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阅读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2023-09-10 09:57卢秀珍
名师在线 2023年14期
关键词:老屋鸟儿童话

文/卢秀珍

引 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储备语言知识,形成良好语感,提高阅读兴趣,逐步形成阅读素养。在国内、国外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之际,阅读素养一跃成为各国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理解、运用、评价、反思,是学生形成阅读素养的路径[1]。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应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发展阅读素养。众所周知,童话是语文学科重要的阅读内容,承载着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学生阅读童话,向往美好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交流。对此,教师以阅读素养培养为重点,以“理解—运用—评价—反思”为路径,着力开展童话教学。

一、细读文本,加深理解

(一)细读语言,加深理解

叙事语言是建构童话的“工具”,是儿童与成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品读叙事语言,学生可以了解成人世界,感悟成人情感。童话语言虽直白浅显,但蕴含深刻情感[2]。教师可以挖掘蕴含情感的语言内容,引导学生细读,与成人对话,实现情感共鸣。

以《去年的树》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使用“天天”一词描绘了鸟儿给树唱歌的频率,展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品味友情是学生形成深刻理解的关键。于是,教师以“天天”为细读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教师向学生发问:“鸟儿会在什么时候为树唱歌?”在问题作用下,学生诵读文本,观察插图,给出不同的回答,如“春天”“秋天”“冬天”等。教师对此进行肯定,追问:“很好,大家注意到了不同的季节?有没有人注意不同的时间?”此时,学生放开思维,联想不同的时间点,如“春天的清晨”“夏季的傍晚”等。教师继续追问:“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它们的心情相同吗?”学生继续诵读文本,同时迁移已有认知,将视线集中在描写心情的词汇上,踊跃作答,如“在树伤心时,鸟儿为它唱歌。”“在树烦恼时,鸟儿为它唱歌”……教师总结鸟儿为树唱歌的不同情形。学生表示赞同。于是,教师发问:“鸟儿给树唱歌的情形有这么多,你是从哪个词中读出来的?”学生再次阅读,发现“天天”一词。教师鼓励他们反复朗读,增强感受。之后,教师要求他们带着各自的感受,诵读鸟儿为树唱歌的内容。在学生诵读后,教师展现情境图,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将学生带入鸟儿天天为树唱歌的场景中。此时,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天”,感受鸟儿和树之间的友谊。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看着情境图进行诵读,读出“天天”的情感,同时表述自己的体会。大部分学生经过反复诵读提到了“友情”。

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深入剖析词语,感受到深刻内涵——友情,体会了深厚的情感,便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描述时,进行了运用、评价、反思,有利于培养阅读素养。

(二)细读形象,加深理解

人物形象是童话故事的核心内容。一般情况下,作者会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传递积极思想。学生细读人物形象,可以在了解形象、性格的同时感受积极思想,由此加深理解。所以,教师可以以人物形象为细读点,组织细读活动[3]。

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在这篇童话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座老屋的形象,借助“老屋”一次次答应他人的请求,展现了“老屋”的善良与慈祥,歌颂了“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教师围绕“老屋”形象,引导学生细读。在学生了解了“老屋”的特点(老、破旧)后,教师以“老屋收留小猫、老母鸡、小蜘蛛”这一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细读。教师提出任务:“请阅读老屋收留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内容。想一想,老屋在收留它们时,是怎样回答的。”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细读文本,将视线集中在关键内容上,如“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战一个晚上。”“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战二十一天。”同时,学生反复诵读,有所发现。有的学生毛遂自荐,讲道:“老屋收留它们时,都说道要‘再战’,可以看到老屋其实已经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但仍在坚持。”教师及时赞赏,并追问:“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些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诵读时,学生迁移阅读认知——通过“老屋”的坚持,体会老屋身上的美好品质,如“善良”“慈祥”等。

在如此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感受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加深了理解。同时,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踊跃表达,做到了运用、评价、反思,有利于发展阅读素养。

二、“讲述”故事,灵活运用

(一)续写故事,灵活运用

续写故事是学生在理解童话故事后,迁移认知,发挥逻辑思维作用,组建语言,积极表达的活动[4]。李吉林老师提倡“创造性地复述童话故事”,如改变人称进行复述,添加角色进行续写等。教师可以借鉴李吉林老师的经验,依据童话教学实际,组织续写故事活动。

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在课堂上,学生应用“预测策略”,理解了故事内容。立足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组织故事续写活动,让学生在不改变故事剧情的情况下续写故事。在参与活动时,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再次了解发生在胡萝卜先生身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描绘相关画面,组建语言,试着续写。有的学生写道:“胡萝卜先生丝毫没有发觉,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走进了市区。刚一进市区,就看到了警察在捉小偷。警察正发愁没有绳子绑住小偷时,突然看到天上飘着一根‘绳子’,欣喜若狂地拿出剪刀,剪下一段‘绳子’,绑住了小偷。”以此为基础,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续写。有的学生写道:“胡萝卜先生在市区走啊走,走啊走。耳边突然传来‘谁能救救我’。胡萝卜先生顺着声音往前走,走到一个井盖旁。原来,是一只小猫不小心掉进了下水道里。要怎么办呢?胡萝卜先生着急地直挠胡子。‘我可以用胡子把小猫拉上来呀。’说干就干,胡萝卜先生咬断一截胡须,将一头抛进下水道里。小猫顺着胡须往上爬,终于爬出了下水道。”精彩的描写使学生热情高涨,学生纷纷展开想象,尝试续写。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童话的世界里,自由想象,认真描述,锻炼了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进行了评价、反思,有利于查漏补缺,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素养。

