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究

2023-09-07 05:35:10赵爱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优化路径新媒体

摘要:作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始终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然而,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传统理念和固有模式逐渐难以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阻碍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随着新媒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新媒体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强了就业指导形式的丰富性,提升了就业指导内容的多元化,强化了就业指导路径的多维性。对此,各利益相关者需要明确新媒体对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促进作用,依据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本质逻辑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在需求,遵循并践行“强化协同联动”“兼顾线上线下”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从政府、社会、高校及学生四个主体维度出发,以新媒體为核心导向,依据各主体的育人责任和资源优势落实有效的优化对策,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与创新。文章运用递进式分析方法,以新媒体发展为时代背景,通过阐述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逻辑和基本原则,从不同的主体维度提出运用新媒体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价值;原则;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16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西安翻译学院科研常规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B30

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推动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形式、指导内容及指导路径得以有效改进,进而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大学生就业质量方面发挥着难以代替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社会、高校及学生自身均发挥着不同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强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联动,推动新媒体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优势与技术优势,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已经成为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路径。

一、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逻辑

(一)有助于加强就业指导形式的丰富性

在新媒体传播场域中,信息的传播具备高效性、兼容性、便捷性和互动性,因而在新媒体的加持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得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和制约,并在形式创新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和强化[1]。依托新媒体,高校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依托短视频、在线直播、视频连线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并结合其发展需求和能力结构,为其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进而全面解决大学生就业学习和课业学习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使就业指导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喜好和兴趣,推动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得以全面提升。

(二)有利于提升就业指导内容的多元化

当前,就业的相关信息处于互联互通的状态,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学生不仅可以迅速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就业信息,还可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社会各行业的最新动态与岗位用人需求[2]。通过新媒体呈现出来的就业指导内容更具直白性、生动性和立体化,可以更加全面地突出求职细节和面试重点,大学生还可以利用在线直播和VR技术模拟求职面试,并通过观看就业指导的专业课程来完善自身的求职规划和面试内容。

(三)有益于强化就业指导路径的多维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多的渠道和路径,为大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的路径,使大学生可以依托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主动完善自身的就业能力,强化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本性和针对性[3]。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实时获取企业相关信息,了解就业扶持政策的前沿动态,并全面掌握求职岗位的需求变化,从而使自己的简历制作、人事资讯、求职面试等环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凭借新媒体平台的视频连线功能,大学生可“隔空”完成面试的初试,在提高就业面试效率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和更多维的渠道。

二、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多方合力

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机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兼具综合性、系统性和过程性的育人工程,因而不仅需要高校与教育者的科学指导和悉心培育,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支持,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不断进取,如此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优化[4]。强化政府、社会、高校及大学生的协同联动并形成多方合力,是运用新媒体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准绳。

(二)兼顾线上线下,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新媒体形式,均具备一定的优势与短板。将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在于改善并弥补传统就业指导工作的劣势,而新媒体也会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因此,兼顾“线上”与“线下”,实现两者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是应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准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主体动能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主体是大学生,要实现新媒体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全面融入,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内因作用,挖掘并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和操作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利用新媒体完善自身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5]。对此,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开发大学生的主体动能,是应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高效就业的关键原则。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政府维度:优化政策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资金支持

大学生就业始终关乎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因此,针对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6]。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予以全面优化,充分认可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地位,在依托新媒体消除大学生就业行政壁垒方面予以政策性支持,确保新媒体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合法、合规、合理。其次,相关部门需要针对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制定科学可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制度规范,一方面对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发挥约束作用和监督效能,确保新媒体的规范使用和普及,另一方面为新媒体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结合提供制度性依据和保障,确保新媒体的教育效能得以充分发挥[7]。此外,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充分参考各类高校的实际条件,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帮助各高校完善新媒体软硬件设施,为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充分发挥提供助力,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性发展,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整体优化。

