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群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托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教师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方式创新课堂内容,创建趣味课堂,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减负提质成为教师们的新追求。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呢?[1]
一、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一刀切”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喜欢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只是依据教案按部就班跟着教学节奏走,并没有顾虑和思考学生的学情。同样的教学环境下不同的学生学习进度快慢不同、学习效果不同,若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
(二)学生缺乏学习主体意识
实际教学中,发现受教师主导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教师口传心授的学习习惯,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可部分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
(三)缺少实践教学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略实践,将小学数学当做简单的数学运算,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上学习枯燥的数学逻辑关系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下降,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将原本充满逻辑美、生活美的数学关系拆分成一个个简单又枯燥的数学公式,总认为小学生没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忽视了数学联系生活的实践教育,导致学生在长久的运算数学公式的过程中完全认识不到其中蕴含的生活情景,也体会不到其中代表的生活美,数学对他们而言仅仅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这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而言,不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3]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建设核心素养课堂
从小学数学教材中不难看出,数学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它要求学生有空间感,能想象出物质在空間中的变化与运动。[4]比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内容的时候,数学课标要求让学生对这些常见形状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变化有所了解,单凭想象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小的常见图形模型,用实际物体在真实三维空间中的变化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
又比如在学习逻辑推理能力的时候,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教师可以设置框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让学生在探索之中对比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的时候,部分教师只是简单演示三角板的形态来显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但是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三角形很稳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研究条件,如四根木棍钉起来的四边形和三根木棍钉起来的三角形,让他们进行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真正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此也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让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5]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动态演示正方体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借助课件,直观理解、判断,找出相对的面,总结出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情况。利用信息技术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还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成长。
(三)分层教学设计,用实践增加整体课堂参与度
学生学情不同自然不能采取完全一样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分层化教学设计,针对性调整教学目标,提升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建模,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仅仅要求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其思索正方体的不同展开面,即以不同面为底面展开后的不同展开形式,锻炼其空间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
[2]贾明.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 学周刊,2022(34):3.
[3]罗雪莲.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 学周刊,022(24):3.
[4]符春秀,聂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析[J]. 教师博览:下旬刊,2022(6):2.
[5]陈凡剑.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探究[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