,很好地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需求[5]。
受众的心理特点包括随意性、可变性、自发性等。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提出的“个人差异论”,把受众的个体差异概括为五个方面:个人心理结构的差异、先天禀赋和后天习性的不同、学习后所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信仰上的差异以及个体在社会中接触后形成的差异[6]。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较为固定,而新媒体借助大数据,能够实现因人而异的传播,能够把握新闻信息推送的最佳时间,定向推送受众需要的内容,及时满足受众心理。
2.强调全民参与、信息共享
一方面,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生产与传播新闻不再是媒体的特权,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闻生产与传播呈现出全民性特征[7]。换言之,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更是能够有效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表达个人观点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除了文字、图片,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8]。新闻传播的渠道也不只有传统的报纸、报刊、电视、广播等,还有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近些年,“刷屏”现象十分常见,指某类信息在某个时段内在互联网上高度集中出现,并引发网友广泛讨论的现象[9]。微博热搜、抖音热榜等的出现即是证明。在此背景下,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将所见所闻分享至各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提高新闻传播效率,突出多样化和原创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更强调传播效率,突出新闻的多样化和原创性。如今,网络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信息的高速生产与传播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多样化是指传播形式多样化。新媒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信息传递,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实现了信息一体化传播,丰富了新闻传播形式。
例如,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贵州日报报刊社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宣传报道,推出“E起学党史”系列融媒体产品,以短视频、手绘沙画、海报、创意长图、H5、Vlog、微电影、微动漫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呈现贵州红色故事,有效提高了党史学习教育和宣传报道的准确到达率。
原创性是指内容原创性。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原创作品,传播个人认为有价值的新闻[10]。对于已发布的新闻,受众还可以进行二次编辑、二次发布。强调原创性,有效调动了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性,进而使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
(一)新闻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新闻内容质量很大程度影响着新闻传播效果。优秀的新闻产品必定是时效性强、准确性高、真实可信、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简练的。
中国新闻奖是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其参评对象为国家批准、具有新闻采编业务资质的新闻单位。笔者统计了2016年至2022年中国新闻奖评奖数量,发现数据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刊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获奖作品数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见右图)。可见,传统媒体及专业媒体机构生产的新闻内容(包含发布在传统媒体平台及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整体质量较高。
但是,目前也不乏一些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而忽视新闻价值,生产、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受众。如2022年5月23日,微博热搜上有条《清华女博士报考长沙协警》的新闻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清华大学于当晚通过官方微博回应:“学籍库查无此人。”可见,这是一条假新闻。
当前,部分自媒体人专业素养较低,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11],并且其生产的内容同质化严重,语言表达不够严谨,传播质量堪忧。
(二)新闻监管力度不足
当前,自媒体乱象、网络谣言、虚假新闻、舆论监督障碍等都是新闻监管不足的表现,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下列三点。
1.经济利益驱动
在过去几十年里,传媒经济管理的战略定位经历了从“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的变迁。进入新媒体时代,这种战略定位进一步让渡到“受众为先”,即传媒商业竞争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12]。受传媒经济管理战略的影响,新媒体机构在竞争中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为了吸引流量,压制言论自由、散播不实言论等情况,丧失新闻传播的客观性。
2.监管难度大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新增网民3549万;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较2021年新增手机网民3636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3亿,较2021年增长1216万,占网民整体的73.4%[13]。
如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热门平台逐渐从娱乐、生活、社交平台转变为带有新闻属性的信息平台,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
以抖音公布的数据为例,2022年该平台用户数据突破8亿,日常活跃用户数超7亿,抖音电商每月新增短视频超2亿条。伴随用户数量的增长,新闻内容侵权问题频出,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多维挑战,对平台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抖音电商平台治理年度报告》披露,全年累计处罚违规低质短视频超3280万条。但随着信息买卖、数据窃取、虚假交易等日趋猖獗,平台监管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2022年,针对网络谣言治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全年共受理网络谣言举报信息3万余条,汇集谣言样本和辟谣数据2.45万条,共发布各类辟谣稿件1.31万篇。然而即便如此,在网络谣言满天飞的互联网环境中,新闻监管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3.监管措施滞后
监管措施滞后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监管部门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导致监管措施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二是监管部门在制定监管措施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有效实施;三是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和手段,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行为。
(一)注重受众需求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更加强调受众的参与度。因此,传统媒体在生产与传播新闻时,必须改变以往的新闻传播观念及模式,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受众分析,构建精确的用户画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新闻内容的适用性,提高自身与受众的契合度,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增强受众黏性[14]。
(二)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新闻内容质量
如何从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提高新闻内容质量是关键。
第一,要密切关注热门话题。如今,受众习惯于在新媒体平台上表达观点。对此,传统媒体也可借助新媒体,实现与受众的沟通交流,捕捉受众关注的热点,了解受众需求,进而更及时地调整新闻报道的角度和内容,生产更多受众喜爱的精品力作。
第二,要提高内容深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单的事实报道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要,受众对新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需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为受众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
第三,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或其他渠道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改进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形式。
第四,要加强品牌建設。要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线上线下活动等,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粉丝。
第五,要重视新技术应用。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大对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用户画像分析系统等。通过借力先进技术,生产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真正需要的新闻内容[15]。
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对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及从业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受众需求,整合各类资源,不断优化新闻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刘紫涵.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6):242,250.
[2] 胡春娜.漫谈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J].传媒论坛,2020,3(18):23,25.
[3] 陈琳,杜鑫.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对新闻生产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0(4):182-186.
[4] 封聪.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发展影响分析[J].中国报业,2018(5):66-67.
[5] 赵敏.构建新闻内容“交往化”对话场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9):51-54.
[6] 徐筱婧.新媒体新闻传播方式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J].记者摇篮,2023(3):18-20.
[7] 李红坦,杨凯.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特性探讨[J].艺术科技,2023,36(5):146-148.
[8] 包春新.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特性[J].传媒论坛,2018,1(13):88-89.
[9] 滕鲁阳.年度话题的全民参与和斗图狂欢现象分析[J].青年时代,2020(13):139-140.
[10] 朱晓丹.自媒体的个性化传播特点[J].三角洲,2023(11):201-203.
[11] 张翮真.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成因及治理[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8):34-36.
[12] 张大鹏.融媒体时代如何避免过度报道[J].记者摇篮,2021(7):81-82.
[13]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100ec.cn/index.php/detail--6625554. html,2023-03-11.
[14] 曾文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传媒论坛,2021,4(22):59-61.
[15] 杭敏.数据时代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新闻与写作,2018(5):29-32.
作者简介 杜朋城,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摄影、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