(二)社会维度:引导舆论氛围、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企业合作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质量是整个社会肩负的重要责任,有赖于社会各领域的通力协作[8]。首先,新媒体传播场域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各类不良信息,不断弱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动摇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进而会对其择业就业的观念和方向造成不利影响[9]。因此,社会各类新媒体需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与指导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抨击不良风气和错误理念,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0]。其次,社会各领域需要明确自身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肩负的社会责任,将新媒体作为主要渠道,促进行业信息的公开化和招聘内容的透明化,共同建立规范的市场用人秩序,减少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为大学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11]。此外,社会企业需要将自身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紧密联系起来,与高校共同构建信息化就业指导平台,发挥自身在生产资源、实践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全面践行自身在校企联合机制中的育人任务,为大学生提供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就业指导以及更适合的就业岗位。

(三)高校维度:创新服务平台、提高教师水平、研发就业APP

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最直接的育人主体,高校始终肩负着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艰巨任务[12]。首先,高校需要高度认可新媒体对于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以新媒体平台为核心载体,以“校企联合”和“产教融合”机制为依托,共同构建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详细阐述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制度,提供最前沿的市场就业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使大学生全方位了解并掌握当下的就业形势,为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13]。其次,高校需要鼓励并督促就业指导教师提升其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与新媒体技术操作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媒体操作技能,进而依托新媒体丰富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形式、指导内容及指导路径,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就业指导信息,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针对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对其开展差异化指导和个性化引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高校可以自主研发大学生就业指导APP,设置课程学习、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求职技巧、企业信息等板块,以学分制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学习专业内容,并依据APP的指导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体系和能力结构,同时依托APP的即时互动功能向指导教师咨询与就业相关的问题,以此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学生维度:提升媒介素养、加强交流互动、完善职业素质

要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优化,最关键的是要挖掘并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应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14]。

首先,大学生需要强化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抵制并严厉批判错误思潮和不良言论,规范自身在新媒体场域的言行,始终坚定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将自身的择业就业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15]。其次,大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渠道优势和功能优势,针对择业就业问题加强与指导教师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一方面依托新媒体打破时空壁垒,在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中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得到教师更多、更有效的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与目标企业开展实时沟通,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和用人需求,进而对自身的能力结构进行整体性完善和针对性强化,以符合目标企业的具体要求,提高求职的成功率。此外,大学生需要通过短视频、在线直播、主题讨论等新媒体渠道,初步了解就职后的注意事项,学习必备的职场技能,并针对职场沟通、团队协作、事务处理、礼仪规范等各项职业素质积累初步经验,为今后的择业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助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方位优化。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与各行各业均发生着全面性的变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传统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内在需求。基于此,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就必须将新媒体作为核心依据,从不同的主体维度出发,针对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要求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体系,进而为高校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提供助力,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梅颢,殷嘉蔓.“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3(5):91-93.

[2] 刘小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模式[J].就业与保障,2021(6):42-43.

[3] 张伟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的创新路径探索[J].新闻前哨,2020(4):79-80.

[4] 黄新辉,王玉玲,肖贻杰,等.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实证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3(5):133-138.

[5] 刘琳.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5):79-81.

[6] 謝秋巧.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9):25-27.

[7] 柳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J].经济师,2023(5):157-158.

[8] 熊龙.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204-206.

[9] 苏欣.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2):82-84.

[10] 边俊仙.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5):160-162.

[11] 李娴.新媒体背景下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26):18-20,28.

[12] 曹巧玲.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79-81.

[13] 滕培秀,叶青.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3):49-56.

[14] 杜冠魁,周代锋,黄慈云,等.“互联网+”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探索[J].传媒论坛,2022,5(1):112-114.

[15] 邱宇栋.拓展高校就业指导新思路[J].人力资源,2021(24):124-125.

作者简介 赵爱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指导优化路径新媒体
新闻导读:《大学生就业指导》参与式教学的探索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环节渗透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
求知导刊(2016年34期)2017-03-02 22:13:15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47:56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