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维度变化与提升

2023-09-06 03:55顾志庆
记者摇篮 2023年3期
关键词:智媒网民媒介

□顾志庆

一、研究背景

2022年底,“科技与狠活”话题席卷整个网络,引发全网关于食品安全的讨论,一时间关于食品安全的“焦虑”情绪在网民中迅速传播。针对这一传播现象,关于网民“媒介素养”的讨论,再一次成为业界谈论的热门话题。“科技与狠活”这一网络梗源于某网红录制的短视频,其从2022年8月,陆续发布一些争议食品制作过程的揭秘视频,如明胶片混合糖浆制作燕窝、没有牛肉的牛肉丸、香精蜂蜜等,在短短20 天内涨粉450 万,引发全网关注。

食品添加剂相关问题引发众多网民的恐慌,网络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方赞扬该网红是黑心商家添加剂的揭秘者,将他捧上天;另一方则认为他夸大其词,为了流量哗众取宠,故意“贩卖”焦虑。客观来讲,这个事件一方面确实让不少网民更加关注食品添加剂问题,提升众多网民食品安全意识,另外一方面,由于此次网络事件的发酵以及不可控的发展,导致他本人遭到不小的网络暴力,其注销账号并退网,同时也让部分商家遭受巨大的损失,如某生产企业被声讨,其市值蒸发超400 亿元,事后证明该企业产品的生产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的,并没有违法违规。笔者认为,实际上,不管是该视频博主还是该食品生产企业都遭受一定程度的不白之冤,究其原因,网民的“媒介素养”问题确实值得公众反思。

针对这起网络事件,作为主要推动者的网民,其行为模式以及信息传播的规律都值得探究。网民如何理性对待网络事件、如何科学分辨网络信息、如何科学参与其中,都是值得分析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一个核心议题便是“媒介素养”。那么何谓媒介素养?简单的理解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如何选择的能力(Ability to Choose)、如何理解的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如何质疑的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判断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如何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考和辨别的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

媒介素养的核心,应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受众自我认知,受众作为信息接收者,其自身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着各自接收信息的目标和动机;第二,媒介属性,主要是围绕媒介本身相关特征及认知;第三,专业技术,主要是指各种媒介的使用技能,同时也包括对信息的分析、提炼、辨析等能力。综合来讲,就是网民面对各种信息要有提炼能力、辨析能力,能够分清楚“媒介信息”和“真实世界”,合理吸收应用信息,而不是被信息轻易地“欺骗”和“摆布”。

二、媒介素养与媒介教育

1.“泛娱乐化”语境下媒介素养维度变化

自从电子信息技术时代到来,信息传播不再单纯以文字为主,而是以图片与视频为主,将人类推向视听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将人们带入全新的世界,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大众文化充斥商业与娱乐,“全民狂欢”“娱乐至死”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数字技术让全民沉迷于纸醉金迷的娱乐狂欢之中不能自拔,网络上的信息和文化呈现出“泛娱乐化”的倾向,甚至一切皆可娱乐,“眼球经济”“流量经济”成为经济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需要网民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数字时代提供的媒介体验,从初级视听体验过渡到沉浸式的智能体验,“这个时代的媒介以社交媒体、移动媒体以及逐渐成熟的镜像虚拟媒体为主,呈现智能化趋势,它给人们提供所有感官体验的虚拟复制,给人前所未有的从心理到生理的全方面体验”,人们在这种体验中更加难以自拔。

麦克卢汉就曾指出“媒介是万物,万物皆为媒介,而所有媒介都是人体某种器官功能的延伸”。当下的数字时代,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媒介全方位的感官体验逐渐替代人的感官,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让人看得更远,听到更多声音,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替代人们去思考。人类活在“信息茧房”里逐渐失去思考能力、辨别能力、质疑能力,这也是当下社会谣言更容易发酵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科技与狠活”事件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呈现病毒式传播的,因此,网民急需提升“数字化素养”。

网民的媒介素养应该从初级的视听维度转变成更高级的全感官体验维度,这种维度主要体现为“数字化素养”。较高的媒介素养要求不光从视觉、听觉上辨析网络信息,还要在沉浸式、智能化的体验中学会理性分析与抽离。大量的丰富的数字化信息内容,填满人们的头脑漏洞,让人无法深刻思考,久而久之人们会信以为真。各种各样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且情绪化的视频,影响人们的情绪,鼓动人参与到传播谣言的队伍中来。网民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尤其是提高“数字化素养”,如何在谣言面前保持理性与冷静,值得探讨。

2.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普遍不高,接触媒介的时间普遍较长,也存在着使用媒介“泛娱乐化”倾向、对媒介信息的分析能力普遍不足、筛选与分辨能力普遍不高等问题,很容易受到谣言或者其他不良信息的影响,亟须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显然是必要的,也是最可行的,目前为止,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一些高校作出了表率,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提供了很多经验。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甚至开始招收“媒介素养教育”的博士研究生。

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从整体来讲,媒介素养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念陈旧,没有考虑当下智媒时代媒介新的变化和特征,所以媒介素养教育往往效果不好;第二,部分高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以兴趣课、选修课为主,或者是将其放到课程思政教学里,多是“填鸭式”的理论教学,缺少实践认知,导致学生一知半解。

