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军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郭家店镇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站), 吉林四平 136502
目前大部分猪场断奶仔猪现状是窝平均断奶重小、戗毛、个体间均匀度差、代谢性腹泻发病率高、断奶重组群后咬耳咬尾拱腹,生活能力变弱、成活率低。个别猪只生长停滞甚至体重出现负增重现象、形成僵猪的概率升高,影响后期的育肥效果。针对这种现状养殖从业者要科学地运用专业知识加强做好仔猪断奶前期和后期的饲养管理,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断奶仔猪的各种应激,使仔猪顺利渡过断奶关,为后期的育肥奠定良好的基础。
断奶仔猪要重新组成群体,对于仔猪来说离开母猪,所面对的是陌生“伙伴”、陌生环境,情绪会焦燥、惊慌不定、易怒。这种变化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发生疾病的概率增加。
断奶仔猪离开母体,生存和生长的营养供给形态由液态(奶水)+固态(教槽料)变成完全固态,能量来源由乳汁中的乳糖变为从谷物淀粉中摄取,蛋白质来源由乳中易消化的酪蛋白转变为难消化的植物蛋白。对仔猪的胃肠消化功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仔猪代谢性腹泻也多在这个时候发生。
断奶仔猪母源抗体停止了供应,此时自身产生抗体又少处于免疫空白期,而免疫系统又没有完全健全,所以抗病能力比较弱。断奶后的仔猪胃肠道产酸少处于缺酸少酶状态,菌群经常失调,肠壁损伤相对较重、消化能力不强。断奶后的仔猪还要注射各种疫苗对猪只也造成了很大的应激。
仔猪断奶时的体重相差0.5 kg,猪只出栏时就会相差5 kg,也就是说仔猪断奶时体重越大越好,抗应激能力也强。仔猪断奶时体重的90%是来源于母乳营养,要想使仔猪断奶时体重最大化就需要大量母乳,故哺乳母猪料必须是高标准的。所谓高标准哺乳母猪料就是营养全价,配方合理,满足哺乳母猪所需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配方中还要添加油脂或脂肪粉以增强泌乳力。实际生产过程中哺乳母猪料主要营养指标应达到代谢能3 100 kcal/kg、粗蛋白17%、赖氨酸1%以上。在保证哺乳母猪料营养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使母猪每天都保持旺盛的食欲,从而能够生产出大量奶水,为仔猪断奶时体重足够大而奠定基础。
仔猪断奶期是猪一生中第二个死亡高峰期,很多猪场哺乳期的仔猪饲养管理得很好,甚至成活率达到100%,但断奶以后死亡率却很高。主要原因除了断奶应激外还有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尤其断奶腹泻是多数猪场的常发病,该病多发生在断奶后3 ~4 d 内,腹泻前期是营养代谢性的,病程后期细菌或病毒才介入。针对断奶仔猪的临床症状,必须做好断奶前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
仔猪断奶时体重的90%来源于母乳营养,其余的10%来源于仔猪教槽料的营养和水,所以补料也是提高断奶重的主要措施。另外早期补料开食能够增强仔猪的胃肠消化功能,为仔猪断奶后减少腹泻打好基础。随着母猪哺乳期的延长,泌乳力会逐渐下降,而此时补料却可以代替奶水的不足,使仔猪继续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我们要求仔猪生后一周就开始教槽,哺乳期每头仔猪采食高档教槽料至少400 g,最好500 g 以上再进行断奶,否则可晚断奶几天,在晚断奶的这几天要加强补料。一般猪场仔猪断奶的基本要求是平均窝重应为7.5 ~8.5 kg,哺乳期是28 d。
仔猪生后3 d 就要进行补水(猪场通常做法是在最低饮水器下面垫上一块砖并使饮水器处于滴水状态,乳猪就会自动去饮用),补水的另一原因是有些母猪初乳较浓稠,吃后会使仔猪口渴、消化不良。
仔猪断奶多为一次性断奶,即哺乳期结束一次性将母猪赶下床,将仔猪留在原地饲养5 ~7 d 后再移走。这种断奶方法的益处是便于规模化的管理,但坏处是对仔猪、母猪应激性都很大。如条件允许可改为在断奶前一周每天白天把母猪赶下床晚间再赶回来,逐渐减少母子在一起的时间,以减少仔猪对母猪的依赖,最后再一次性断奶。另外,针对断奶的每窝中最小仔猪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8 ~10头),留给断奶母猪中泌乳力好的一头母猪再进行哺乳一周,这期间一定要加强仔猪补料工作。再者为减少仔猪断奶应激可在仔猪断奶前一天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 1 mL/头。
