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 林雨纯
高校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想要更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这也是思政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包括新媒体新技术等资源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多元化地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三观、高尚的道德,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拟从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状、意义、途径与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两者目前存在仅仅是结合并非深度融合的主要现状。包括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双向融合、混合式教学模教学能力提升,构建思政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目前高校正处在改革创新的新阶段,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将思政教育、实现双向奔赴。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共享平台,使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可以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可见,在当今世界大发展背景下,两者的深度融合可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促进教育现代化,更快建设教育强国。高校应重视思政教育质量,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思政由理论走向实践,由浅入深,两者紧密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1.思政教育形式较为传统单一。大部分高校教师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为传统,采用说教式教育为主,学生被动汲取知识,过程只是简单地教与学。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全面利用教育大数据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服务。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种种表明,国家的重视将加快思政教育和信息技术当今未有效融合的现状。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思政教学进行智能化提升,将传统式教学过渡为递进式互动过程。
2.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未有效融合。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的天下,新媒体新技术高速发展,目前的重要路径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高校教师虽然重视信息技术内容,积极同思政课堂相结合,但线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融合度较低,没有有效整合。学生对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兴趣度不高,并未产生自主积极性。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开展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更加与时俱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枯燥无味,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不易遭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此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
3.脱离思政理论,过分重视信息技术。当今,高校教育也很重视将新媒体新技术投入到思政教育之中,但有些高校过度重视,重点依托于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充分实践,反而适得其反。毕竟大学生处于三观发展重要时期,一些外部思想的侵蚀,会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产生动摇心理,对于网络中的虚假信息无法辨别,这就给两者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反作用。此外,部分高校坚持与时俱进,在各种课堂加入信息技术应用,但只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并未有效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实践时质量不高。
1.推动思政教育信息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习总书记说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也是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教育对其作用至关重要。目前,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已经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生活质量。高校应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对学生开展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首先,要建议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将新媒体新技术纳入其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对今后自身发展的作用,定会足够重视。其次,思政教育和教学管理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管理先进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其次,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呈现波动趋势,思政课理论到实践升华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何有效实现其育人功能,将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有效紧密联合是关键所在。应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树立网络思维,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落网精神家园,相互赋能,才能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
2.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改革。要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资源,将教学模式创新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发展需求,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利用自身所学到的理论贯通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有效开展信息化思政课程。同时,要想将两者深度结合,光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够,课后实践才可提升其功能性。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不断发展,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创新,人们的价值观念、互动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开展“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任务迫在眉睫,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都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数据,客观分析,利用真实信息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提升思政教育的功效。思政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探索研究、作业提交和评价反馈等机制,使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三是采用精准、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变化情况,提供有效的教学预测,对全体和个别学生的受教育情况、价值观念、心理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在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排忧解难和互动引导,使思政教育根据一生一策更好发展。
3.构建思政教育传统与信息技术从主客体关系到双主体协作新关系。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思政教育,使得以往教师从单一的教学主体,到构建了主客体双主题创新关系的发展,此举不仅调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教学结构变革提供了方法和思维方式。从古至今,教师都是教学关系的主体,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双方始终在互动协作,在过程中需要调动两者的积极性,将双方的情感相互感染、心门敞开,使理论和观念持续流动,充分发挥了教与学互通的作用。当前信息时代中,如果仅仅只是课堂理论灌输较多,学生的自主性和投入程度会弱化;相反如果仅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运用翻转课堂这样的形式传授思政教育,会导致学生学习不够全面和深度,甚至会产生立场错误等一些问题,这就是当今教育出了难题,无论谁作为主体,实现思政教育的价值还需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所以需要主客体充分结合,深度融合这样的创新关系带动前行,形成双主体协作关系。教师自行把握学生思想发展动态,运用网络平台实时掌握,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既可以丰富课堂活动,还能增强实践创造性,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外实践中,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掌握丰富的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实现个性化拓展和开发,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1.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信息技术是一种利用多媒体对现实世界全新认识的新型思维方式,只有从主体给客体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才能彰显其作用。
首先,思政教育活动要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采取收集思政教育数据、教师授课能力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方法开展思政教学。使得信息化思政教育运用熟练,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成为必要的创新式方法深入到教育之中,从而渗透到思政教育全过程,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信息育人。信息技术大数据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教学数据,从简单的教学理论外力,到深入的教学组成,再到教学变实践的提高,最后成功作用于实践,在其作用下,使得思政教育不断深化和升华,从简单结合走向逐步深度融合。
其次,思政教育活动环境需要信息技术的保障。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式教学环境,这与以往传统的教育环境不同,也与一般的互联网教育环境不似。在线上平台建设与线下平台实践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有着较高的技术化要求,包括利用充分的数据化基础为思政教育达到基础化建设,需要大量数据信息化方式。一是创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将线上线下两者信息化结合,实现全时空网络教育,为学生主动和被动学习都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二是较大程度完善教育数据能力,在网络教育平台上,收集、记录平台上所有数据活动,为教学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在信息技术作用下,思政教育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时空教育环境,并将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导向等教育全过程建立在思政教育信息化基础之上。实现了信息技术运用到思政教育的整体转换,也为两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再其次,思政教育全过程需要信息技术大数据支持。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思政老师利用客观真实有效和实时动态变化的数据,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大数据记录,不断进行比对,实现最优化教育。思政教育数据与其他数据不同,一是思政教育信息化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动态,为了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二是思想教育信息化内容多样,结构丰富,不仅蕴含学生的理论方面,还记录了学生的内在价值,主观情感,实践动态等数据,升华作用更为显著。三是思政教育信息化实践价值高,学生的理论直接上升到实践中,更利于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提升。
总的来说,通过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教学各个环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思政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下,加强学习课程的指导,多维度多形态地加强实践,真正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思政教育建立在全面的信息化大数据基础上,提高了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是思政教育信息化成为学生教育中的一部分。当信息技术完全渗透到思政教育之中,两者的深度融合便建立起来。
2.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机制。思政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丰富,教师教育数据、学生学习数据、历史数据都涵盖其中,充分显现了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势,也为此形成了宝贵的教育数据。
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几乎起着同等作用。首先,要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在融合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高老师教育素养,还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所以,思政教师要充分学习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资料,对网络资源进行认真分析,实现线上教育资源和线下教育资源融合,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同时要注意的是,两者融合不是生搬硬套,而应该将思政内容进行剖析,对学生开展有效教育。其次,应构建线上资源平台共享。在两者深度融合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育模式。高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线上资源共享平台,让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数据,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既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教师也从教育中完全的主导者身份,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身份,学生不再感受到被动力教育。再其次,信息技术数据都要为思政教育服务。思政教育要求把思政教学建立在信息技术收集和运用的基础上,高校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学生展开信息化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所有有益的信息技术资源为思政教育服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课程,如何增强吸引力,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也给高校的创新式教育带来了挑战。要想满足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满足教育对象个性化需要,在深度融合的作用下,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不断全面发展。在落实思政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