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魏质方
摘 要: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具有互动性、虚拟性以及多媒体性的特征,其发展整体朝着技术驱动、跨界融合与社会互动的基本方向迈进。当前,我们应从艺术本身、创作者与受众的角度出发,结合艺术市场的监管,使新媒体艺术在不断变动的环境中永葆生机,不断提升我国新媒体艺术产业整体实力。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发展特点;发展趋势;规范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媒体艺术的经济价值研究”(232400410314)阶段性成果。
从艺术史角度看,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以及艺术对新的技术成果的吸收与应用,是21世纪以来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鲜明特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数字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艺术,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播相关技术的难题不断被突破的情况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借助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式媒体等先进技术工具,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展現着艺术家的创意和观众的参与,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我们要结合智能媒体时代背景,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一新的艺术领域,深入分析其特点和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规范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以确保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探讨这些问题,有利于深度挖掘新媒体艺术的独特魅力,正确认识其在当代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保障新媒体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均衡与持久。因此,本文对新媒体艺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进行深入探析,并结合艺术理论,系统地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一、新媒体艺术及其特点
(一)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先锋艺术运动,以及其中出现的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和最早的电子艺术作品等。
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化语境中呈现出艺术创作、传播、接收“三位一体”的特征。新媒体艺术利用现代科技,使数字技术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超工具性”的特点,并使艺术作品的互动性得以提升,引领现代人进入虚实交错、亦真亦幻、趋向现实的“虚拟化”、交互性审美空间。总体而言,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为以数字媒体和技术以及信息传播科技为支撑的媒体艺术形态,其本质特征体现为通过利用和展示数字化及信息传播相关技术,以交互为特征,从事或参与有关社会、政治、文化、美学、哲学等相关领域的艺术创作和实践活动。
新媒体艺术自诞生起就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并随着技术的更迭,通过与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传统艺术文化的结合,发展出多元的形式。新媒体艺术运用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创作手法,将传统艺术中彼此孤立、单一的感官感受利用科学技术进行融合,形成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相结合的感官感受,给人带来的感官冲击前所未有。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艺术在电影、动漫、游戏、文博、演出、会展等数字产业的井喷式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彰显出比较鲜明的艺术经济偏向。在当今数字媒介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不仅是新媒体事件传播的产物,也是塑造和推动新媒体事件发展的力量。通过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和互动体验,新媒体艺术与新媒体事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数字媒介时代艺术与文化的发展。
(二)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列夫·曼诺维奇在《新媒体的语言》中将新媒体的核心内容概括为“数字化呈现”“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文化转码”。结合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当前智能媒体时代的表现,会发现其有别于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可以被概括为互动性、虚拟性以及多媒体性三个方面。
互动性是指作品与观众之间存在实时的、动态的双向沟通,观众通过参与作品的互动环节,对艺术创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成为艺术创作的合作者,而非被动的旁观者。在新媒体艺术的动态交互模式下,艺术家往往会在作品中构成一个无预置结果的时空结构,让观众也能体验创作过程。受众在这种交互中并非处于强制交互的被动地位,但若失去受众对作品的介入与互动,这一艺术作品的价值意义则难以完整地呈现,或者说,其并未被完成。因此,在作品设计中,艺术家需要在作品依托的媒介上试图找到能够创造交互契机的特质,引导受众参与新媒体艺术作品意义的共建。因此,在形式上,这些艺术作品常常具有科技的加持,如传感器的设置等,并为了使观众获得更为震撼的交互体验,其也具备一定的沉浸式特征。
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是其与传统艺术形式最为明显的区别,这种虚拟性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曼诺维奇用“元数据化”来描述影像的数字化过程。这种艺术作品影像的数字化,即将艺术呈现的中介转变为了0和1的数字编码。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的载体和内涵被解构和重构,而作为技术内核的数字则获得了符号与风格的意义。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存储和传播过程均依赖数字技术,这使得艺术家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表现创意,从而拓展了艺术的表现手段。另外,艺术家借助于XR、全息投影这类技术,为观众创造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体验,让观众可以在虚拟的艺术空间中感知和体验艺术作品。
新媒体艺术中的多媒体性表现为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等媒介的交织和交互。这种多媒体性使得作品能够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传达艺术家的创意,且观众可以通过多重感官参与其中,实现更加深入的体验。加拿大艺术家维拉·弗伦克(Vera Frenkel)2014年的作品From the Transit Bar就突出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多媒体性:以酒吧为艺术作品的主体,辅以灯光、桌椅、植物等实体道具,并结合了多个荧幕的画面放映,运用跨媒介的方式表现作品中人类迁移的主题。这样的媒介融合,使不同媒介的艺术表现特质相辅相成,更好地组织了艺术作品的叙事语言。
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驱动与艺术创新
在技术的驱动下,新媒体艺术的创新性和前瞻性逐渐显现,艺术家开始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语言。比如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擅长利用数字化的LED灯光技术,将光、色彩与建筑空间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灯光变化和虚实结合创造幻觉般的景观。技术驱动和艺术创新的融合,以数字化的手段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体验。
当前,艺术家还尝试将人工智能与绘画、音乐等相结合,让计算机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可见,新媒体艺术正在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寻求创新。
(二)跨界融合与跨文化表达
