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研究

2023-09-06 11:01:47李雨佳
戏剧之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家民歌旋律

贾 敏,李雨佳

(1.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市基隆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52)

1914 年,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为中国钢琴艺术创作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之后的百年时光中,众多艺术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钢琴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深入的思索,赋予钢琴音乐更丰富的形式和深厚的底蕴,使我国钢琴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文化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影响也因此变得更加突出,并且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与讨论的话题。

一、钢琴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已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这种传承在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以及音乐作品当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的钢琴艺术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擅长运用各种优秀的文化元素辅助创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钢琴音乐的感染力,还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很多钢琴艺术家自小在国内生活,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在创作钢琴音乐时,会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民族情感,从而赋予作品浓厚的民族色彩。对音乐家而言,钢琴艺术创作不仅是展现自身个性、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还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音乐家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自己的作品相结合,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让更多听众通过钢琴音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集中体现了音乐家的使命感。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喜爱钢琴艺术的受众不断增多,人们对钢琴的认知程度不断深化的同时,也会更透彻地了解钢琴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对民族文化生出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担负起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钢琴艺术的价值也会因此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二)有助于增强钢琴作品的民族化特色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音乐家在钢琴创作实践当中,会主动地提取各类民族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作品之中,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增强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很多受众在聆听这一类作品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元素,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在每一年的中秋佳节,聆听与节日相关的钢琴作品,欣赏者的脑海当中自然会出现许多熟悉的画面,并产生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部分音乐家在创作时甚至会直接改编民间歌曲,或者将传统的音乐旋律融入作品当中,从而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意境,让受众沉醉其间,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各种新观念的兴起,导致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下降,虽然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其表现形式过于陈旧,难以吸引现代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关注。钢琴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文化形式,自传入我国之后逐渐赢得广大民众的喜爱,很多人认为,学习钢琴艺术是一件十分高雅的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钢琴创作,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消除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隔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发自内心地喜爱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将钢琴艺术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能够让受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从而自发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发扬传统文化,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进而泽被后世子孙。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当中的体现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极为注重人本身的力量,关注人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并且认为人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所在。历史不断发展的同时,这种思想观念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并且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很多音乐家在创作钢琴音乐时,都将展示人的情感、人的力量放在首位,钢琴艺术的民族性也由此得到提升。比如,钢琴作品《解放区的天》《绣金匾》《巴蜀之画》等,在创作时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教育意义。其中,钢琴曲《解放区的天》蕴含着解放区民众对于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热爱。《绣金匾》表达了广大群众对领袖的热爱,以及对八路军的深情厚谊。《巴蜀之画》则通过音乐的形式,描绘出一幅幅巴蜀之地的风情画卷,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巴山蜀水秀美风光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家乡人民真挚的热爱之情。类似的优秀钢琴作品,虽然从微小的角度切入,却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民族思想。以钢琴艺术的形式传达“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钢琴艺术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能够显著地增强钢琴作品的时代性,赋予钢琴作品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二)“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天人合一”即人和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古人认为天就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是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古代学者认为,人的言行举止都应当符合自然规律,这种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钢琴作品当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样得到了集中体现。我国著名音乐家黎英海先生,在深入体会唐代诗人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意境的基础之上,创作出经典钢琴作品《夕阳箫鼓》。黎英海先生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为人们展现出不同的风景画卷,从而让欣赏者充分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起伏与变化。作者运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手法,通过钢琴艺术形象地诠释“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作品具有非同凡响的感染力量。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钢琴作品当中的具体运用

(一)戏曲元素的具体运用

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创作钢琴音乐时适当地运用戏曲元素,比如京剧当中的二黄、西皮等,可以让钢琴的音色变得更为丰富。京剧伴奏的乐器包括单皮鼓、大锣、京二胡、京胡等,唱腔要求圆润婉转,声情并茂,同时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多种戏曲的腔调,在唱词、伴奏、腔调等方面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被视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尤其是其中的“皮黄”,既强劲有力,又显得极其舒缓,在创作钢琴音乐时,将这种腔调适当地用于不同的音区,通过变奏、模拟、转调等多种手法,可以显著地增强钢琴作品的意韵。此外,在钢琴音乐创作实践当中,不仅可以尝试融合各类“中国风”元素,还可以模仿各类戏曲的伴奏乐器,将传统戏曲艺术与钢琴艺术相结合,赋予钢琴作品更为丰厚的底蕴。比如,音乐家谭盾在创作钢琴作品《看戏》时,就借鉴了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当中的部分片段,通过模仿锣鼓演奏的方式,将音乐的开端、高潮以及最后的结尾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从而赋予作品极为鲜明的民族化色彩。

