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叙事中主流媒体话语的守正与创新
——基于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

2023-09-06 03:55□牛
记者摇篮 2023年3期
关键词:舆论工作

□牛 锐

一、站位高,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首要的就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有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坚持党性原则。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闻舆论工作要把党性原则作为根本原则,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例如,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通讯《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是新华社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推出的重磅文章。该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大事要事,把党的百年奋斗与新时代的辉煌成就有机贯通起来,全景式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光辉历程,其中,“三农”工作始终是其叙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走向复兴”这部分,文章从科技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维度勾勒了党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的伟大实践,讲到了贵州黔西市化屋村的苗绣产业、福建沙县俞邦村的沙县小吃产业、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的农业技术发展,把乡村的一桩桩小事,作为关系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大事,既体现了“四个意识”,又彰显了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神圣职责和根本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改革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做好新闻工作最根本的导向。例如,获得一等奖的重大主题报道《摆脱贫困》,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重大主题宣传节目,节目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恢宏历史。节目扎根于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村,并把巩固攻坚成果这一底线任务融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叙事中。例如,第八集《再启新程》讲述了一个个乡村家庭脱贫摘帽,走上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路。贫困学子在精准脱贫政策帮扶下顺利进入高校学习,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实现就业,大山深处的绣娘走上国际时装舞台展示传统技艺。这些温暖而具体的故事,为发展机会更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作了生动的注脚,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激发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站稳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讴歌人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动指针。新闻报道要彰显我们党的为民情怀,反映各族人民的时代风貌、愿望呼声,为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例如,获得一等奖的融合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是央视新闻推出的时政融合创新作品。这条片长为3 分43 秒的短视频创新时政语态,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年的足迹,把碎片化传播和情绪传播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彰显了大国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片子串联起一幅幅乡村生产生活画面:庄稼地里饱满的麦穗、毛豆、花生,村民家中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热气腾腾的灶台、宽敞现代的居室,村庄里平坦的柏油路、绿树掩映的村居环境,乡村校园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孩子们朝气蓬勃的笑脸。于细微处见深情,将人民领袖爱民为民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内容优,弘扬主旋律振奋精神

内容建设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加强内容建设,要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提升内容品质、丰富内容表达、强化内容创新,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坚持正面宣传。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是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正面宣传不是堆砌材料,也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用心用情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主流,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例如,获得一等奖的系列报道《沿着高速看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庆祝建党百年推出的大型行进式主题报道。节目以中国高速路网为经纬,在行进中串联起红色历史、乡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时代元素,展现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伟大变迁。如第四期介绍包茂高速时,重点介绍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发展苗鼓、苗绣、茶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同时,传承创新瑶族传统民俗表演,农业发展与文旅产业融合相得益彰;广西全州组织少先队员在凤凰嘴渡口缅怀血战湘江的革命烈士,赓续红色血脉。节目把百年辉煌的宏大叙事,落脚在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使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形象具体、可感可知,展示出乡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坚定了人们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决心。

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热点,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面。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统一,既勇于反映事实、揭示真相,又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好改革开放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例如,获得一等奖的舆论监督报道《“东北黑土保护调查”系列报道》是新华社为保护东北黑土地、捍卫粮食安全推出的舆论监督作品。记者深入中国黑土核心区,通过暗访、调查等方式,厘清了疯狂盗采、售卖黑土的产业链。记者还深入采访了各界干部群众、权威专家,找出了黑土盗卖产业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位。这组作品刊发后,引发中央和地方高度关注,“黑土地保护立法”“禁止盗挖、滥挖和非法出售黑土”等建议被中央、地方采纳,有力推动国家黑土地保护法出台。这组作品针对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调研报道,大胆地揭露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体现服务意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导向。新闻报道要把中心工作下移,把焦点对准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例如,获得一等奖的新闻专栏《村村响大喇叭》是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潇湘之声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建设的品牌栏目。栏目通过湖南2.7万多个村级广播室的40 多万个大喇叭,传播党的声音,讲解基层工作者和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术。该栏目开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质量发展”等板块,宣传中央精神;开设“惠农资讯速递”“科学农事”等板块,根据生产农事及时推出科普专题,邀请专家在播种时介绍良种选择、下种时间等种植技术,在生长期提醒加强农作物防虫,在“双抢”期重点讲解农机安全等;开设“榜样力量”“新风乡村”等板块,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培育文明乡风。该专栏用群众的语言,讲述群众关心的话题,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打通农村宣传科教“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提升文明素养,有力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三、重创新,主题报道常做常新

