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电影中的类芭比形象构建
——以《律政俏佳人》系列为例

2023-09-05 23:18:51冯奕涵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俏佳人伍兹艾丽

冯奕涵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芭比娃娃发售至今已成为玩具市场上的常青树,创造了不老神话。时至今日,芭比娃娃在全球玩具市场仍占有巨大市场份额,统计显示,美国女孩平均拥有10 个芭比娃娃。芭比娃娃拥有极其庞大的消费群体,遍布全球150 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秒钟可以卖掉2~3 个,年销售额达到60 亿美元。[1]

金发碧眼、轮廓明晰、时尚自信的芭比娃娃成为美丽的象征,收获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捧,成为年轻女性的模仿对象。从妆容到身材,再到职业与生活方式,芭比娃娃超越了玩具本身,成为大众文化的引领者。

一、芭比娃娃形象的成熟与发展

1959 年,露丝·汉德勒女士创造的芭比娃娃,一经发售就得到了美国主流文化的欢迎,芭比娃娃拥有碧眼红唇,天蓝色眼影,身材窈窕、皮肤白皙。虽然芭比娃娃以女孩“丽莉”为设计原型,但当时芭比娃娃在儿童中反响不大,其主要购买群体是成年男性。因主要在酒吧等成人场所售卖,芭比娃娃被当作性玩具而非儿童玩具。芭比娃娃也受到了反对抵制,主要原因是作为儿童玩具的芭比娃娃,设计亮点居然是拥有成人女性的身材。设计生产芭比娃娃的美泰公司,否认对芭比娃娃的指控,并声称:“芭比娃娃是女性自己的玩具”,但当时能支撑这一说法的证据并不充分。在之后的30 年里,芭比娃娃朝着美泰公司构想的“芭比娃娃是女性自己的玩具”发展,做出诸多改变。

1959 年,芭比娃娃的宣传语是“漂亮芭比!”,1984 年,宣传语变成了“我们女孩可做任何事!”与“世界的信念掌握在一个漂亮女孩手里”。宣传语上的巨大的改变折射出美泰公司对芭比娃娃态度的变化,原本作为卖点的“漂亮”已经居于次位。[2]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鼓励女性走出家门走进职场,芭比娃娃拥有了行政套装和公文包;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芭比娃娃成为宇航员;进入信息时代,电子邮件成为芭比娃娃与朋友们交往的新方式。

美泰公司不断赋予芭比娃娃新的意义,把握时代发展的新思潮。20 世纪90 年代,新自由主义在英美迅速发展并向全球蔓延,经济得到相对发展,宣扬让“女性成为她们想成为的人”,使得女性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立场,追求自身权益的努力仍在继续。[3]芭比娃娃的设计者也紧跟时代发展,为芭比娃娃注入美国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即个人主义,使其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象征。不同于以往的玩具的单一化,美泰公司为芭比娃娃构建起小型社会:芭比娃娃拥有自己的名字,有恋人、家人、朋友、事业,喜爱粉色和桃心元素,热衷时尚。

随着芭比娃娃的发展,它不再是满足性幻想的儿童玩具,而成为引领时尚潮流,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玩具。至21 世纪初,芭比娃娃发展基本成型,她成为独立女性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二、真人电影《律政俏佳人》中的类芭比形象

《律政俏佳人》系列电影,第一部于2001 年上映,续作于2003 年上映,刻画外貌与芭比娃娃相似度极高的艾丽·伍兹在哈佛法学院、法庭、国会、家庭等方面寻找自我价值,打破刻板印象,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在欢笑之余给观众留下深思。

21 世纪初,与芭比娃娃形象相似的一批年轻女性进入主流文化的视野,这一批年轻女性的出现,体现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兴起的好莱坞小妞电影的主人公选择上。为迎合女性观众的需求,当代都市年轻的白人女性成为小妞电影中的绝对主角,一般为学生、小白领、时尚界小人物等。电影以女主追寻事业或者爱情为线索进行推进,她最初一定屡屡受挫,但她选择迎难而上克服这些困难。女主的形象与凭借善良和智慧克服困境、勇往直前的品质,“激励”了大多数的观众。[4]

电影选择什么样的形象、塑造什么样的形象,与时代背景、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影《律政俏佳人》在女主选择上契合了“粉红芭比”的形象,塑造了类芭比形象。芭比娃娃青春永驻,女主艾丽·伍兹有着金色浓密的卷发,喜爱明艳的粉色,年轻美丽夺人眼球;芭比娃娃身份多变,第一部中艾丽·伍兹是学校妇女联合会的主席,后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第二部中成为国会议员,反对化妆品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芭比娃娃是一个时尚达人,艾丽·伍兹了解每一季的时尚风向,穿着打扮讲究,有自己的风格;芭比是一个社交达人,艾丽·伍兹有自己的家族和宠物,有众多与芭比形象相似的年轻女性组成的三角姐妹会。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艾丽·伍兹的类芭比形象,使人们在欢笑之余,品味到女主形象中芭比文化的映射,以及宣扬女性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影片中采用多个特写镜头突出类芭比形象中金发、年轻、时尚、漂亮、粉色的特点。同时,金色和粉色两种颜色的大量使用,桃心元素的多次出现,塑造出女主艾丽·伍兹粉红芭比时尚靓丽、年轻漂亮的形象,将芭比文化灵活鲜明地映射在女主形象中。

三、类芭比形象的构建

(一)刻板印象的存在与打破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特质、品性和行为等固定化或模式化看待。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认知图式,它可以简化社会认知过程,使人们快速形成对相应对象的认知。[5]刻板印象在社会现实中存在,并投射出人们对某一群体的态度。其中,人们对类芭比形象的态度,可以从人们对芭比娃娃的态度中映射出来。

