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马吉飞,李富桂,孙英峰,李吉霞
(天津农学院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 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92)
“兽医病理学”是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阐明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机理及患病动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理论指导[1-3]。2018 年9 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凡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探究事物的视野、拓宽学生可持续发展通道,能够有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堂就是“金课堂”[4-6]。
同年2 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时代。要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质量是关键,课堂教学质量是基石,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热情,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4]。“兽医病理学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补充和实践,承担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任务[7-9]。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锻炼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培养、动手意识形成,有非常实际的意义[10-12]。结合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情况,我们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卓越畜牧兽医人才。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所有专业都需要学习“兽医病理学”相关知识,我们依据培养目标并结合专业特色,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侧重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应用“兽医病理学”技术对畜禽等动物疾病进行诊断。动物医学专业(小动物医学方向)侧重研究小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应用“兽医病理学”技术对犬、猫等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疾病进行诊断。动物药学专业的同学通过学习“兽医病理学”,能将“兽医病理学”技术用于辅助兽药研发、生产与检验。动物科学专业的同学学习“兽医病理学”后,能将“兽医病理学”技术用于研究动物生长发育、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
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我们以猪、鸡、犬、大鼠等实验动物为核心,展开相关疾病的“兽医病理学”知识讲授与诊断技术讲解,在解剖病理学的基础上,构建犬发热病理模型、大鼠冷热应激病理模型,开展仔猪和成年鸡的病理解剖与诊断分析,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兽医病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承担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实用型动物医学科技人才。
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小动物医学方向),我们以犬、猫、大鼠、小鼠等实验动物为核心,展开相关疾病的“兽医病理学”知识讲授与诊断技术讲解,在解剖病理学的基础上,开展临床宠物医院实习,积累犬猫临床病例,进行系统病理诊断与解析,构建犬发热病理模型、大鼠冷热应激病理模型、小鼠肿瘤病理模型,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兽医病理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承担小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工作的实用型小动物医学科技人才。
针对动物药学专业,我们在解剖病理学的基础上,以兔子、大鼠、小鼠等实验动物为核心,构建各类药物的中毒模型,开展病理组织学诊断与检测,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兽医病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辅助承担药品配方、生产开发、药残检验等工作的实用型动物药学科技人才。
针对动物科学专业,我们在解剖病理学的基础上,以鸡、兔、大鼠等实验动物为核心,构建各类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模型,开展病理组织学诊断与检测,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兽医病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辅助承担经济类畜禽、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饲养、育种、繁殖和产品贮藏加工等工作的实用型动物科学技术人才。
传统的“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被学生称为“红蓝黑绘画课”,动脑、动手、动嘴的机会很少,大多数都是在模仿,不能从观察病理现象中理解病理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遇到问题也完全依赖指导老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限制了学生视野,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创新意识培养。
我们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建立了符合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不同专业特色的“兽医病理学”教学方法。将基于讲授式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基于团队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15]。整理实验课教学流程的时间分配比例为4∶4∶2。在实验课初期,主讲教师以LBL 和PBL 教学模式进行病理解剖学知识讲授,对下一步分组学习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初步讲授,并带领学生对病理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在实验课中期,实施TBL 教学模式,全班学生自由分组,并推选小组组长,针对不同专业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小组组长分配学习任务,包括实验前资料搜集整理、实验中分工安排、实验后报告总结、汇报PPT 制作与演讲、互动问答等,完成所有综合实验项目,整个实验课进程中,主讲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在实验课末期,课堂主讲人由教师转为学生,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和指导教师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汇报结束后,由各组学生代表和指导教师提问,并为整个小组进行评分,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解析与补充[11,13](图1)。
图1 “兽医病理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法
2018 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4]。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病理学”也顺应时代发展与需求,建设“兽医病理学”“市级精品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不断积累网络教学资源,为课程深化改革做好准备。2020 年,新冠疫情突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兽医病理学”的授课教师们不慌张,不迷茫,将积累多年的教学精品课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上百位同学。“互联网+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解决了疫情期间实施教学活动的各类困难,保障“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能够“停课不停学”,学生也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听课率达到100%。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质量,客观上受课程本身的性质、网络速度和学习设备质量的影响,主观上还受学生学习自律性、资料查找与应用能力、家庭学习氛围等因素影响[15-17]。由于“兽医病理学实验”的特殊性,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过程。因此,“兽医病理学实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与病理解剖学相关的基础课程进行网络教学,综合实验课程在充分做好防疫的条件下,以线下形式分组实施,确保师生安全。
在线上教学中,我们采用“超星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依托天津农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属于教师和同学们的专属兽医病理学教学实验课程。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媒体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授课PPT、微课、动画、视频、参考图书与文献、图片和网页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学生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使学生得以巩固比较薄弱的环节,提高学习效果[18-20]。同时,在网络授课中,通过课前预习与检测、按时签到、课堂提问、讨论答疑、课间测验、课后作业等学习互动,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使指导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指导老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前预习测评与反馈、课堂上实时教学反馈与评价以及课后作业跟踪,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学习感受,从而构建完备的评价体系[21-23]。同时,指导教师利用平台所生成的评价资源、学生学习习惯和下载资源等都可以成为数据挖掘的基础数据,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及效果进行总结,并以数据化或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更专业的客观数据,以便精准地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课堂教学重点[23-24]。
综上所述,基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深入改革,结合“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合,以崭新的课程规划打造“兽医病理学实验”“金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卓越畜牧兽医人才,同时,对于疫情常态化下的高校专业课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