新媒体艺术的跨界融合体现在艺术家从不同领域吸纳灵感和元素。例如,在当下的新媒介的环境中,想要让传统民族音乐在视觉化的过程中很好地生存下来,就必须重视视觉文化对传统音乐的影响。传统民族音乐必须适应并利用新媒介,在立足音乐的基础上融合视觉文化,寻求新的发展。而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展了艺术的边界,还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新媒体艺术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平台。艺术家们可以借助数字化媒介和互联网,将自己的作品传播到全球,与全世界的观众进行交流与对话。跨文化表达使得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文化,而是具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推动当代艺术向更加包容与多元的方向发展。
(三)参与式艺术与社会互动
参与式艺术是指观众参与艺术创作过程,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这种艺术形式鼓励观众主动参与,使观众化被动为主动,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和共同创作者。社会互动则是参与式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新媒体艺术作品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等工具,与观众实现了无缝连接,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方式与艺术家和其他观众互动和交流。艺术作品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和分享,形成了一个参与式的艺术社区。这种社会互动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深度融合。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艺术形式,能够实现“远程在场”,即使观众和作品在地理距离上可能很远,通过数字媒体的介入,观众也能够获得类似于现场观看的互动体验,感受到艺术作品“真实在场”。新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平台可以被大量观众同时访问和分享,观众之间可以共同探讨、评论和传播作品。这种虚拟共享体验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提升了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作品的“真实在场”,并形成网络识别和共同体验。
三、规范新媒体艺术的策略
(一)继承传统与创新并重
新媒体艺术以前沿的技术手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艺术界的一股重要力量。艺术家应该在作品中融合传统元素和当代创新,以反映当下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可借鉴传统艺术形式中的美学原则、技巧和主题等,将其与数字技术和互动媒介相结合。同时,创新也是新媒体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赋予作品新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义。新媒体艺术创作应该积极探索数字媒介和互动技术的独特性,发展出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式,从而实现艺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艺术理论家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在其著作《关系美学》中指出,艺术的样式和功能随着时代而变化,但艺术的本质是恒定的。因此,在规范新媒体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应当在传承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二)明确艺术家角色与社会责任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涵盖了艺术家、观众、机构以及社会大众。因此,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和社会反响。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拥有社会责任感,其作品不仅是个人创意的表现,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类价值观的一种贡献。新媒体艺术家应该关注当代社会的重大议题,并通过作品传达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比如艺术家甘·戈兰和安德鲁·博伊德的作品《气候时钟》是一座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数字艺术装置,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气候数据转化为艺术品,呈现出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危机,呼吁观众反思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以使每个人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观众得以深刻认识到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三)建立多元化管理体系
新媒体艺术作为区别于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应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它的特点,而这就对新媒体艺术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技术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艺术传播的媒介、传播模式、传播领域和传播理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新形态、新业态、新应用的出现,对新媒体艺术的内容与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体系,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一致,维护好受众和企业的信息安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新媒体艺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新媒体艺术市场的多元化传播方式需要多元化的管理体系来调节。相关部门要从制度层面保障新媒体艺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如研究相应的管理体制、教育培训体制,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定,创建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等等。国家及相关机构要培育一批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现代新媒体艺术企业,加快形成以现代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为手段,创作、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新媒体艺术产业链,不断壮大我国新媒体艺术产业整体实力,推动全行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四、结语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以互动性、虚拟性、多媒体性等特点不断吸引着艺术家和观众。通过技术驱动与艺术创新,新媒体艺术不断拓展创作边界,并与传统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与交汇。参与式艺术和社会互动使新媒体艺术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开放、包容的艺术生态系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确保艺術作品既能体现创作者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同时,新媒体艺术家应该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作品传递正确的价值和社会关怀。
参考文献:
[1]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晁静.基于新媒体的美术教育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
[3]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万永婷.交互主体性之外的新媒体艺术审美探究[J].文艺论坛,2019(2):48-53.
[5]方睿,董斌.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的时空特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258-264.
[6]邱志勇.新媒体美学:兼论数字艺术的本质与特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58-64.
[7]熊友军.新媒介语境下传统民族音乐的视觉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21(8):239-245.
作者简介:
张婷,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魏质方,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