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线上“云思政”教育的构建与创新探析

2023-09-07 05:35:10李娜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线上“云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结合线上教学、社交网络、在线学习等,不仅大大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渠道和范围,也创新了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新媒体让教育模式实现了多元灵活转化,如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在线辅导等,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学习方式全面升级,教育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和课堂笔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音频等深入学习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发掘和运用知识;提升教育的普及率,利用新媒体,可以更广泛及时地分享学习资源和信息,教育也随之实现大规模普及。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慕课等新兴形式,让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被更多人利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新媒体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理解现代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信息素养等,这也是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革新教育思维,新媒体拓展了教育思路,开阔了师生的教育和学习视野,不仅可以更好地挖掘个体的闪光点,也能够更好地刺激创新思维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校线上的“云思政”教育能够构建一种新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革新思政教育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云思政”;教学驱动;革新教育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19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项目“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YH2022-030

新媒体是指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出现且不断发展的一种全新媒介形态。它涵盖众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网络直播、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线上“云思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线上教学、社交网络、在线学习等元素,不仅大大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渠道和范围,还推动了教育教学创新[1]。

一、新媒体时代“云思政”线上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驱动

“云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基于云计算和新媒体技术,采用线上教学、社交网络和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渠道和更高效的学习方式[2],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制于时间、空间和有限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素质培养存在困难,而“云思政”可以突破这些限制,提供全天候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云思政”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教学资源丰富

多样的线上资源造就了“云思政”教育模式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一方面,互联网上有许多大学的课程资料可供学生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思政课程也可以在线上公开,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3]。

“云思政”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许多高素质的教师和学者可以将自己的教育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以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其教育方式多样化,由于网络接口和教育资源多样化,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另外,较强的互动性与体验性[4],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不局限于课程和教材,还包括各种交流方式,如课堂互动、模拟游戏、在线讨论等。这些互動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和学习动力。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教育资源的创造和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移动应用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造和传播渠道。

“云思政”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资源丰富,这种方式可以让师生受益,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依托线上平台,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件下载服务等。名校的课程素材、优秀教师的讲解也能让更多人受益[5]。

(二)节约成本

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云思政”教育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节约成本。一是节省时间和空间成本。在“云思政”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要有一台联网的设备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降低了学习成本。二是资源共享减轻压力。因为可以共享线上教学资源,只需要一部电脑或手机、一个摄像头和麦克风等即可开展教学工作,不需要投入较多的教学设备建设和更新费用。这将大大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三是课程录制和弹性学制。对于“云思政”教育来说,授课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相应的课程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弹性学制,这将大大降低学校在课堂上常规授课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6]。四是资源开放式学习。在“云思政”教育模式下,学校可以免费共享一些课程或学习材料,为教育普及作出贡献,而且后期不需要额外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维护和更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匹配或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云思政”教育模式可以通过共享线上资源和弹性学习的方式,减少学生、学校的教育支出。同时,在“云思政”教学模式下合理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再利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教学方式。

(三)提高效率

“云思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相比,最突出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提高教学、学习效率。首先是弹性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思政教育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而“云思政”教育模式则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是学习内容丰富,在“云思政”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线上课程视频、讲座、学习文献等,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另外,便于交流和互动。“云思政”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通过在线讨论、在线问答、互动课堂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最后,监管和考核更加精准。在“云思政”教育模式下,可以在线跟踪和监管学生的学习情况。电脑测试或作业考核等方式也更加精准和公正[7]。

“云思政”教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和学习效率。同时,这种教育模式也可以丰富学习方式和资源,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四)自由性强

师生可以直接进行网络授课和在线交互,自由组织学习资源和教育信息、方案,实现教学自由。

“云思政”模式的使用,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和政治素质。在“云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可以采用不同的线上教学模式,包括讲座式、课堂式、案例式、专题式、项目式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在线环境等不同要素选择相应模式。同时,促进教学相长,形成教学驱动,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思政教育体验[8]。

二、“云思政”教学网络的特性

高校线上“云思政”教育通过互动性强的社交网络实现教与学的分享和交流,促进知识共享,凝聚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从而增强其学习和实践能力。

(一)“云思政”教学网络的互动性

“云思政”教育模式采用线上教学、社交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不少教育平台也开设了在线互动课程、实时互动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方式和学习体验。“云思政”社交网络能够摆脱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进入课程、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参与线上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视野和交流范围。机会平等,社交网络互动可以摆脱地理位置、时间、社会地位等的束缚,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激发学习动力[9],采用互动式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同伴的意见反馈,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一起讨论、交流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依托社交网络的互动性,“云思政”教育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更多元的互动体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教育方式。

(二)“云思政”教学网络的知识共享

“云思政”教学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消除重复建设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促进创新。

“云思政”教学网络的知识共享的优势在于教辅资源共享。通过“云思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创建和分享自己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强化学习效果。优质教学内容共享。在“云思政”教育模式下,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机构、著名教授将相关课程资源上传到云端,供全球学习者自由选择和学习;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发现并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和公开课程等,以免在创建教学内容时产生重复建设问题;促进教育创新。共享在线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性[10]。

“云思政”教学网络的知识共享可以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和质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更丰富的教育体验[11]。

(三)在线学习的个性化和开放性

高校线上“云思政”教育注重个性化和开放性[12],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定制化教学,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支持。这种教育模式也可以促进大学教育公共领域的开放和多元化,让更多学生受益[13]。

总之,高校线上“云思政”教育具有很多优势和创新点,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学校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强化教学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云思政”的不足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云思政”教育模式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纠偏对策。

(一)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体验

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活动缺乏面对面的互动体验[14],可能导致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等方面面临挑战。

相应对策:教学平台应该加强线上的互动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在线讨论、交流和评论等。同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点评线上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二)缺少专业的IT技术支持团队

新的学习模式、学习软件使用等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而一些中小学可能暂时缺乏构建专业的IT技术支持团队的条件。

相应对策:学校应配备一支专业的IT技术支持队伍,解决师生于在线学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提供技术优化方案和系统升级建议。

(三)学生自律性不足

在线学习缺少监督,学生会面临一定的课业压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5]。

相应对策:学校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早日适应在线学习模式。此外,还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如线上互动、群组讨论等,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并积极参与互动讨论。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云思政”教育模式,将传统的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相结合,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虽然“云思政”教育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云思政”教育不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苟曼莉,董学敏,夏国萍.高校研究生“云思政”育人长效机制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12):167-171.

[2] 蒋亚莉.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4):185-187.

[3] 杜森.“云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解决对策[J].渤海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5):142-145.

[4] 岳豪.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价值、现实瓶颈及实践路径[J].传媒,2023(11):83-86.

[5] 王大鹏.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103-105.

[6] 管倩,张可.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创新研究:基于“新媒体新闻编辑”课程现状的分析[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3(2):64-66.

[7] 武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2):51-54.

[8] 张洪艳.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4):78-80.

[9] 崔庆淼.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传播的效度和方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225-227.

[10] 冯茹.新媒体技术下思政课程结构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73-75.

[11] 陈萌梦,曹婷.新商科背景下新媒体营销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3,38(1):50-56.

[12] 于昕宁.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报业,2023(4):116-117.

[13] 朱佳,戚玉强,林彤.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14-16.

[14] 胡红霞,张懿.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75-77.

[15] 陈云玲.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措施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1-4.

作者简介 李娜,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1:59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