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剑虹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健康管理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睡眠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常务委员,苏州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擅长老年性疾病、老年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以及老年危重症的抢救。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我们的头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和枕头打交道。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生活得无忧无虑时,常常用“高枕无忧”这个词。“高枕无忧”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单从字面看,可以理解为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就可以安心地睡大觉了。现实生活中,高枕,真的可以无忧吗?
69岁的张大伯在医院体检时被问诊:“每天睡眠怎么样?”张大伯满心欢喜地告诉医生:“我的睡眠质量可好了,我睡觉时喜欢垫2个枕头,这样每天都可以一觉到天亮,睡得可踏实了。”一段再平常不过的对话被有职业敏感性的体检医生听出了问题:“睡觉垫高枕头才能睡踏实?那不垫高枕头睡觉会怎么样呢?”张大伯如实回答:“可能是睡高枕头习惯了,偶尔平躺不垫枕头或者枕头较低的时候总是睡不踏实,频繁翻身,有时候还像有个人坐在身上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经进一步询问发现,张大伯已经吸烟40年有余,有高血压、糖尿病史,于是医生让张大伯在原有的体检项目上增加了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颈动脉超声、睡眠多导监测、心脏超声等多项额外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张大伯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极高危型,并患有缺血性心肌病、重度阻塞性通气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心功能不全。由此看来,高枕并非可以无忧,还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狐朋狗友”,而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表面看来很短暂,其实,它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积累”。从健康的人到无症状动脉硬化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从动脉硬化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却只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这短短的几分钟不仅仅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而且还使得一个个家庭瞬间从幸福美满走向痛苦和噩梦。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有“五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后遗症多,发病突然,来势凶猛,防不胜防。
不合理膳食、久坐缺乏身体活动、吸烟、过量饮酒、熬夜等是心血管代谢疾病急剧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这样的危险因素作用下,机体出现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各种基础疾病,并因此而出现全身的血管损害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后患者多会出现肺瘀血,晚上平卧时,肺瘀血更是加重。患者平卧时会出现胸闷症状,而高枕卧位因肺瘀血减轻而胸闷改善,致使患者会选择高枕体位休息。但这样休息治标不治本,反而容易忽视心脏发病前的预兆,让疾病持续进展。在某一次突然的诱因下,一次恶性心律失常足以导致该患者的猝死。而颈动脉及颅内血管狭窄,会使大脑各脑叶缺血,同时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下,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心脑的缺血缺氧症状,造成认知功能的下降。
像张大伯一样因睡觉姿势不对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患者并不在少数,那怎么样才是适合的姿势呢?对于普通人而言,最佳的睡姿应该是右侧卧位、双腿弯曲。右侧卧的睡姿可让人的肢体自然弯曲,体内脏器皆可处在自然位置,同时不压迫心脏,让肺脏自由呼吸,确保全身在睡眠状态下所需要的氧气供给充足,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睡姿要求就更严格,睡觉姿势、睡觉的倾斜角度都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高血压患者 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姿应为半卧位或侧卧位,可使用10厘米高的长方形宽大枕头,使头和肩部都枕上。枕头过低会使脑部血流量增加,导致面部水肿或充血;过高则会使头部供血不足,第二天感到头晕、头痛等不适,加重高血压的病情。
·冠心病患者 宜采用右侧卧位、头高脚低的睡姿。床可倾斜10度,睡眠时头高脚低,可使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减少,大大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休息。切忌左侧卧或俯卧。
·心肌炎患者 宜采取半卧位的睡姿,可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肺部瘀血,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有利于症状缓解与休息。
除了睡姿和睡眠习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须注意,刚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穿衣。清晨是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的高发时间,而最危险的则是起床的一刹那,又被称为“魔鬼时刻”。有研究指出,早晨起床后,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黏稠,容易发生栓塞,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约高40%。此时,患者躺在床上做深呼吸、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对于有午睡习惯的人,睡前不宜吃得过饱,午睡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除了睡得好,改变生活方式让心脑血管病大多数都是可防可治的。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
·合理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瘦肉等健康食物。限制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吸二手烟;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时等。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糖、血脂水平,如有异常,遵医嘱服用降脂、降压、降血糖药物,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飽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低糖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盐的摄入等。
·减少压力 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压力。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放松活动、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如有问题及时就医。
对于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不存在任何特效药。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症状,但不是人们恢复健康的救命稻草,疾病的控制不等于获得健康。成为自身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做了,心脑血管疾病才可能远离你,如此才能真的“高枕无忧”!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