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的应用研究

2023-09-08 16:39孙大军
辽宁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抗联东北红色

杨 倩 孙大军

(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本溪市第十中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东北人民在顽强反抗日本侵略者入侵、实现自由与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对推进新时代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多维度认知,厘清其本质内涵,明确目标指向,精准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

(一)强化政治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体育课程思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构建“五育并举”的新时代育人格局。

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可以利用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能够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体育课程思政的政治引领功能相得益彰。

(二)强化思想引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引领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核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且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开展。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体育项目中文化传承的内容深度融合,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其文化自信具有深刻意义。

(三)强化品德引领,促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

《意见》强调“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体育课程思政作为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整体育人水平发展。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夯实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依据,有助于培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教师通过挖掘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牢固把握学科育人要义,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学生对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等教学目标的认知,有助于培育学生爱国奉献、自强自律的个人品德,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指向

(一)强健体魄与培育品德同向同行

体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指向立足强健体魄与培育品德的同向同行,实现“育体”与“育德”相统一。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说明强健体魄取决于锻炼身体、健康身心,培育品德取决于德能相济、知行合一。

(二)凝心聚力与铸魂育人同心同力

《意见》强调,“注重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可以课堂教学为有效载体,用东北抗联精神凝心聚力,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课程目标。

(三)精进技能与提能强质同频共振

体育课程因其自带的育人功能而被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推崇,并提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理念。根据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定义,精进技能是指精通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提能强质是指提升综合能力、强化必备品格。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目标指向着眼于精进技能与提能强质的同频共振,是以技能学练为基础、能力锻炼为引领,在知识与技能学练实践过程中,实现技能与能力的双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例如,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中,将运动项目学练、体育品德培养与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深度融合,通过主题情境的应用,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学练、必备品格养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为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应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运用多向度思维贯通设计的方式,对课程学习目标进行再重组和再构建,确保学习目标达成的效果可以固化延展,使学生将体育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例如,本溪市第十中学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中的定向运动教学设计当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生存探险类项目特点,设计以“抗联密营:白山黑水间的抗战堡垒”为主题的学习情境,分维度明确课程学习目标。教师还在讲授定向运动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杨靖宇将军在本溪龙道沟修建抗联密营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故事,培育学生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以及团队协作等体育精神;在比赛场地中融入红色基因元素,设定抗联密营情境,培育学生遵守规则、诚信自律以及公平竞争等体育道德;在定向运动接力比赛中融入东北抗联作战的战术战法、联络方式以及活动范围等红色元素,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技战术,促进学生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品格的养成。

(二)选编课程教学内容,内嵌体育思政元素

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在教学环节中生搬硬套思政内容,而是从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中隐性的红色思政元素嵌入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形成结构化、主题化的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例如,本溪市第十中学将体育课堂队列学练与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中抗联战士军事训练的红色基因融合贯通,挖掘相匹配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校把体育课堂队列学练提升到军训的标准,要求学生站姿挺拔、精神抖擞,帮助学生纠正气不饱盈、身体松垮的不正确姿势。通过搭配相应口令的集合、报数、点名、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齐、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队列学练内容,锻炼学生勇敢顽强、团队合作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塑造学生的体育品格,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奠定基础。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

教师要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中,可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适当的信息技术及教学方法,打破体育课程思政学习的时空壁垒,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本溪市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长途行军学练内容,设计“重走抗联路,传承民族魂”主题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微视频教学平台开设翻转课堂,重新建构学习流程。课前,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提前预习教师录制的红色思政元素微视频;课中,教师通过合唱东北抗联军歌以及开展“穿越雷阵”“无敌风火轮”“红色急速60 秒”等体育游戏,完整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红色主题情境,通过平板电脑引导学生实时进行学习,实现线上与线下一体化;课后,教师通过体育作业进行教学效果的巩固以及吸收内化,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优化课程教学组织,实现课内课外结合

新课标指出:“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多元联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中,要将红色思政元素与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协同融合、赋能共生,积极推进学校与社会开展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合作,推进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协同联动,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

例如,本溪市第十中学与辽宁科技学院合作开展“校校合作共建,助力课程发展”主题活动,依托辽宁科技学院“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筑梦空间展馆”,创办学校“红色基因第二课堂”,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覆盖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竞赛、体育课后服务,实现全学段、全领域、全时段覆盖,确保学生塑造健康身心、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达成体育课程思政强身健体、塑心铸魂的教育目的。

总之,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在培养学生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同时,传承发展红色基因,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抗联东北红色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红色是什么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红色在哪里?
大东北的春节
追忆红色浪漫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