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

2023-09-07 02:47李义华李燕燕
英语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风筝中华英语教学

李义华 李燕燕 刘 慧

引言

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之一,是世界各国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是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之一,承载着英美民族文化,包含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教育、艺术、美食、服饰、建筑、交通、地理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才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与传播者,其综合素质对国家文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都有重要作用。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其文化素养的提升。英语课程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能站稳中国立场,具有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介绍当代中国”(梅德明、王蔷 20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侧重提升其对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然而,文化的交流应是双向的,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瑰宝。教育部(2021)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是当代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亟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问题

自《指南》印发以来,很多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的研发、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等,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究、完善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整体性规划

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频率低,大多依托英语教材不定期进行零碎的课外拓展,未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课程内容在难易度、关联度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未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主,很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体验相联系,缺乏对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另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层价值的挖掘,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也不利于对其情感和价值观的深入浸润。很多英语课堂虽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切实落实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资源参差不齐,缺乏规范性

小学英语教学依托国家统一编订的英语教材,而教材内容侧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较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主要依托主教材,这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近年来出现了少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英语绘本,部分学校虽然尝试编订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但是在题材、内容、难易度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需要斟酌考量后引入课堂。

(四)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刻、全面的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广大英语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但是对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在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从而影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温军超2018)。因此,全面提升英语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势在必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胸怀祖国、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 2022)。因此,教师要客观、科学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都应围绕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学段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认知特点不同,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在体验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

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因此,在进行融合教学时,教师要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明确英语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巧妙、适时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不增加课时负担,又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四)坚持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布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应贯穿各学段,使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贯穿英语教育全过程。各学段英语课程的开展应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全覆盖,形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配合的格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明确各学段目标,整体规划,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学段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具体描述,见下表。

《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学段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内容的要求

(续表)

鲁子问(2018)提出:“中华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不只是知识层面、学习内容层面的融入,更应是文化态度层面的融入,如文化自信,也是价值观念层面的融入,如文化价值等。”因此,教师在明确不同学段英语教学的文化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还要考虑其文化态度的养成,在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感悟与内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文化素养。不同年级融合课程的目标内容、难度等设定应是螺旋式上升的,为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绘制切实可行的目标蓝图。

(二)分析教材和学生,探寻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及深度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依靠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虽然版本众多,但是都以单元和模块的形式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且大部分版本的教材会或多或少体现中外文化的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的开展都应在其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展开。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全面分析和研读教材,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最近发展区”确定教材中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容、方式与深度,使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互动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ALet’stalk一课时,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发现本课对话文本的语境为美术课,包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的世界名曲 The Four Seasons,文化氛围浓厚。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四幅中国水墨画展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同时以中国古筝名曲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激活四季旧知的同时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随后,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和技艺,并自然过渡到本课对话情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文化品格。

(三)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要通过有层次的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使其深入理解文化内涵,感悟文化底蕴,将客观的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讲授完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后,教师设计单元主题引领的综合实践课程——“The Wind Rises.Let’s Fly High.”(春风起,放纸鸢)。具体设计如下:

【学习任务】

1.用英语讲述中国风筝传统文化;

2.学会简单的风筝制作技艺并与同伴合作制作一个风筝。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视听和阅读有关中国风筝历史文化的语篇,理解其大意,了解不同时期风筝的材料、功能及传播等;

2.与同伴合作,尝试用英语介绍中国风筝的历史及放风筝的益处;

3.根据教师对风筝制作步骤的演示,学习风筝制作技艺,与同伴合作制作一个风筝,并用英语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

4.通过观看中国风筝非遗传承人视频,感受我国风筝技艺文化内涵,懂得保护、传承、创新中国风筝文化;

5.基于风筝制作的历史渊源,感受我国人民对宇宙的探索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教师对风筝制作步骤的演示,学习风筝制作技艺。

教学难点:风筝骨架的正确捆扎。

【学情分析】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经过前期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四季的天气、景物、活动等。本课为该单元的综合实践劳动课,涉及中国风筝制作的技艺、中国风筝的文化体验、科学技术改变生活、宇宙探索等内容。五年级学生已有近五年学习英语的体验,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基本话题的交际,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兴趣广泛,善于合作和表达,对常规课本以外的拓展知识及实践活动兴趣浓厚。

