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3-09-06 05:01:09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科导师课程体系

文/文 瑶 [广西艺术学院]

2020 年11 月3 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随后在两年间又陆续发布了《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福建省以“三度”聚“三力”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等通知和新闻,“新文科”的建设成为了全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改革、实施了30 余年的“导师工作室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即如何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文科”的挑战

《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提到,要达成“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的共识,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完成“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在“新文科”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使其在新时代教育中焕发生机,是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当前遇到的挑战。

“导师工作室”制是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自1989 年开始探索的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方向。自1989 年起,美术系开始施行“美术教学责任班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于1993 年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经过10余年的人才培养积累,2000 年“美术创作课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广西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根据教育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精神,美术学院开始实行“工作室制”。工作室制是在责任班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学模式,除了具备责任班制的优点外,在此基础上有了更明确的创作风格导向,其教学风格导向被明确写进工作室的教学大纲。“工作室制”提出相对独立的、有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抓重点、抓拔尖人才的聚集培养。

导师责任制是对原美术系责任制班改革成功经验的借鉴,是长期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体改革的范畴。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室制改革成效明显,教学相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取得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兄弟院校和行业专家的肯定。

在迈入“十四五”之际,面对“新文科”建设任务的到来,“导师工作室制”也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有了新的改革与实践。

二、理论何以为“新”

“新文科”的最终建设目标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需要明确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总体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价值导向,以国家文化繁荣的需要为专业优化的前提。落实到“导师工作室”制,则是需要在这些基本前提和条件下,实施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的改革。

第一,改革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推进美术类实践课程思政建设。导师工作室改变以往注重培养学生绘画技巧的教育观念,加强其在思政、德育方面的培养,加强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次,注重综合创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艺术教育规律对个性化的要求,使培养人才有更强的适应性,符合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需求。近年来,导师工作室倡导写生课程与红色文化考察结合,以画展促写生、促创作,这一理念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第二,聚焦应用型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导师工作室充分尊重导师的自主性,以导师的教学理念和艺术理念作为建设工作室的支撑。

艺术教育的规律要求相对明确的和一贯的艺术理念,责任制班、工作室制对人才的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充分证明了该探索是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责任制班和工作室制都强调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相对稳定的和成熟的艺术理念,不同的是,导师工作室更强化和突出了资深艺术家个人成熟的艺术理念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天资差异,打通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壁垒,在高年级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有能力的低年级学生可以提前学习和熟悉未学课程,从而打破单一僵化的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工作室制的改革,对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熟的文艺创作理念,在此基础上,才能适应“新文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

第三,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创新特色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不同的导师工作室,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以体现不同工作室的教学特色和创新特色。课程设置注重衔接,体现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贯穿创作教学和思政育人的意识,把创作教学和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基础课程中。近年来新开设或增加了与思政、创作育人相关的课程的课时,如作品分析、考察写生、专题创作课等。这些新课程使学生对进入创作前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内容素材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整个课程设置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各个学期,循序渐进,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作教学体系,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创作人才。

利用地缘优势特点,服务地区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培养方案。导师工作室模式注重与本区域人文地理资源的结合,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美术人才,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到培养方案的创新之中。通过实践考察类的课程建设,重点建设风景写生、风景创作等课程,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改革与实践途径

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观念的改革,实际上是对新文科育人体系的深耕,尝试从价值和内涵上为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融入新的理论,夯实美术创作类专业新文科建设基础。以上述新理论为基础,总结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拓宽改革与实践途径。

(一)坚持守正创新

继续实施专业工作室制和导师工作室制模式。1989 年起,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美术教学开始实施“责任班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若干名教师组合成责任班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专业教学。这一培养模式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的教学风格明确统一,教学理念得以始终贯彻,师生间互动交流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显著。2003 年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实行学分制的需要,在责任班制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2005年12月以知名教授命名的“导师工作室”正式建立,以导师为中心设置相对独立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按不同风格、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开展教学,以学生的专业发展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强化人才培养的特色。

专业工作室制和导师工作室制在30 多年的培养过程中体现出其优越性,充分释放了美术人才的创造力。在新文科的建设中,守正创新是一个必然的要求,从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经验来说,专业工作室制、导师工作室制就是需要稳固的“本”,在此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红色文化教育以及区域文化等新内容。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新文科建设意见指导下,构建适合于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强基础、突主干、显外延、重实践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方面,重视课程的整合和体系优化,对原有课程进行梳理,避免课程和内容的重复。科学合理地协调公共基础与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等不同类型课程关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先进的及效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改变纵向单一的课程设计,以纵向为主体,横向为辅助进行课程改革,体现不同课程的渗透和交融。减少室内教学课时,加强课外指导,增加整体实践课时数占比。促使课程的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三个模块互为补充,全面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把控艺术教育的价值导向,拓宽学生的视野,将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学术讲座、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艺术创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教学、研究、创作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术创新型人才。

(三)推进教学改革

在架构新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推动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当前绘画专业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倡导“创、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延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立异创新”的艺术教育理念。

以工作室、导师工作室制为示范特色教学范例,加强对经典作品的研习,将课堂和自然写生、文化调研等结合,开展对学生个别辅导,以求得美术教育“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漓江画派”着重写生考察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广西人文地理为主要艺术形象的写生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对社会公开举办写生汇报展,达成“以展促学”教学目的的同时,也向全国展示广西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地理资源。

(四)搭建实践平台

加强创新实践能力是新文科育人体系的培养方向,其途径在于积极搭建校内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立完整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训实践提供基础保障。

首先,在校内注重传统艺术教育和现代技术的融合,采取“集中投入、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硬件建设原则,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优先投入经费用于实验室设备建设和校内共享实验平台建设。集中利用资金,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科学安排实验室的上课时间表,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等,能够有效地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其次,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挖掘、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的资源,广泛开辟实习基地,紧密联系由中小学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媒体以及风景区等单位组建的实习基地网络,有层次、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实践。

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美术类专业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要以主动开创的精神,积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新文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相关理论的探索不仅可以从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等学科层面交融展开,也可以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进行内涵式的思路转变。

从专业工作室制到导师工作室制,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30余年的培养经验。面对新文科、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也将尝试从学院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创新平台方面着手改革,构建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跨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与文化要求的美术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导师课程体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V eraW an g
导师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孙文科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