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维度

2023-09-07 12:03
唯实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建党革命

王 里 魏 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伟大建党精神是这个大事变在精神上的凝华。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种精神上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折,鲜活地呈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壮阔实践中,集中体现为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伟大建党精神是滋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共产党人一切奋斗和创造的不竭精神动力。

一、重塑现代化探索的精神风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正是致力于这个长久的夙愿。然而从精神风貌上看,长期来的现代化探索仍然是被动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几乎是突然间出现在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古老的中华文明被迫融入世界历史,被迫回击西方,被迫学习西方。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着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次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折,这种转折是在长期探索过程中量变所积累的必要条件上发生的。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出再造中华文明的自我反思精神。进入20 世纪,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已经有不少进展,行动上也是加快了试错和求索,体现在精神上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革命时代的降临。伟大建党精神是经由辛亥革命的洗礼才可能出现的。辛亥革命不但事实上推翻了皇帝制度,破除了拥抱西方文明的制度阻碍,而且是改良和革命的分水岭,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革命,相应地,对于现代化的探索也定位在革命道路上。一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认同辛亥革命,甚至很多都参与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所展示的革命精神就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精神,这时所理解的现代化已经不是让旧的文明继续苟延残喘,而是切实再造出新的文明,也就是要在中西结合中推动现代化。当然,辛亥革命未能真正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而伟大建党精神则清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出超越西方道路的自主探索精神。辛亥革命后,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积极地模仿和套用西方,但是显然都无法真正成功,这就促使仁人志士思考现代化更深层的部分,也就是文化的问题。伟大建党精神是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才可能出现的。新文化运动大致上从1915 年下半年由知识界逐步向全国铺开,高扬“德先生”和“赛先生”,触及现代化更深层的部分,试图从学术和伦理上学习西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如陈独秀、李大钊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一大批早期党员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忠实拥趸,伟大建党精神延续着对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追求。新文化运动将学习西方视为目标,甚至有人要全盘西化,这仍然是精神上被动的表现,但毕竟科学、民主等已然触及现代化比较关键的部分。伟大建党精神对西方文明的崇拜已经不再,从态度上转而超越西方文明来思考现代化。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出积极救亡求变的社会革命精神。中国近代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外部入侵而点燃,反对帝国主义一直是现代化探索的主线,使得反帝很多时候凌驾于反对旧制度之上。这就注定了长期以来的现代化求索精神上是消极的,行动上是迷惘的,一次次失败和挫折更是加深了消极迷惘。这种消极迷惘情绪化为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诉求,到了五四运动又推向新的社会革命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出现在五四运动上,它展露出新文化运动的政治性,不但展示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一面,也将思想启蒙推进到社会革命的水平。这时革命的主体力量从一小部分革命家和知识分子阶层转移到广大民众身上,特别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股真正破旧立新的精神风貌形成,被动地探索、模仿西方式的现代化探索已经不可维系。只需指出一条新路,一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旧制度的社会革命热情就将引爆全球。

二、明确推动民族复兴的进取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疑是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中国人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中国现代化探索已经有了一种内生需要,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而马克思主义刚好能够挈合需要。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行动方案,明确了现代化探索的进取方向。现代化探索进入新文化运动后期,问题已经不在于要不要推动中华文明的革命性变革,而在于如何确定新的奋斗方向。这些方向显然不能是宗教启示性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符合科学和民主,能够切中时弊,点燃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有着独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很多问题都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它又有着强烈的行动取向,能够迅速用来指导中国革命,能够在最现实的工人运动中真正发展起中国革命。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主要就在于鲜活的实践中,它在俄国导致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中国当然也能够出现一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总之,马克思主义如此适应中国人在精神上的渴求,它是一种“将其综合体系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的理论,本身就意味着与过往的试错全然不同的科学真理,又是结合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可以说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揽子认知和行动的解决方案,正可谓李大钊所说的“一个根本解决”。伟大建党精神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价值性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特点,能够迅速解答现实问题,并引发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体现着人民立场,明确了现代化探索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国仁人志士所关注,与其鲜明的价值立场分不开。马克思主义常被称作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这体现了其立场是关注社会的大多数人,是工人阶级利益的鲜明捍卫者。由于有着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明确是为着大多数人,为着全人类的。它既反对封建主义这种已然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潮,同样地,也是资本主义的反对者,并且试图通过阶级斗争走出一条超越西方文明的道路。特别是经由了列宁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但强调工人阶级的利益,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强调民族解放和全世界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反抗。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内在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旗帜鲜明地站在大多数人一边,站在穷苦大众一边,站在工人农民一边,伟大建党精神所着力塑造的社会革命就是社会运动、民众运动。1919 年底的《新青年》宣言明确宣示:“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伟大建党精神还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立场。这里的反封建,是对旧的体制毫不妥协地加以批判,对压在人民头上的旧官僚、旧地主加以抨击和斗争;这里的反帝,同样地是对于帝国主义的坚决斗争。这时的彻底体现在能够科学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反对一些殖民压迫的现象,而是出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模仿西方甚至西化,达到了对西方文明和中国旧文明的双重批判。

