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堃
老兵就要冲锋在前。
2023 年的那个傍晚,13 岁的女儿得知张红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郑重地问道:“妈妈,您真的想这么做吗?”张红回答:“是的,妈妈想好了,因为捐献遗体可以帮助生命垂危的人重获新生。”女儿思索了一会儿,认真说道:“妈妈,既然您这么想,那就去做吧,我支持您。”母女俩的这段对话,令人心生敬意。
张红不仅是一名普通的母亲,还是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副队长、庐阳大队支部书记。多年来,她捐资助学,在抗疫一线坚守,面对自然灾害奋力救援……“退役不褪色”是老兵张红的信念,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责任,早已深深融入了她的血脉。
“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兵,就要负好当兵的责任。”1992 年,张红入伍时,父亲这句殷切的嘱托,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也牢牢地记在了心上。
4 年海军生涯,磨炼出张红不怕困难的坚毅品格,她在业务上比赶超,参与部队的海上保障任务。能力优秀的张红还考取了军校,可是由于身体原因,她最终选择退伍。虽然离开了部队,但军人甘于奉献的品质烙印在了张红的生命中。
张红是家中的长女,与父亲的脾气最为相像,也最受父亲的器重。父亲在家乡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乡里乡亲谁家有了困难,父亲总是尽力帮一帮、拉一把。耳濡目染父亲的言行,对于张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3 年,张红的父亲捐款120 万元,在巢湖钓鱼乡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这所希望小学招生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开学后,张红很关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几乎每个星期都去学校看望他们,送去急需的学习用品、保暖衣物,还有各种零食和生活必需品。
一天,张红再次来到希望小学,在教室里和孩子们谈心聊天,忽然,她感觉自己的手被一双小小的手轻轻拉住了。张红低头一看,是一个小女孩,女孩用手拽住张红,眼睛却害羞地不敢看她。过了一会儿,女孩抬起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望向张红,小声说道:“张阿姨,我已经3 年没有见到我的妈妈了,我想妈妈了。我可以管您叫妈妈吗?”
听到女孩的话,张红的心猛地一颤,立刻蹲下身子心疼地抱住女孩,轻轻拍着她的背想要抚慰她,自己的泪水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赶紧回应女孩:“当然可以,好女儿……”
放学后,张红牵着女孩的手,送她回家。来到女孩的家,眼前的景象令张红的心揪了起来,老旧的房子家徒四壁,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原来,小女孩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病重,老幼三口仅靠奶奶一人种田生活。张红心疼不已,牵着小女孩的手握得更紧了,当即做出决定:“我来当她的‘临时妈妈’。”
那时的张红还是单身,但她努力学着做一名称职的“好妈妈”。张红经常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去陪伴小女孩,和她聊天说笑,关心她的学业情况,给她买漂亮的新衣服。在张红的关怀下,小女孩努力学习,如今在贵州的一所幼儿园当老师,已经结婚生子,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家庭。多年来,张红和小女孩保持着联系,看到她生活幸福,张红深感欣慰。
退伍后,张红在合肥自主创业,开川菜馆,经营茶楼,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了资金,她陆续投入100 多万元,帮助过近千名贫困儿童,而这些被帮助者,绝大多数都已不再联系。张红坦言:“帮助别人是我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从来不是为了那一声谢谢。”张红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有多大力,就帮多少忙,不求回报。”
2015 年,父亲因病去世,张红受到很大的打击,一度意志消沉。为了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她系统学习了心理学等课程,不仅走出了心理阴霾,还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张红重新振作起来,同时,军人身上那股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让她毅然接下了希望小学的担子。为了给学校修建平整宽阔的跑道,购置全新的体育器材,她四处奔波,同时默默承担了希望小学的所有后勤保障工作。每到夜深人静时,她常对着父亲的相片告诉他:“爸爸,希望小学一切都好,您放心吧。”
2021 年5 月,张红和朋友们商量后,决定成立“星光公益社”,吸引更多的人,为更多的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在“星光公益社”受助者名单中,有因家庭变故无人抚养的,有因家人重病生活困难的,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催泪”故事,张红和伙伴们用实际行动给他们送去关怀。