创新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主流媒体发展壮大、增强舆论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创新不仅体现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面,也体现在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方面。要以创新保持新闻宣传的生命力。

1.理念新

理念创新是开创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的先导,要勇于解放思想,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让新闻工作实践体现新发展理念。例如,获得一等奖的新闻专题《老表们的新生活——鸟哥“打”鸟》,是江西卫视推出的新闻专题节目。记者走进乡村,寻找和传统农村不同的农村新职业、新身份、新业态,讲述脱贫攻坚的乡村智慧,记录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节目第二集《鸟哥“打”鸟》讲述的是江西婺源县生态变美、珍稀鸟类增多,农民因此成为职业“鸟导”,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这段8分25秒的短片,用主人公余鹏海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位农民从贫困到致富的发展过程、认识变化以及心路历程。从放下锄头到拿起望远镜,从连字都认不全到自学认识全国近一半的鸟类,从英文零基础到带着国外观鸟爱好者四处拍鸟,节目运用反差视角,在强烈的对比中,彰显了个人之变、社会之变、时代之变。可以说,这是新发展理念在农民个体层面的实践、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也是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实践。

2.内容新

内容创新是主流媒体面对传播环境变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根本所在。如,获得二等奖的系列报道《稻乡澎湃》是大连广播电视台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创作的系列纪录片。该片采取跟踪拍摄、交叉叙事的方式,呈现了辽南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对富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探索。与许多采取先抑后扬叙事方式的新闻作品不同,直面层出不穷的问题是该片的显著特点。片中反映了各种类型的难题,如传统渔村因海洋渔业资源枯竭难以继续捕捞,农民投资养河蟹却遭遇蟹苗水土不服,姜农因疫情造成的海运价格上涨而失去海外客户,农村发展之难引人深思。在此基础上,作品以白描的手法展示新农人走出困境的努力,刻画了有勇有谋、追求进步的新时代农民群像。

3.手段新

随着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传播方式、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推动内容与技术深度契合。具体到新闻报道中,就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新闻内容产品化,创作更多优质的融媒体产品。例如,获得二等奖的融合报道《稻子熟了》是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手绘长图+H5互动+短视频的形式推出的融媒体产品,讲述了袁隆平院士把“在中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故事。作品以手绘长图为线索,插入记者深入天津、山东、新疆、湖南等地乡村拍摄的短视频,记录农民在盐碱地上种植“海水稻”的实践。片中还加入多处互动元素,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相对于传统的“策采编发”模式,创作团队创新使用“分组互动创作”模式,实现了生产方式、阅读方式的变革。

四、编校严,严守质量红线

质量是评价新闻产品的硬性指标,质量第一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要本着对受众、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健全新闻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切实提升采写、编辑、校对、印制、刊播等各环节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更好肩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任务。

文通字顺无差错。一般而言,语言文字方面的差错主要包括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文字差错,成语使用不规范、词语搭配不当等词语差错,语句杂糅、成分缺失等语法性错误,以及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数字、拼音、外文、计量单位、格式等差错。根据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实施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报纸期刊的内容、编校、出版形式、印制质量均合格,才能被评价为质量合格。其中,对编校差错率的要求是不超过万分之三。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细则》明确了评选要求,详细指出表述有误、词序错乱、成分缺失、指代不明等错误类型,并规定作品中出现3 次(个)以上不同类型差错的,不得获奖。可以说,提高编校工作质量,保证作品无差错,是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硬性指标。综观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不仅文通字顺,很少有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而且字斟句酌,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精益求精的态度。

事实准确无硬伤。相对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避免事实性错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事实性方面的差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息来源不清晰、不准确、不权威,引用的社会调查结论不科学,使用的资料过时、本身就存在错误,甚至使用来源于网络的失实资料;二是新闻基本要素不准确,主要涉及构成新闻事实的地名、人名、职务、组织机构名称、时间、地点、数字、计量单位等;三是新闻内容存在虚构、夸张、偏颇、违背法律规定等情况。根据第32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审核细则,对参评作品的审核主要包括政治导向、事实性、专业性、语言文字、音视频五个方面的错误。具体到事实性错误,主要审核新闻要素以及相关历史、背景、数据、解释性材料等的准确性,行文的逻辑性,表述的准确性等。

五、结语

综观第32 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都在保证事实准确性方面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对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引用,还是新闻要素、历史文献的核实,都力争精准,彰显了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

猜你喜欢
舆论工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工作,爽飞了?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