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林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IP。”青少年是未来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更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接班人,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才能筑牢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才能增强他们的骨气、底气和志气。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让他们成为优秀传统的传承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立足于课堂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历史、品德、地理等学科教材,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地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渗透”的体系,让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化的教育教学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立足课堂实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渗透和融合之外,学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阵地,更需要利用“我们的节日”“诗词大会”“戏曲大家唱”“非遗进课堂”等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參与中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研学游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行走的课堂”,随着国潮文化的风起云涌,传统文化元素“充沛”的研学游受到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让“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得以完美结合,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研学游中真正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的密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奥秘,需要强化学校、家长和研学游机构等合作,需要将精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嵌入研学游的目标制订、活动设置与考核评价中,进一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研学游课程的无缝连接。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故土,更是我们念兹在兹的灵魂家园。期待,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滋润青少年学生的心田,激发起他们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