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燕南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发布第18部官方年度报告——《2022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记录行业发展轨迹,展示分析了2022年以来广播电视全媒体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问题和新趋势。
主题主线宣传创作声势贯通全年。围绕主题主线,全国广电系统精心策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二十大时光”专栏,组织“这十年”系列报道和特别节目,重点推出《思想耀江山》《黄河安澜》《时间的答卷(第二季)》等一批理论节目、纪录片、文艺节目和《大考》《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等一批主题电视剧。创新开展短视频“首屏首推”工程,全年推送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短视频888部,总播放量超过173亿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展现冬奥盛况,平台跨媒体总触达受众628.14亿人次,超出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总和。共播出电视剧879部、文艺节目1096档、纪录片967部、动画片626部;全年上线网络剧数量171部、网络电影380部、网络综艺431部、网络纪录片318部、网络动画片776部。其中,现实题材在已发行电视剧和已备案重点网络剧中的占比分别达到80.63%和72.49%,成为当前剧集市场主流创作方向。
大视听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态势明显。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2419.34亿元,同比增长8.10%;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首次登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0668.52亿元,同比增长10.29%。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业务新模式仍是增长驱动担当。网络视听超过即时通讯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2022年收入4419.80亿元,同比增长22.95%,占实际创收收入比例达41.43%;新媒体广告收入大幅上扬,达到2407.39亿元,占广告总收入的72%,成为广告投放主阵地。
大视听产业链不断延长,技术服务、游戏、主题乐园及衍生产品等其他创收收入1243.99亿元,同比增长1.58%。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带动作用凸显,28个国家级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营业收入和应缴税金同比增长16.54%、24.07%,吸纳就业超过20万人。同时,行业各主体积极参与和大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视听+”产业规模和边界不斷扩大,形成另一个万亿级产业新版图。
“未来电视”战略部署稳步实施。全国广电系统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实践和融合发展应用。2022年广电总局共发布13项行业标准和技术文件,批复设立高新视频互动场景创新等4个广电总局实验室。传统频率频道加速推进专业化、精简化、高清超高清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进程,近两年,经广电总局批准已先后撤销130多个频道频率,其中2023年撤销频道频率20多个;截至2023年3月,全国已经开通1085个高清频道、8个4K频道、2个8K频道。智慧广电技术体系、实施路径和迭代升级策略进一步完善。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亿户;高清和超高清用户1.1亿户;智能终端用户3745万户,同比增长12.63%。广电5G网络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3年5月,“192”号段用户数达到1300万,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基本完成,广电网络开启了“有线+5G”融合传播新格局。“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的新模式不断拓展,人们正在由“看电视”逐步转变为“用电视”,广播电视服务智慧化态势已成为新常态。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顺利完成四川、浙江、云南、安徽、湖南5省12个县(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补齐短板,创新实施惠民工程建设,基本完成10个省97.11万户民族地区机顶盒推广普及项目,有序推进6个省(区)61个县(团场)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5个省18个市级广播电视台实施市级广电融合提升工程。积极推动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5大应用场景+3大服务类型+N种业务模式”的框架体系。
截至2023年5月,全国已建成应急广播国家平台1个,省级平台14个,市级平台97个,县级平台1329个,乡(镇)级前端1.9万套,村(社区)级前端22.4万套,新增5.7万套,覆盖应急广播终端3791万个。“公益广告、节目+消费帮扶”“短视频+消费助农”“直播+带货”等成为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新常态。
全媒体国际传播效能进一步提升。围绕元首外交和重要外事活动精心策划视听交流、主题展播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致贺信。品牌工程项目不断优化,2022年,新开办“电视中国剧场”4个,剧场总数达62个,覆盖3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视听节目以亚洲为中心向全球发行和传播,2022年,我国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其中,电视剧出口约占中国视听节目出口总量的2/3。网络视听平台成为对外传播新亮点。“爱优腾芒”等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国际版均已覆盖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三体》等优质节目屡屡成为海外市场的爆款。截至2022年底,爱奇艺海外会员数涨至1.2亿,腾讯视频海外总用户数超过1.8亿,芒果TV国际版APP海外用户1.11亿。