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明确了现代化探索的领导核心。长期的现代化探索,中国人在精神上已经具有了对于组织的需要。从早年零散的士大夫睁眼看世界,到改革派大臣进行开办洋务的尝试,再到维新变法依靠光绪皇帝自上而下改良,直至包括分散在各省和海内外不同团体的革命党人协力多年推翻清王朝,中国人精神上越来越具有组织的自觉。辛亥革命以后,党派团体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已经逐步具有了现代政党的雏形。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更是对于革命组织的统一行动、核心人物、纲领章程具有明确要求。可以说,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组织对于革命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而马克思主义恰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共产党组织。从伟大建党精神内在精神意蕴看,所指向的组织显然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使命型政党。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共产党是推动革命运动不可缺少的工具,始终是运动的推动力量。直接地指出,共产党是以劳动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为着民族复兴大业的政党,这样的组织集合的是一群优秀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长期探索做出的选择。坚强有力的革命核心,上行下达的组织结构,对各项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既蕴含在列宁的建党原则中,更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实践中。100 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三、注入开展社会革命的不竭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实践在精神上的凝华。从历史渊源看,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出强大的综合性,既承接着近代以来对于现代化的执着探索精神,也延续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而真正树立起精神上的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同样地,如果以此反观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谓一次分水岭。之前的探索由一次次试错、一次次争斗、一次次失败构成,此后的探索则是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发展壮大,逐步地推动革命,逐步地实现目标,真正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从这个精神上的转折看,伟大建党精神不失为一次整合与调整,汇聚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精神上的转向,为百年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注入不竭动力。

关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呈现了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鲜明特质。这里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这里的理想在最长远意义上就是全人类的解放。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特质,也是之所以精神上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根本原因。这种真理和理想是近代仁人志士反复求索后的主动选择,是实实在在反复试错、不断探寻而发现的,是在理论上深刻领悟、实践中经受考验才树立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持续探索真理和理想、捍卫真理和理想、运用真理和理想的主动状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让真理和理想普照出更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关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所致力的基本主题。马克思主义带来中国人精神上的转折是,真正将中国的现代化置于塑造新的文明形态、超越西方文明的世界历史观察中,由此人们才能从精神上主动地将个人、民族、全人类真正结合起来,在世界历史中看待自身的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接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个世界历史维度无它,就是要更好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坚定地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示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革命气度。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异常艰辛,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牺牲和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正是这段艰苦实践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后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牺牲和斗争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鲜亮底色。伟大建党精神的牺牲和斗争无论从目的、形式、参与范围都与过往迥然不同,它是为着真理和理想、为着初心和使命、为着忠诚于党和人民而做出的。也就是说,是社会革命中为着崇高和正义事业的牺牲和斗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发扬牺牲和斗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在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接续奋斗。

关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勾勒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所划定的一条鲜亮红线。对党忠诚也是中国共产党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虽历经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却是挨打了也不乱,受挫了也不散。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党忠诚,才使得共产党的韧性前所未有的强大。党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二者协调统一,这是建党实践中所贯彻的一条原则,也是伟大建党精神所划定的一条决不可突破的红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党和人民之间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起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条红线,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建党革命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