(二)扮演角色,灵活运用

扮演角色是学生深刻理解故事内容的方式。在扮演角色时,学生会迁移阅读认知,发挥创造力,用生动的表情、动作等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故事场景。同时,扮演角色是创造性复述童话故事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立足学生阅读情况,组织角色扮演活动。

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体验多样的阅读活动,逐步了解了故事内容,尤其认识了小壁虎、老黄牛等角色,感知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继而扮演角色。此时,学生在反思意识的作用下,审视故事内容,探寻“人物”性格特点。一些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弥补认知不足。然后,学生主动朗读故事内容,并在恰当的地方做出表情、动作等。如有学生垂头丧气地说道:“我可真倒霉,尾巴居然断了。没有尾巴,我可真丑啊。”与此同时,学生望向身后,看向“断尾”,咬牙说:“不行,我要做一个漂亮的小壁虎。我要向其他人借尾巴。”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适宜的方式评价小壁虎,如“爱美”。经过一番表演,学生做到了理解、运用、评价、反思相结合,有利于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锻炼评价能力,由此提升阅读素养发展水平。

三、自由“创作”,积极评价

评价是指评析故事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评价是学生个性认知的表现。在进行评价时,学生会在个性认知的支撑下,深入剖析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感受背后的目的、思想情感等,由此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增强个性认知[5]。同时,学生会因此顺其自然地发展阅读素养。评价方式有很多,“创作”是其中之一。“创作”包括写读后感,绘制思维导图等。教师可以依据童话教学情况,选用适宜方式引导学生自由“创作”。

以《巨人的花园》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体验文本细读活动,抓住了故事关键——变化,理解了故事内容。同时,部分学生就此建立个性认知。于是,教师组织写读后感活动。在写读后感时,学生迁移阅读认知,对主人公、故事内容作出评价。如有的学生写道:

孩子们才是最美丽的花朵

孩子们在花园里欢乐玩耍。他们的欢声笑语打扰了巨人。巨人觉得孩子们侵占了自己的“领地”,将他们赶出了花园。在孩子们离开后,巨人的生活变得安静起来。但是,花园却一天天地变得凄凉起来。巨人看着凄凉的花园,有些后悔了。就在百般沮丧时,他的耳边再次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原来,孩子们在花园外玩耍。花园外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呀。巨人意识到孩子们才是最美丽的花朵。于是,邀请孩子们到花园里。花园的各个角落再次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凄凉的花园变得温暖、美丽起来。

巨人的自私,让美丽的花园变得凄凉;巨人的无私,让凄凉的花园变得美丽。

这样的读后感展现出了学生对“巨人”的评价,也彰显出了学生对故事内容及深刻含义的理解。通过书写读后感,学生迁移阅读认知,组织语言,表述个性看法,由此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了语用能力、评价能力,有利于发展阅读素养。

四、联系生活,自主反思

反思是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的“桥梁”[6]。童话故事具有想象性、虚拟性。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学生会从中获取人生道理。人生道理是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指引。学生要在它的指引下,走进生活,做到知行合一。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要围绕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进行自主反思。

以《纸船和风筝》为例,童话故事讲述了如此内容:小熊和松鼠原本是好朋友。有一次,它们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争吵后,它们都很伤心。后来,松鼠为了缓和关系,主动送给小熊一个纸船。小熊在看到纸船上写的内容后,放起了风筝,而小小的纸船和风筝是它们友谊联结的纽带。就这样,小熊和松鼠和好如初。

通过阅读故事,学生了解了与好友相处的方法。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与好友有过争吵,使用了不同的方式缓和关系。于是,教师立足学生的生活经历,鼓励他们回想和好友发生争吵的场景,试着总结和好方法。学生主动反思故事内容和现实生活,探索不同的和好方法,就此问题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提道:“我在和朋友发生争吵后,会给他写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提道:“我和朋友吵架后,会先低头,赶紧沟通,及时解决问题。”还有的学生提道:“我和好友发生争吵后,会向双方的爸爸妈妈寻求帮助。”如此,学生获取了一种与好友相处的方法,积累了生活经验,有利于在生活中与好友和谐相处。同时,学生也因此理解了故事内容,锻炼了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等,进而推动阅读素养发展。

结 语

总之,有效的童话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运用、评价、反思这一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发展阅读素养。基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阅读素养的发展过程为抓手,结合具体的童话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讲述”故事,自由“创作”,走进生活,做到理解、运用、评价、反思,建立良好的阅读认知,提高阅读质量。

猜你喜欢
老屋鸟儿童话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
童话镇
鸟儿
午夜童话镇
老屋夜雨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嘘——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