(二)唐代诗歌元素的具体运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唐诗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代司空图所编著的《二十四诗品》,集中讨论了与唐诗相关的美学问题,对各类唐诗的风格特点进行系统总结,并归纳为二十四种不同的类型。司空图的这种研究方式极具创新价值,不仅促进了我国诗歌的发展,也丰富了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在钢琴音乐创作实践当中,汲取唐诗元素并合理地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钢琴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家林华在创作钢琴音乐时,通过前奏曲及赋格钢琴曲,以音乐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二十四诗品》当中各类诗歌的风格特征,为现代钢琴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比如,其中的《典雅》主要采用十二音作曲的手法,表现独特的中国诗歌风格。音乐家通过优雅的旋律,来展现传统诗歌丰厚的意蕴,带给听众美的感受,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传统诗歌巨大的艺术魅力。

(三)地方民歌元素的具体运用

地方民歌同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钢琴音乐时,创作者可以对民间舞蹈、民间歌曲进行加工整理,获得相关的音调片段,再用于创作钢琴音乐,从而塑造出更为鲜活的音乐形象。比如著名音乐家王建中,在创作《云南民歌五首》时,就借鉴运用了部分云南民歌的音乐元素。其中第一首《大理姑娘》,采用了白族民歌的旋律,第二首《跟哥》,取材于云南民歌《送郎》,王建中以传统的民歌为基础,采用复调的手法,通过双手弹奏同样的旋律,形成应答的效果,仿佛是一对情深意浓的恋人在相互唱和。第三首《猜调》则借鉴了云南彝族民歌的表现手法,作者在乐曲当中还加入了大量的不协和音,来表现彝族民众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第四首《山歌》将民歌《赶马调》作为乐曲的主旋律,整首乐曲的节拍变化较为复杂,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最后一首《龙灯调》,同样来源于民间歌曲,作者通过巧妙地运用地方民歌的旋律,来描绘和展现普通民众耍龙灯时欢快热闹的情感。王建中正是在整理和研究地方民歌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而通过钢琴艺术的形式,体现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从而赋予钢琴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古典音乐旋律的具体运用

我国的古典乐曲十分注重旋律的横向变化,在声乐表现方面以单声为主,注重不同音乐线条之间的衔接,这种音乐创作理念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古人认为,礼乐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还能够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我国传统音乐在旋律方面注重“中正”与“平和”,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之后,逐渐形成以单声为主的审美理念。这种观念既增强了传统声乐的特色,又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尽管我国传统音乐在单声横向思维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相较于钢琴音乐,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和声和织体方面长期处于劣势。所以,在创作钢琴音乐时,可以适当地继承传统音乐的旋律特点,选取部分经典的民族音乐旋律,作为乐曲的主体,同时加入纵向的和声以及丰富的织体变化。这种方式既可以保留传统音乐的特色,还可以展现钢琴音乐特有的魅力,融合二者之优势,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优秀作品。比如,音乐家王建中在创作著名的钢琴作品《彩云追月》时,就以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作为主题旋律,同时采用七度和弦、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让乐曲变得更丰富立体。再比如,著名钢琴曲《平湖秋月》原本是一首传统器乐曲,乐曲本身的旋律自然流畅,描绘了江南动人的风光以及极具诗情画意的夜间美景,充分地表达了原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家陈培勋以传统民间乐曲为基础,将其改编创作成钢琴音乐,在保留原有音乐旋律的同时,采用钢琴音乐多声部的形式,运用大量不同节奏的伴奏织体,对原曲进行精雕细琢,使其显得更为细腻动人,从而使之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当中的名作。

四、结语

我国钢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同时,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并且产生了一大批风格丰富多变的钢琴艺术作品,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钢琴音乐体系。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钢琴艺术的生命力变得更为旺盛,而且呈现出完全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对钢琴音乐的审美理念已经发生变化,钢琴音乐创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同时积极地从传统文化当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努力地将两者融合为一体,才能创作出更多既符合现代受众审美,又能传达民族情感的音乐作品,使我国钢琴艺术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音乐家民歌旋律
音乐家,也爱花
艺术启蒙(2024年6期)2024-06-25 15:38:01
春天的旋律
广西农学报(2023年2期)2023-07-13 23:55:30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 01:32:20
姚铜(音乐家)
夜郎文学(2020年5期)2020-12-04 11:00:32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小小音乐家
小青蛙报(2016年15期)2016-07-26 01:59:08
7月,盛夏的旋律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1: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