党建引领、队伍建设、综合治理有力有效。全国广电系统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行业整体生态更加良性、有序、健康。行业治理“建”“管”结合,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的政策超过30个,大视听治理政策协同化融合化趋势更明显。“十四五”时期人才、应急广播、电视剧发展规划和科技中长期计划等文件陆续印发;广播电视机构和广告、短视频、“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网络直播、网络主播等管理进一步加强。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建设并举,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0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51.79%,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6.36%。持续锻造听党话跟党走、专业化复合型、有担当肯实干的广电铁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广电工作标定了新方位、新坐标、新维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广电行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步入新时代新征程,广电行业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变化,既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需要在工作中因时因势调整应对。
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乌克兰危机延宕发酵,从现代战争特点来看,舆论战线呈现更广泛、更隐蔽、更复杂的特征。广电具备生产好故事的土壤、讲好故事的本领、传播好故事的渠道,然而行业力量还没有形成合力,国际舆论议题设置和引导能力、海外用户需求研判能力、互联网主战场作战能力亟待提升。
技术革命催生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元宇宙、Web3.0、AIGC等新概念、新应用层出不穷。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包括大视听在内的各行业发展都带入到相同的平台竞争、生态竞争、体系竞争、高频竞争新阶段,新技术应用的风险也在不断提升。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广电与数字信息网络前沿技术天然相生相伴,大视听将日益成为各行业的能力底座,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贡献新的更多价值。
视听内容和服务需求产生深刻变革。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收入结构、用户构成、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新变化,传统的“观众”“受众”已转化为视听全媒体的用户以及大视听产业的生产者、消费者,人们期待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视听产品与服务。从用户关注度看,短视频进一步向全体网民渗透,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1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超过2.5个小时,高于人均每日電视收视时长。从生产方式看,内容创作去中心化成为主要特征。全民创作、全民分享已经成为现实,2022年,B站拥有370万活跃内容创作者,较上一年增加45.2%。AI赋能内容创作时代到来。2022年,喜马拉雅AIGC内容日播放时长超250万小时。面对新的变化,行业还存在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对新需求响应不及时等问题,精准化服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行业发展还存在痛点难点。广电行业盘子大、形态杂,广电媒体历史包袱比较重,虽然近年来积极寻求破局之策,但从效果看,以台、网为主的广电机构新发展动力源还不明显,各主体自我造血机能的培育需要过程。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行业重塑发展,是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是善用优势,开拓空间。传播格局之变深度演进,但人们对优质内容的期待则更加强烈。置身全媒体时代,需要各主体充分利用采编播头部技能和内容创作核心优势,面向互联网主战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自我革新和自我重塑。构建正面宣传新格局,聚焦宣传核心,把二十大精神融入理论节目、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改变传统话语方式,打造更多具有年轻态、互动性、体验感的新闻产品,从“广覆盖”向“深入心”升级。构建新型国际传播格局,适配不同平台、不同地区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内容和服务,推动各类国际传播的主体协同配合,形成分众化、可聚合的大外宣格局。构建大视听创作生产格局,深化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重大主题组织规划和分类指导经验,带动全国视听内容创作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关注“短、小、微”创作趋势,推动新的内容形态持续规范、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以新应新,以变应变。广电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因科技创新而生,也随着科技创新不断发展。要构建以科技为内在驱动的新生态。全面融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深化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和广电5G协同融合发展为牵引,加强对算力网络、传输网络、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的规划部署和建设,加快生产、服务、监管等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建好广电数字技术的底座。要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新业务模式。打通数据大循环,分级分类分场景研制相关数据标准规范,促进数据治理现代化,激活和释放行业数据要素潜能。
三是做到供需匹配,精准服务。要抢滩视听新领域,拓展大视听服务场景。强化市场意识+互联网思维,打造具备持续优质内容生产能力、较强互联网运营能力,形成多个IP集群和带动能力的品牌型媒体,构建基于内容的文化产业价值链。要增进民生福祉,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广电公共服务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兜底式覆盖向普惠型公共服务转型,努力让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到跨屏、跨城、跨网、跨终端的高质量视听和综合信息服务。
四是坚持系统思维,协同发力。要大力推进业务协同,以需求为牵引,推动各级各类云网、媒资、渠道、平台、数据、用户等资源合作共享,实现规模化发展。要大力推进区域协同,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用好重点实验室、产业基地(园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行业各自发组建联盟等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优化关键生产力布局。要大力推进治理协同,以标准引领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和治理协同水平,将“大安全”理念深度融入广电视听工作各领域全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作者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编辑: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