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原一窝仔猪转到保育舍一栏中饲养,这样做会避免仔猪重新组群后发生“位次”之争,造成损伤。多数断奶仔猪是要拆窝的,本着拆强不拆弱的原则,把强壮的仔猪拼一栏,弱的仔猪拼一栏。每栏10 ~15 头为宜,新组的群个体之间仔猪体重尽量相等。
仔猪断奶后教槽料不换继续饲喂,直至每头仔猪采食教槽料达到4 kg 以后再开始换喂保育料,采用递增的办法进行过渡,即第1 天在教槽料里添加1/3 的保育料、第2 天添加2/3 的保育料,用4 ~5 d 完全过渡到保育料。断奶仔猪要分顿饲喂,每2 h 一次,日喂6 次以上,每次填料要少给,以免降低料新鲜度和饲料的浪费。仔猪如果在哺乳期内补料工作到位,胃肠消化功能很强,断奶一周后也可自由采食。同样保育料过渡到育肥前期料时,最低也要有3 ~4 d 的过渡,这样做能减少换料对猪只造成的应激。
每头断奶仔猪饲养面积应为0.3 ~0.4 m2,能够避免出现机械性损伤。再者使仔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并能促进骨骼、免疫系统的发育。另外,密度是与采食量有很大关系,饲养密度越大采食量就会降低,这是因为仔猪聚集时防范意识强,心理压力大,不能专心采食。
仔猪饮水器高度为30 cm(标准的饮水器高度高于猪肩胛骨5 cm),流量不低于0.5 ~1.0 L/min。此时饮水比吃料重要,仔猪刚断奶后饮水量会大于采食量,原因是仔猪断奶后的前几天不能区分饲料和水的功能,会喝大量的水来填充空腹,当自身确定正确饮食后才会合理饮用水最后确定合理的料水比例。
舍温度如果不适不仅会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也会造成免疫伤害,导致免疫失败、感染疾病和腹泻的发生,最终造成育肥猪生长性能下降。要求断奶后第1 周舍内温度26 ~28 ℃,第2 ~5 周保持在24 ~26 ℃。光照,断奶后3 d 内保持24 h 光照,后期可逐渐减少,光照有利于断奶仔猪尽快饮水吃料,对于仔猪心理也有安全感。另外,保育舍内的风速不能超过9 m/min,如果超过猪只就会感觉不舒服,尤其是冬季就会表现暴食、具有攻击性、头对头开始冲撞,互相咬耳、咬尾。圈舍要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在60%~70%为宜,因为潮湿的地面相当于空气温度下降8 ~9 ℃,影响采食、增重渐慢,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感染疾病。
防疫是控制病毒性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每个猪场制定符合本场状况的防疫制度和药物保健方案并严格实施。在做免疫时猪只需在健康状态下进行,另外仔猪注苗前3 天开始停止一切用药,直至注苗后最低7 d 内不得用药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断奶仔猪小肠绒毛损害最大,断奶困难期过后尽量使仔猪大量采食(生理承受范围内),这样可促进小肠绒毛恢复生长。仔猪主要营养来自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持续足量的营养供应又是仔猪断奶后肠绒毛恢复生长的重要保证。当采食量只是维持需要时,断奶仔猪5 d 内会限制小肠绒毛生长;采食量是维持需要3 倍时,小肠绒毛才正常生长。饥饿、腹泻会造成小肠绒毛严重萎缩,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肠道菌群平衡,导致疾病发生,可以说肠绒毛恢复的好坏决定后期育肥的经济效果。
断奶腹泻属于代谢性腹泻,排粥样或水样粪便,呈黄色或淡黄色,有酸臭味,肛门红肿,闭合不紧,迅速脱水,毛戕乱无光泽,眼窝下陷,随病程延长精神沉郁,皮肤失去弹性,腹部、耳朵、四肢末梢色暗红(后期酸中毒)。
该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发病初期是没有细菌、病毒参与的。故只需降低蛋白质水平、调整日喂料量即可。如果这样还没有痊愈,那么随着病程的延长,机体抵抗力的降低,细菌、病毒便会乘机侵入,后期的治疗要结合肠道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口服补液盐+氟哌酸,肌肉注射樟脑磺酸钠,静脉注射5%的碳酸氢钠,也可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液。另料里添加2%的柠檬酸对预防和控制仔猪断奶腹泻效果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