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OCT参数评估黄斑裂孔内界膜撕除术后视力改善的应用价值

2023-09-08 01:10薛友余
国际眼科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光感受器裂孔玻璃体

王 赟,薛友余,徐 亮

0 引言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以中心视力丧失及视物变形为主要临床症状,好发于老年人群,并以女性居多[1]。玻璃体切除+内界膜撕除+长效气体填充术被认为是治疗IMH的有效术式,也是IMH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闭合率较高[2]。但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后,部分患者视力未提高,仍存在视物变形等症状,故积极观察黄斑形态及功能修复情况,及时预测术后视力有其必要性[3]。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眼科应用也进展迅速,频域-OCT(spectral domain-OCT,SD-OCT)为最新一代非接触、微米级分辨率的影像诊断技术,可垂直、水平扫描视网膜,综合测量黄斑区裂孔的微解剖结构,在IMH诊疗中发挥积极作用[4]。近年报道指出,SD-OCT可通过检测黄斑形态指标预测术后视力改善情况[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IMH患者82例82眼手术前后SD-OCT参数与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及视力改善的关系,以评估SD-OCT在预测IMH手术患者近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02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撕除+长效气体填充术治疗的IMH患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1例,年龄44~75(平均62.18±7.22)岁,病程0.3~49(平均7.63±1.59)mo,Gass分期[6]Ⅱ期(裂孔直径<350μm)49例49眼、Ⅲ期(裂孔直径≥350μm,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黏连)33例33眼。纳入标准:(1)经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等确诊为IMH;(2)单眼患病;(3)裂孔直径≤500μm;(4)择期手术治疗;(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角膜白斑、视神经病变等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2)外伤、高度近视等继发性黄斑裂孔;(3)既往有眼科手术史。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患者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纳入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使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系统经睫状体平坦部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向眼内注入1.0g/L吲哚箐绿0.1mL,染色完成后剥除大小为裂孔周围2个视盘直径的后极部内界膜,使气液充分交换,向眼内注入长效惰性气体C3F30.8~1.0mL;术后俯卧位至气体完全吸收。

1.2.2观察指标

1.2.2.1视力和眼压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术后3mo时,评估视力改善情况,评估标准:(1)BCVA提高≥2行为视力提高;(2)BCVA提高≤1行为视力稳定;(3)BCVA下降≥2行为视力下降。

1.2.2.2SD-OCT检查采用内固视,SD-OCT仪参数设置为波长870nm,轴向分辨率5μm,横向分辨率6μm,扫描速度40000A/s,扫描范围6mm×6mm,分别测量裂孔直径、裂孔底径、裂孔高度、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缺损直径、视细胞内外节连接线(visual cell 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IS/OS)缺损直径,并计算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MHI=裂孔高度/裂孔底径。检查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测量3次取平均值。术后3mo时,采用SD-OCT仪观察裂孔变化,评估IMH闭合情况,评估标准[7]:(1)Ⅰ型闭合:裂孔边缘消失,光感受器层重新附接,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未见;(2)Ⅱ型闭合:裂孔边缘贴附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部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暴露,裂孔周围神经上皮无水肿;(3)未闭合:裂孔大小无改善甚至增大,裂孔周围神经上皮水肿持续存在。

2 结果

2.1纳入患者手术前后BCVA和眼压及SD-OCT参数变化情况纳入患者裂孔直径为328.22±65.19μm,MHI为0.50±0.09。纳入患者手术前后BCVA、ELM和IS/OS缺损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mo BCVA、ELM和IS/OS缺损直径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术后3mo优于术后1mo(P<0.05),但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中2眼内界膜剥除区域见点状出血,未予以特殊处理,术后均吸收;另有1眼术后出现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后恢复。典型病例图片见图1。

图1 SD-OCT检查图像 A、B:较小直径黄斑裂孔;C、D:较大直径黄斑裂孔;E:术后Ⅰ型闭合;F:术后Ⅱ型闭合。

表1 纳入患者手术前后BCVA和眼压及SD-OCT参数变化情况

2.2不同IMH闭合类型患者BCVA及SD-OCT参数比较术后3mo,纳入患者IMH均闭合,其中Ⅰ型闭合72例72眼(Ⅰ型闭合组),Ⅱ型闭合10例10眼(Ⅱ型闭合组)。Ⅰ型闭合组患者术前MHI显著高于Ⅱ型闭合组(P<0.05),但术前ELM缺损直径低于Ⅱ型闭合组(P<0.05),见表2。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纳入患者术后3mo IMH闭合情况与术前ELM缺损直径呈正相关(rs=0.308,P<0.05),与术前MHI呈负相关(rs=-0.266,P<0.05)。

