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

2023-09-07 06:08赵敏李俊芳周秀梅杨伟金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专业

赵敏 李俊芳 周秀梅 杨伟 金俊

三峡大学 湖北宜昌 443002

0 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在研究如何构建高校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时,人们发现课程教学、科研转化、实践育人等是高校双创教育的关键要素,而且重点强调要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方法[1]。由此可见,实践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将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很有必要。

1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主要有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计划训练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2]。目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虽然小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三峡大学为例,学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未能在创新创业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中,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将各种实践教育方式有机融合,合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由于目前专职的双创管理人员,大部分都缺乏专业学科背景,不能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类的学科竞赛结合,助力专业能力教育。

3)目前,入驻在三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团队,大多是以某个创意或创业项目组建在一起,缺乏专业系统培养,可持续性较差。

因此,文中将以三峡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典型的创新创业团队创易空间为例,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竞赛融合路径,构建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2 建立项目驱动式竞赛机制,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2.1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

除了参加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三峡大学于2020 年开始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目前已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50项、省级大创项目150项、自建大创项目17 项,所有大创项目学校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创新创业学院目前已开设五期创新创业训练营,通过知名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的讲座、沙龙,创新创业孵化器、企业的实地参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强训练营学员的创新创业意识,营造校园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方面,也有比较典型的项目,如猛龙过江污水处理项目。

2.2 学科竞赛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现状及问题

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3]。学科竞赛不仅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队参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4-5]。但目前的问题是,大多数专职的双创导师虽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参加 “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却对专业学科类的一些创新创业类赛项并不熟悉,导致好的创意可能会错过合适的竞赛平台,不利于项目进一步开发研究,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专业类的学科竞赛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察,很多好优秀的创新项目在培育过程中,可以参加如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专业类的学科竞赛。

2.3 构建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竞赛机制

三峡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可以通过构建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竞赛机制,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实验室不再以划分某一固定团队或是规定某一项比赛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形式,而是以某个项目为单位,让学生团结在一起进行项目开发研究和打磨。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参加不同创新类竞赛,参加竞赛时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6]。当项目创新性较高、完成度较好时,可以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同时参加当年的“互联网+”大赛创新组,逐步向创业项目转化。

3 培养强能力、硬素质、可持续的创新创业团队

3.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团队招新时,注重学生的专业院系分布,组建跨学科交叉式团队。创新创业类竞赛相较于专业学科竞赛对学生和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往往涉及计算机、电气、数学、金融、财务等多学科知识。跨专业院系的学生团队,不仅能更好地完成竞赛目标,而且学生之间可以互补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团队成长中,保证新—中—老阶梯式分布,实现传帮带的学习模式,保证团队可持续发展。团队的中坚力量为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竞赛经验。团队每年秋季学期面向大一新生进行招新,新生先跟着学长、学姐在实验室学习,在大一下开始在学长、学姐的带动下参加竞赛。大四快毕业的成员在毕业前会分享四年的竞赛学习经验,并完成实验项目的交接工作,后期可以线上为实验室的学弟、学妹答疑解惑。

3)团队建立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度,适当的正向约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2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

1)建立专创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团队指导教师除了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外,还邀请专职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联合指导,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

2)围绕学科竞赛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邀请专职双创教师参加,让他们对学科竞赛涉及的专业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加强指导的全面性。

3)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教师平时可以多看创新创业的经典案例,多听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定期参加如斯坦福、SYB 等系统的双创类培训,探索专业培养与双创培养的融合点。

3.3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在学科竞赛中,对大学生创新绩效影响最大的是师生关系,团队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7]。指导教师要真正地爱和包容团队中的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是督促学生的比赛学习,还要用心去关怀学生的生活,力所能及地解决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倡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实验室学习,平时多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上的变化。

2)摆脱以往教师古板严肃的老印象,学习一些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学相长,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教师平时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相信和尊重教师,愿意敞开心扉。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起成长。

4 创易空间案例分析

4.1 创易空间团队介绍

创易空间成立于2019 年春季学期,目前拥有学生成员40 余人,分别来自计算机、电气工程、机械电子、金融、财务、法学等不同院系不通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参加不同的学科竞赛,一起学习和成长。指导教师五名,其中有三名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电控和机械的指导工作,另外两名为专职的双创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对待学科竞赛指导工作有激情、有热情,善于沟通,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这种和谐美好的师生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团队着力打造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创新创业为宗旨的卓越实验室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团队累计申请大创项目近十项,成功申请专利、软著等多项知识产权。其中,助残可变形跟随轮椅就是以项目驱动为核心,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典型案例。

4.2 助残可变形跟随轮椅项目案例

助残可变形跟随轮椅的灵感来源于学生身边一位中风的亲人,想设计一款不仅具有普通轮椅的代步功能;更重要的是,当用户需要起身锻炼时,轮椅可以自动跟随主人前行;当用户想再次坐下时,轮椅可实现精准定位,方便用户坐着休息。当项目雏形有了之后,团队并不是以某个单一的竞赛为目标,而是以项目为中心,在团队中组建项目组核心成员,开始项目的初期研发工作。经过大半年的研发,学生初步完成了助残轮椅的自动跟随核心功能,并参加了2019 年的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随后,团队继续开发可折叠变形的功能,并成功入选2020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后期团队为产品配套开发下肢康复器、智能药箱等功能。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轮椅代步时,轮椅可变形为背包,既方便携带,又可以收纳随身物品;配套的药箱可以对药物进行智能分类、变温储藏,下肢康复器通过变速调节协助用户进行下肢的康复运转,还可联合外骨骼机使用,产品于2020 年参加“互联网+”大赛,荣获湖北楚天创客设计奖,在2021 年大创项目结题时被评为“优秀”。

4.3 创意空间毕业生风采

团队通过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项目驱动为核心,同心同力,切实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团队学生累计获得各类学科竞赛省级和国家级奖项30 余项,获评2020 年度三峡大学十佳创新团队。团队成员2021 届毕业生有七人分别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学府。

5 结束语

关于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虽取得一定实效,可以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但文中关于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阐述的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同时,关于如何将学科竞赛与专创课程融合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