“星光公益社”每个季度固定捐助6~8 名困境儿童,每人可以获得2000 元助学金,这笔钱会直接打到受助者监护人的卡里,用以助学。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被张红的助学行动感动着,也加入了“星光公益社”奉献爱心,一年后,“星光公益社”的成员已有12 人,捐助困难学子数十名,捐助资金10 万余元。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鼓励,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也是在2021 年,张红第一次接触到了“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这个志愿服务组织。2021 年7 月下旬,河南省郑州市连续多日暴雨,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张红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兵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纷纷请缨,奔赴郑州抗洪救灾。
朋友圈不断更新的视频中,救援队的队员们不分白天黑夜,帮助被困群众脱离险境,张红看得热血沸腾。她注意到队员们使用的救援设备有些陈旧,立即花费21000 元,给救援队捐了一条先进的动力艇,最大限度地保障救援者自身安全。
郑州水灾救援结束,救援队驱车返回合肥的当天,张红买了几十束鲜花前去迎接。“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队长对张红的及时支援表达了感谢,并邀请她也加入救援队,心情激动的张红郑重地点头。
2021 年8 月1 日,张红特意选择“建军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正式成为“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在张红的意识里,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只要祖国和人民有需要,“若有战,召必回。”
加入老兵应急救援队后,张红干劲十足,凡是总队安排的工作,无论是垃圾分类、街头扫雪,还是上门为退伍老兵打扫卫生,她都积极参加。
2022 年4 月,合肥长丰县疫情严峻,老兵救援队前去支援,张红主动报名。在轮岗值班时,张红发现队友们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执勤结束后,她自掏腰包为救援队购买了医用口罩30000 只、N95口罩1000 只、医用防护手套2000 只、医用防护面罩500 只、医用防护服40 套……防护物资到位后,张红才舒了一口气,队友们的安全有保障了。
2023 年2 月6 日,土耳其发生7.8 级地震,老兵救援队准备出国救援。张红因身体原因未能参与,她第一时间拿出10 万元交给救援队,她说:“这笔钱就用来给队友们购买往返机票。”虽然此次救援最终未能成行,10 万元退还给了张红,但是,确保救人队伍里的同伴一个都不能少的想法深植于张红的心中。她说:“我要通过努力,让战友们放心地把后背交给我。”老兵救援队的战友们,彼此都是最值得信任的好伙伴。
无论助学还是救援,都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时一出门就是好几天不能回家,以至于朋友们都对张红感叹道:“终于有一件事,在你心里比孩子更重要了。”张红分身乏术,有时只得让女儿中午留在小饭桌吃饭。
张红陪伴女儿的时间越来越少,久了,女儿忍不住埋怨:“别的同学都有妈妈陪着,可是我的妈妈太忙了!”张红安慰女儿:“妈妈要去帮一些有需要的人……”小时候,女儿不太理解张红的话,慢慢长大后,她听到别人讲述妈妈助人的故事,看到受助者对妈妈由衷的感谢,渐渐明白了:妈妈是在做好事!妈妈的无私付出,帮助了很多人!
有一段时间,女儿连续几次在电视上看到张红执行救援队任务时的现场报道,她既心疼又骄傲。此后,每当张红要去执行救援任务,出发前,女儿总会对她说:“妈妈,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我在家没事的,您放心,我会乖乖地等您回来。”看着小小年纪的女儿如此懂事,张红备感欣慰的同时,又有一丝心酸,觉得亏欠了女儿。
其实,在女儿的心里,妈妈是最好的榜样。她对妈妈由不理解转变为支持,并且像妈妈一样,处处为他人考虑,以他人的需要为优先。2021 年郑州水灾时,得知妈妈取出定期存款,要为老兵救援队在一线救援的队员们捐助一艘动力艇,年仅11 岁的女儿也捐出了积攒多年的压岁钱。女儿还在班级里发起公益活动,组建了一支环保小分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上街头,捡拾垃圾。
张红对于女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女儿从小养成了独立、自律的好习惯,学习从来不用妈妈操心,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女儿还烧得一手好菜,每当张红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女儿就会端上几道香喷喷的家常菜,让张红幸福在胃里,更温暖在心头。
说起和女儿相处的秘诀,张红说:“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如今,张红和女儿的关系犹如闺蜜一般,任何话题都可以谈,有了烦心事就一起讨论,互相出主意。
张红有一个习惯,无论多忙,一年要读30 本书。在家的时候,张红从来不刷手机,总是捧起一本书,细细地阅读,女儿也非常喜欢看书。夜晚,暖黄的灯光下,母女俩安静读书的身影格外温馨。
2023 年的一天,13 岁的女儿得知张红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她郑重地问道:“妈妈,您真的想这么做吗?”张红回答:“是的,妈妈想好了,因为捐献遗体可以帮助生命垂危的人重获新生。”女儿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认真地说道:“妈妈,既然您这么想,那就去做吧,我支持您。”
张红常年奔波在助人、救援的路上,到底捐了多少钱,帮了多少人,她已记不清楚。雨天,在路上看到没有伞的人,张红就会把自己的伞递给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责任,早已融入了张红的血脉,对于她来说,帮助别人犹如条件反射,根本不需要思考,她常说一句话:“老兵就要冲锋在前,守护大家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