【教学过程】

任务1:激活旧知,聚焦春季放风筝活动。

1.学生活动

认真聆听教师描述,回顾已有知识,结合自身经验,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组织

通过描述引领学生猜测教师最喜欢的季节——春天,并启发他们谈论春日活动,引入学习主题“春风起,放纸鸢”。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关于风筝的知识。

3.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准确用英语表达最喜欢的季节及春季的活动。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了解的关于风筝的知识,如形状、颜色、材质等。

4.设计说明

激活旧知,导入本课主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任务2:了解中国风筝的历史文化。

1.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通过画面、配音及文字大致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桌合作,认真阅读绘本,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句并完成思维导图。

2.教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讲述风筝历史的视频,使其大致了解中国风筝的发展历史。

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细致梳理中国风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材料、功能。

3.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不同时期中国风筝发展的特点,如材料、功能等。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提示预测文本信息,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

4.设计说明

通过视听及绘本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风筝的发展历史及特点。通过梳理思维导图的同伴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阅读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任务3:走进潍坊国际风筝节,探究放风筝的益处。

1.学生活动

观看潍坊风筝节视频,感受我国风筝爱好者对放风筝活动的热爱和创新,了解形态各异、异彩纷呈的风筝。

同桌合作,认真思考,讨论放风筝的益处。

2.教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潍坊风筝节视频,开阔其眼界。

引导学生讨论放风筝的益处。

3.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通过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风筝发散思维,萌发创新意识,并热爱放风筝活动。

学生能够通过理性思考,结合自身经验,客观分析放风筝的益处。

4.设计说明

通过观看潍坊国际风筝节视频,了解中国风筝发展的最新动态,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其创新意识,引导其思考放风筝的益处,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及逻辑性思维。

任务4:小组合作,制作风筝。

1.学生活动

认真听读,认识风筝原材料的英语表达。

认真观看风筝制作示范过程,学习捆绑、粘贴、打结等技能。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一个风筝,有疑惑及时请教教师。

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向全班师生介绍本组制作的风筝。

2.教师组织

引导学生认识制作风筝的原材料。

介绍风筝制作步骤并示范。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引导各小组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风筝。

3.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风筝制作的原材料及步骤。

学生能够与他人有效分工协作,学习制作风筝的工艺并合作制作出一个风筝。

学生能够冷静处理风筝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相互帮助。

4.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制作风筝的技艺,同时培养其分工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任务5:走进风筝非遗传承人。

1.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陕西动态风筝非遗传承人视频,感受传统风筝技艺的创新与变革。

2.教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陕西动态风筝非遗传承人视频,通过其事迹和风筝作品,启发学生保护、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其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

3.学业要求

学生懂得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设计说明

使学生通过观看地方代表性风筝非遗传承人视频,在其事迹和作品中感受传统风筝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

任务6:中国飞天梦。

1.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宇宙探索的努力尝试和成就,树立为中华民族强盛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2.教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中国飞天梦视频,回顾古往今来我国人民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奋斗和尝试,树立远大志向,培养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3.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懂得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意义,并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的理想信念。

4.设计说明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中国飞天梦的视频,升华主题,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

(四)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资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专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资源较少,主要依托主教材内容展开,内容很受局限。如果将优质的课外资源引进课堂,或者根据学校和地域特色开发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资源,就会对学生的素养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所在学校引入《文化中国英语学习绘本》,其中包含Emperor Huang、The Spring Festival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开展绘本课、改编戏剧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尝试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编写绘本,让学生对所生活地域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通过整合和开发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不断加强知识的应用,切实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与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教育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的文化素养、对文化的理解及教学技能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赋予课堂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文化素养的提高是教师成功转变角色的前提。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刻不容缓,如专家培训、观摩课、读书交流活动等是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从而用自己的学识、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深化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新时期我国英语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优化,凸显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育有机融合,是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并结合学情,不失时机地融入,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使其能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风筝中华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学做风筝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