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晨晨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教学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当前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从文本内容出发,依赖阅读情境,需要师生互动,达到综合提高。因此,本文从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有效阅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路径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的起点在于夯实阅读文本的素材。要想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看待阅读文本。低年级的阅读文本贴近生活实际,需要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进一步体会文本所描述的内容;高年级的阅读文本篇幅较长,内涵丰富,需要结合相关的教学素材来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只有让学生先感受阅读的有趣性,进而才能培育学生掌握文本的核心主题,培育学生的主动性阅读思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发重要。在现代信息社会运行过程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必须丰富阅读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和日常视频、图片、歌曲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实现阅读的良好效果。[1]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秋天的雨》为例说明。本节课以秋雨作为线索,时而化身可爱的小精灵,为我们打开秋天的大门;时而化身神奇的魔术师,把缤纷的色彩送给大地万物;时而化身调皮的收纳师,用各种好闻的香味勾住小朋友们的脚。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雨美文。首先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媒体播放雨声,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听雨声来,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秋天的雨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学生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秋天的雨》。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秋天的景物作为背景设计生字词图片,让学生在阅读生字词的过程中形成图像联系,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围绕《秋天的雨》课本中的关键句子结合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回顾理解“五彩缤纷”,教师可以提供秋天树木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一起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并思考秋天把这些颜色都送给了谁一一对应。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回顾理解“好闻的气味”,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收集相关味道,让学生依次进行品味,并结合课本第三段让学生真切体会秋天之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在这里可以鼓励学生一起把小动物们、小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来演一演,教师可以准备相关头套,让学生在真实扮演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真谛。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心目中秋天的雨。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的重点在于打造贴近文本的阅读情境。阅读教学情境的熏陶和培育能够让学生透过语言看到作者背后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撰写文章的目的。阅读情境的打造能够让学生自己融入到作者打造的故事环境中,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变化,从而能够抓住文章的主旨。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独特有趣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点,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注意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直接体会语文的鲜活与生动,真正爱上阅读。以往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的单一教学方式磨灭了学生主动感悟的积极性,但是丰富有趣的阅读教学情境结合阅读教学的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无形的阅读教学的情境过程中,能够获得体验语文文化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了解程度。[2]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教学案例。本节课的逻辑主线围绕近代中国落后的境遇下,革命先辈周恩来在幼年时期就敢于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要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该梦想的伟大之处,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感受那个时代,进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怀。首先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视频资料补充有关中国近代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意识到一百多年前,中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饱受欺凌,真是“中华不振”啊!在这个情境背景下,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样的社会,假如你当时只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做什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十九岁的周恩来日本留学前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让学生在齐声朗读的情境中感受周总理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接着回到课本中的具体案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表演活动,如街道上大多是外国人,而中国巡警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围观的中国人看到同胞受欺,敢怒不敢言。面对这样的表演情境自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主体分析看具体的历史情况,如封建势力对皇帝的尊崇,帝国主义的蛮横、中国的落后,让学生能够与当时的人民感同身受,从而能同周恩来一样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声音。最后教师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当今中国发展遇到的挑战,让学生围绕这些挑战写下自己的梦想,并针对梦想提出有效的措施。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的支撑在于师生交流的阅读互动。由于小学生还比较懵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路人带领他们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互助协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对于文本更深层次的认识。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都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思维,培养阅读的信心,保证学生对于阅读的专注度和参与度。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互动法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通过潜移默化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相关阅读技巧。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说,学生听,互动也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把握话筒,自己发声。同样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技巧,提高互动的针对性,让学生在互动中能够自己发现文本的内涵,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3]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西门豹治邺》为例说明。本节课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管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本文内容较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来把握本节课的主旨。因此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性,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在文本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根据文章的西门豹、老大爷、巫婆三个主要人物分角色朗读,要求模仿剧中人物的语气,读出人物的个性,熟悉剧情。通过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感受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巧妙之处,课件出示这句话:“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而且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字?学生说出西门豹另有想法。教师围绕“麻烦”这个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巫婆的巧妙所在。同样教师在帮助学生感受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时,可以从西门豹与官绅之间的关系入手,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西门豹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而不是直接说出真相,体会出西门豹的智慧。最后教师围绕本文的问题起缘——迷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观念,同样也掌握有效的说话技巧和办事方式。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的落脚点在于综合科学体系的阅读评价。如果不评价阅读的效果,那么阅读很容易沦为形式。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长期的阅读习惯,必须要让学生在每一次的阅读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书面试题成为考察学生阅读效果的主要工具,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功利性比较强,对于文本背后隐藏的美学体验还相对比较缺乏。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其学习效果并没有具体的了解,自身就缺乏改正和进步的动力,因此在阅读效果评价方面,教师转变身份,不再是打分人,而是见证者,让学生成为自己的阅卷人。通过创新评价体系,从多维角度构建评价指标,如阅读态度、阅读过程、阅读心得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评价,改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懒惰和懈怠,自己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其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4]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国美食》为例说明。本节课一方面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美食的特点与做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掌握相关词汇来描述美食。内容比较简单,但阅读效果却意味深长。因此本节课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进行多样评价。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中国八大菜系的点菜单,结合图片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最喜欢的中国美食,通过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们积极发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享自己生活中美食的名字、味道甚至是做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口头评价,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多样的阅读文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菜系,通过阅读掌握该菜系的起缘、特点及发展,在阅读完毕后能够简短地介绍相关内容,教师也可以组织一场推介会,让学生自己上到台前进行演讲,其余学生根据演讲内容自行投票。最后教师可以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回到家中仔细观察自己父母做的饭菜,为自己父母做菜的过程写出说明书并进行宣传,要学会利用本节课所学词汇对父母饭菜进行评价。如果有可能的话读给父母听,让父母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随时与学生父母保持沟通,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收获美食知识,并且运用美食知识。
从阅读文本的内容出发,具体到阅读的教学过程,落脚到阅读的评价体系,以此创新阅读教学的路径,能够尽可能拓宽阅读教学的无限可能性,提高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真实影响,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阅读,并能够从语文阅读过程中有所获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