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月
第一步:列提纲,明确主干
第二步:填材料,贯通血脉
由于众多的原因,我们总是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面临一次次的选择。这种选择,必须慎思明辨。
慎思人生路,明辨再选择。人生不如意,即可从头来。
想当年,班超投笔从戎,如若他不是毅然放弃刀笔之吏的琐碎人生,这世间,又何来万里封侯的班定远?正是班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更改的人生选择,让世间少了一个庸庸碌碌的抄写官员,多了一位画策安边的赫赫名将。
慎思人生路,明辨再选择。行稳方致远,不可随意弃。
人生选择的紧要关头,虽然可更改努力方向,但必须是经过谨慎思考的,如若不了解现实状况而随意更改,只能换来一事无成的苦果。英国科学家胡克,涉猎广泛,在很多领域都有研究,但是他的研究方向太杂,没有专注于某一领域,而是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导致他很少有突破性的研究。而且很多研究方向已经探到了突破的边缘,但是没有进一步深入。博通万物却无一物恒久持远,不禁令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人生选择并非一成不变,关键是慎思、明辨。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只有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的人,他的视野才会清晰。向外面看的人,一直活在梦中;而向里看的人,才是清醒的。”当年鲁迅东渡日本,要学医救国,但是当他看到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多么健壮,也只能做无意义的看客时,便决定改变自己的专业,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吾辈青年,立于两个百年的特殊节点,人生选择更是任重而道远。唯有慎思明辨,知曉自己内心真正所想,方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一书中写道:“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选择。”愿以此与诸君共勉!
[提升建议]
文章总体上看层次清晰、语言凝练,但是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文章存在一些瑕疵,在层次安排方面存在问题,第一和第三两个分论点主要阐述了“人生选择”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而第二个分论点则强调了选择须慎重,不宜随意选和弃,这明显是对第一和第三两个分论点的辩证思考,所以应当将其调到最后。这样,文章的思路才显得顺畅、合理,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另外,需要注意论据的选取,从而更好地论证观点。
第三步:巧表达,增添枝叶
即便是孔子这样的千古圣贤,也曾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波折,由“求仕”到“从教”,最终在颠沛流离的人生路上走成了“万世师表”。我等非圣贤,没有多少人能够轻易看准人生之路并直达成功。由于众多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总是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面临一次次的选择。选择时,必须慎思明辨,不负内心,无愧时代。
慎思人生路,明辨再选择。选择非我愿,即可从头来。
想当年,班超原本是一名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的“文秘”,他发现,成天舞文弄墨实非自己所愿,遂毅然投笔从戎,奔赴疆场。他若不是果断放弃刀笔生涯,这世间,又何来万里封侯的班定远?他仅率三十六人,即可纵横西域,在艰难的环境下机智果敢,百战不殆……班超的人生转轨,不仅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名将扬威西域之神话,扬大汉之国威,保华夏之太平,有效遏制了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了大汉与西域诸国的和平往来。正是班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人生选择,让世间少了一个庸庸碌碌的“抄写工具”,多了一位画策安边的赫赫名将。
漫漫人生路,时遇风云变。小我融大我,听从国召唤。
很多时候,由于外部时势和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当服从祖国需要,听从人民召唤,放弃个人兴趣爱好。就像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年鲁迅东渡日本,本欲学医来改变旧中国缺医少药的境况,但是当他看到那些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多么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时,便毅然决定更改自己的专业,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吾辈青年,立于两个百年的特殊节点,同样任重而道远。唯有慎思明辨,知晓自己肩负的建设国家、民族复兴的重任,才能让自己的选择不负国家、不负时代。
慎思人生路,明辨再选择。行稳方致远,不可随意弃。
人生道路,不一定非得“从一而终”,我们可以听从内心的呼唤、服从国家的挑选,重新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但是,任何选择都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若不了解现实和自身状况而随意更改,则有可能一事无成。《中庸》有言:“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英国科学家胡克,涉猎广泛,在很多领域都有研究,但是他的研究方向缺乏定性,没有专注于某一领域,而总是浅尝辄止,中道易辙,导致他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在人生路上缺乏恒久致远的定力,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其结果常常如狗熊掰玉米,最终收获寥寥,令人扼腕。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一书中写道:“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选择。”其实,我们每一次人生选择,不光能“保护”我们自己,更会发展、提升我们自己,乃至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可圈可点]
文章经过升格,在保留了原文层次清晰、语言凝练的基础上,使论述分析更加全面,对于“人生选择”的原因分析,除了从个人内在原因作分析之外,更拓展到了对特定条件下的外部原因的分析,使对“人生选择”的动因分析更全面,强化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