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清”气满乾坤

2023-09-06 04:54向贤彪
关键词:社会风尚范晔中华文明

向贤彪

人们喜欢梅花,不只是因为她有“香自苦寒来”的风骨、“她在丛中笑”的怡然,更有“清姿瘦影立悬崖,幽香润万家”的情怀。清姿,是她的颜值;清纯,是她的品格;清香,是她的韵味。赏梅,得其真味真韵,一个“清”字贯串其间,这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是她灵魂溢出的芬芳。

崇清尚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梅花则承继了这一美好的寓意。明代“花甲县令”冯梦龙来到“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贫穷小县寿宁为官,以清正廉洁的前辈知县戴镗作为学习的楷模,为新建的戴清亭赋诗一首,其中有“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两句,表达自己愿做一株不畏风雪、清香永驻的老梅的高远志向。《荆州记》里说:诗人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与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此冰清玉洁之情谊,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人间佳话,与“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可谓异曲同工、相映成趣。

在中国语言中,“清”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其他许多事物的“清”,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以“清”字为核心来判断人格品性、社会风气的众多词汇,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至宝。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正是体现了一种高雅的格调、一种清新的气息、一种尚廉崇清的社会风尚。而今,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到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都旨在营造一种风清气爽的人际关系、海晏河清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虽然已经做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正本清源之效,但反“四风”、正风气,开弓没有回头箭。唯有以“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意志决心、滴水穿石的久久为功,严防死守、善作善成,方能積小胜为大胜,让清风正气溢满人间。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虽然说风气建设人人有责,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责任更大、作用更显。“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所有的清,最根本在于人对清的境界的追求、对清的本色的坚守、对清的风尚的呵护。“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只有“关键少数”发挥好关键作用,带头严格自律,守住规矩底线,自觉崇清守清,才能以自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引领社会风尚,从春天出发,努力去成就一个更加清新和谐的美好未来。

议论文中的精彩开头

1.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柔软的,是坚硬的。它是日月星辰,挥洒光芒而不与萤火争辉。它亦是坚实铁胚,经得起烈火灼烧,千锤百炼。中华文明的韧性成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韧性支撑着这座华夏大厦屹立不倒,在未来强盛之路上破浪前行。

2.青春成长:光阴的箭正中一个又一个落日,不止串连起“昨天”,也牵引着我们蔓生的青春向有光处萌动,向雨润处勃发。在生命的苦旅中,青春是误入的一泓泉。在童年里摸爬的我们看着它便向往地追逐。置身其中时,又将欢享清凉的每一刻当作永恒,当我们被岁月的尘沙裹挟着远去,青春便成了月夜升起的梦里逡巡的歌。

3.时代变化:时钟的嘀嘀嗒嗒,是变化;行人的停停走走,是变化;河流的潮涨潮落,也是变化。变化无时不有,变化无处不在。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我们唯有驾驭好变化之桨,才能控制好发展之舟,到达理想的彼岸。

4.生态文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前,我们面向大海,便想起春暖花开;立于青山,便念起青山妩媚。如今,海洋依然宽阔,漂浮着的却是工业污染;天空依然高远,朦胧着的却是层层雾霾。

猜你喜欢
社会风尚范晔中华文明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当代中国社会风尚嬗变态势之历史探究——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考察
文本研究视域下的范晔“谋反案”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拾金要不昧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范晔:作死是条不归路
论范晔仕宦与交游对其撰史的影响
“最淳朴”的社会风尚——“德美屋”内外
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