三、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2022年8月发布的《第50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

由此可见,公众接收信息主要渠道是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使其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和高效。除了获得必要的生活信息外,大量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信息也悄无声息地涌现出来,如各种低俗娱乐信息、猎奇的社会新闻、粗制滥造的广告信息等,还有大量对社会有直接危害的谣言。

1.从教育抓起,提升媒介素养

现在的网民实际上生活在由信息组成的“过滤气泡”里面,“过滤气泡”的概念由伊莱·帕里泽提出,他认为:“网民接收到的信息,是由各种智能媒介或者APP经过计算过滤后的气泡,人们包裹在气泡里面,只能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社交、购物、阅读信息,都是过滤后的信息”,民众被紧紧包围在里面,以为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全部,实际上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久而久之,对事物的认知就会更加自我化、片面化。在整个网络舆论场中,学生群体规模较大,也是将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会在很大程度上拥有未来舆论场的话语权,如果能从学校里就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将有利于整个信息环境的净化。如果学生能成为网络世界的理性发言者,就会减少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当下媒介环境显然已经发生新的变化。数字时代的到来,使智能媒介成为当下的主流媒介,媒介已经从单纯的视听形式“进化”成全感官的体验,媒介具有了更强的主导性与控制力。网民更容易被媒介的负面影响所影响,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更多,面临的挑战更大。

高校自然要有新的方案和对策,单纯依靠简单的思政教育或者选修课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无论是从量还是质来说都不能满足要求。笔者认为最可行、最实用的措施就是全面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地位,将媒介素养教育打造成高校必修的通识课程,与《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具有同等地位。智能媒介的挑战还在继续,元宇宙的媒介生态又摩拳擦掌地准备着下一轮的变革,未来的媒介生态将更复杂,更具挑战性,只有让高校等教育的重要阵地更加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未来全体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才成为可能。

无论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媒介素养通识课都必须具有实用性,要从实践出发,到实践中去。当下的媒介素养教育不能再重复“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应该从实际案例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程设计上,应该从能力层面、认知层面、参与层面三个维度建设。在内容上,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根本落脚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里面还需要加入心理学内容,以帮助网民摆脱对数字智媒的心理依赖,这是针对当下媒介素养维度变化所作出的应对方案。

2.政府与媒体深度合作

政府机构作为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组织存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能够在平台监督、信息管理、引导舆论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了解当下媒介环境,除了做好官方的宣传与引导工作,还要组织社会民间力量共同承担媒介素养教育与宣传的任务。这种社会民间力量主要是指各种媒体及相关组织。

媒体应始终把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作为自身的社会责任及义务,在这方面积极作出自己的努力,在传播信息时不刻意误导受众,坚守媒体人的道德底线,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向社会传递正能量,面对各种谣言时要积极引导民众,发挥“把关人”的基本职能。作为媒体平台,应该增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建立科学严谨的信息传播与审核机制,从源头上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

3.不断强化媒介素养的自我建构

作为网民同样要有媒介素养的意识,积极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媒介认知水平,将道德素养作为首要素质,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权威媒体、学者名人以及学校组织的媒介素养宣传和教育活动,自觉提升媒介素养,加强认知建构。网民要有学习意识和自律意识,不断学习与媒介素养相关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抵制不良媒体信息,对智能媒体上的信息有理性的判断和认知,减少对网络信息的过度依赖,勤于思考,敢于批判和质疑。

作为网民,应该建立“数字化素养”的培养意识,应该具备媒介认知素养、信息筛选与新媒体技术素养、智媒素养。

具体为:

第一,媒介认知素养。

主要是指对媒介的认知和掌控能力,能够掌握媒介运作规律和技巧,掌握各种媒介的传播技巧和特性,能够熟练运用并获取有用的信息。

第二,信息筛选与新媒体技术素养。

主要是指能够掌握智媒时代最新的技术,比如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信息归纳和检索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在充斥谣言、虚假信息、诈骗信息的网络环境中,迅速找到真相和答案。

第三,智媒素养。

当下数字时代,媒介生态越来越智能化,身处智媒生态的“拟态环境”中,应该正确认知其特性。智媒素养是指人们面对智媒生态的超感官信息冲击,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面对精密算法的“气泡过滤”“信息茧房”现象能保持清醒头脑。

四、结语

智媒时代,数字科技让很多现代网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大量不良信息及谣言影响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有必要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面对不良信息和谣言,不光要及时引导和处置,更重要的是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帮助其正确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然而,数字化的智媒时代,媒介素养也由初级维度转变成传播媒介的视听维度,现在又发展成为需要全感官体验的数字维度。媒介素养的提升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提高全民认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重视,高校可将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到通识教育的高度,开设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还要以实践为主导,融入课程思政,辅以心理学,全面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度与实用性。除此之外,政府与媒体要积极合作,净化媒介环境,宣传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网民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完成对媒介素养的自我提升与建构。如此,全方位多维度的共同努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全民的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智媒网民媒介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书,最优雅的媒介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