表2 不同IMH闭合类型患者BCVA及SD-OCT参数比较

2.3不同视力改善患者BCVA及SD-OCT参数比较术后3mo,纳入患者视力提高者67例67眼(视力改善良好组),视力稳定及视力下降者15例15眼(视力改善不良组)。视力改善良好组患者术后3mo BCVA、术前及术后3mo ELM和IS/OS缺损直径均显著优于视力改善不良组(P<0.05),术前MHI显著高于视力改善不良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视力改善患者BCVA及SD-OCT参数比较

2.4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将视力改善情况作为因变量(改善良好=0,改善不良=1),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4),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HI≥0.5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5。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

表5 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手术是IMH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术后闭合不良,视力并未得到改善。IMH术后视力影响因素较多,如病程、视网膜微结构改变等,是否能利用客观指标预测IMH预后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近年研究指出,SD-OCT可通过检测各种黄斑裂孔评估参数,预测术后裂孔闭合形态[8]。本研究针对SD-OCT参数在IMH术后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改善中的预测价值展开分析,为指导IMH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玻璃体切除+内界膜撕除可引起玻璃体巨噬样细胞侵入,激活Müller细胞,促进视网膜内部及内界膜表面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使裂孔闭合,且Müller细胞还为视觉纤维传递光线,在改善视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该手术也是治疗IMH的主流术式[9]。研究发现,IMH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由胶原细胞增生起始,并在裂孔上方形成桥样连接,逐渐向下填充囊样空隙,并向光感受器细胞层连续,故术后裂孔是从内向外逐渐修复[10]。ELM为光感受器细胞及Müller细胞连接的标志,ELM愈合后IS/OS层方可愈合,IS/OS层的连续则是光感受器细胞恢复的标志,ELM及IS/OS缺损缩小也是黄斑裂孔闭合及视力恢复的关键[11-12]。本研究纳入患者术后IMH均闭合,术后ELM、IS/OS缺损直径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mo低于术后1mo,提示手术对IMH治疗有效,能促进裂孔闭合。本研究术后闭合率为100%的原因可能为纳入患者均裂孔直径≤500μm,且样本量较少引起结果偏倚等的综合作用。但不同闭合类型患者术前ELM缺损直径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H闭合情况与术前ELM缺损直径呈正相关,提示术前ELM缺损严重者IMH闭合可能更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ELM缺损范围越大提示中心凹组织丢失越严重,ELM中断使感光细胞及Müller细胞失去结构支持,裂孔周围光感受器萎缩,外层视网膜可能失去再生结构基础,导致此类黄斑裂孔闭合更困难有关[13]。

Kusuhara等[14]在2004年提出裂孔底径、裂孔高度可评估内界膜对黄斑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后界膜对黄斑垂直方向的牵引力,并首次提出MHI这一客观指标,发现MHI与术后裂孔闭合及视力恢复密切相关。本研究也发现,IMH闭合与术前MHI呈负相关,提示术前MHI越高,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越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与MHI可评估玻璃体后皮质产生的矢状牵拉力,该值越大时,黄斑裂孔水平距离越小,垂直距离越大,黄斑变形越小,更有利于裂孔闭合有关[15]。不仅如此,本研究进行回归分析也显示,术前MHI≥0.5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保护因素,说明经SD-OCT检测术前MHI对评估手术效果、预测患者近期预后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有数例裂孔闭合者视力未得到有效提升,视力改善良好组不仅术后BCVA优于视力改善不良组,术前及术后3mo ELM、IS/OS缺损直径均显著低于视力改善不良组,提示手术前后ELM、IS/OS缺损范围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推测该结果原因是由于ELM、IS/OS为光感受器层的代表,光感受器层的形态完整是保证黄斑区功能的基础,缺损严重者外层视网膜再生能力严重受损,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差,术后ELM、IS/OS缺损范围缩小、结构连续则促进视力改善[16]。此外,手术可能导致Müller细胞被激活,神经胶质细胞过度增生,术后黄斑区组织瘢痕凸起,即使裂孔闭合,也可导致视物变形、中心视力受影响,这也是引起术后视力改善不佳的原因之一[17]。目前,关于IMH术后视力恢复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仍存在争议,Kim等[18]指出,年龄与IMH术后视功能改善有关,年龄越高者视力恢复越差,年龄增长出现的视力损害可能是影响视力恢复的原因,年龄相关的生理性视功能减退是临床需要考虑的因素。王莹等[19]对302例302眼IMH患者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均对视力恢复无影响。因此,年龄与IMH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且患者年龄为44~75岁,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故未就年龄作分层分析,年龄等基线资料与IMH术后裂孔闭合及视力改善的关系,还需后续大样本量的进一步分层研究。

综上所述,术前MHI及ELM缺损直径与IMH术后裂孔闭合情况密切相关,且MHI≥0.5者术后视力改善更佳,SD-OCT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判断手术疗效,预测患者近期预后。

猜你喜欢
光感受器裂孔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软体动物光感受器的多样性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中国学者用人工光感受器助失明小鼠复明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年龄对斑马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影响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死亡规律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