电影《律政俏佳人》系列将人们对于类芭比形象的刻板印象戏剧化,在艾丽·伍兹身上体现出来。艾丽·伍兹因为类芭比形象受到各种歧视,多次被笑称粉红芭比。因为类芭比形象,前男友沃纳以及哈佛的学生、法庭上的律师、法官、陪审团对艾丽·伍兹都抱有成见,认为她漂亮且胸大无脑。在沃纳眼里,艾丽·伍兹只是个金发碧眼、性感肤浅的粉红芭比,故因这样荒诞的原因选择分手。在他看来,艾丽·伍兹是一个没有深度,只懂得时尚,不学无术的年轻女郎。如果他未来从政成为议员,身边的伴侣是漂亮但不聪明的粉红芭比,选民可能认为他是一个肤浅无脑的好色政客,对芭比娃娃的刻板印象促使沃纳与艾丽·伍兹分手。在艾丽·伍兹决定去哈佛大学法学院时,她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他认为美丽时尚的女儿和枯燥无味的法学院丝毫联系不上。进入哈佛法学院后,艾丽·伍兹并没有如期待的那样被沃纳重新接受再续情缘,而是被劝说她不够聪明,无法融入哈佛这样群英荟萃的名校。“战胜了野蛮的并非智慧,而是没有头脑、照顾不了自己的那种女性品质。”[6]

而《律政俏佳人》系列尝试着打破这一刻板印象。社会认知双加工理论认为,由于对认知资源依赖和意识参与的程度不同,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可以分为外显的意识参与的控制性加工和内隐的无意识的自动化加工,这使得社会认知领域的刻板印象研究转而分开探讨外显和内隐两种机制。[7]外显刻板印象是那些人们能够意识到并明确表露的对某群体的观念。内隐刻板印象是人们意识不到的对某些群体的看法和态度,并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金发碧眼、青春靓丽是艾丽·伍兹的外表,但绝不是她被刻板印象定义的理由。影片的情节设置上,有意识无意识地让艾丽·伍兹以不被看好的、以“刻板印象”的方式解决棘手的问题。如法庭上,艾丽·伍兹询问查特妮惨案发生当天的活动轨迹和具体事项时,查特妮回答是健身,烫发,回到卧室洗澡,因为洗澡听不到枪声。这理应是合情合理的表述,但艾丽·伍兹察觉到异常,她清楚地知道烫发后不能立刻洗澡,否则会产生有毒物质,在确认查特妮有多次烫头经历后,艾丽·伍兹获得了有力证据。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漂亮但不聪明的金发女郎是无法成为律师的,更何况平反一场冤案,艾丽·伍兹凭借她对时尚独到的见解,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难题。通过这些男性不具备的特质,以及被偏见对待的特点——美丽时尚,塑造出具有艾丽·伍兹个人风格的律师形象。类芭比形象的艾丽·伍兹在保留其原有特质的同时,找到了证明自己能力的方法。影片在用自身的情节发展向受众呼吁,使她们在凝视中意识到不必刻意迎合,不需要因他人流露出的刻板印象质疑自己,改变自己,“女孩方法”在男性主导的事件中一样受用。

(二)类芭比形象的构建

露丝·汉德勒女士创造的芭比娃娃,远远超越了玩具的定义,成为年轻女性的代表,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象征。芭比娃娃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对大众文化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8]在芭比娃娃出现之前的玩具娃娃,是以抚养者和被抚养者的关系与所有者建立联系,建构起“母女”关系,旨在对女孩进行生殖意义上的教育。而在芭比娃娃出现后,形象的信息被多元化地传递出来,直观上人们可以随意改换其服装、发型等。造型百变、追赶潮流都是合理的追求。这意味着,追求美丽时尚被视为人们正当的权利,女性可以成为漂亮且智慧、自信,拥有事业的独立女性。芭比娃娃构建起的小型社会,让作为玩家的女孩们不再是被单一地塑造为安静、贤妻良母的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己所在的小世界的主人[9]。

电影《律政俏佳人》系列中,艾丽·伍兹摆脱女性应成为贤妻良母的固有思维,突破对类芭比形象的刻板印象,通过不懈努力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以自己特有的风格魅力克服重重困境,融入名校,以对美发时尚的了解这样的“女孩方法”破解一桩棘手的杀人案。21 世纪初,芭比娃娃拥有“总统候选人”的新身份,代表美国妇女入主白宫。2003 年电影《律政俏佳人》续作上映,艾丽·伍兹在国会中历经困难,终获伙伴认同,成功发出提案。电影最大的功能就是教化功能,女主艾丽·伍兹的类芭比形象,对受众起到了启迪和教化的作用,使其意识到,那些不曾涉足的法律、政治等,也有用武之地。使其意识到,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完全可以平衡好职场与家庭、爱情与事业、美丽与智慧。她们在凝视中意识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寻求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

四、结语

类芭比形象在真人电影中出现,引领着受众向着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打破刻板印象,用不被看好的“女孩方法”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难题。类芭比形象在大银幕中出现,提高了芭比娃娃这一形象的宣传力度,使芭比娃娃成为更多受众的模仿对象。而芭比娃娃极端不现实的身材,制定了女性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引导人们朝着病态的方向发展,加重她们的身材焦虑与自卑心理,强迫着她们成为芭比娃娃那样“完美”的女性。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提到,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身体”是最为美丽、珍贵、光彩夺目的物品,它负载了沉重的内涵。[10]在芭比娃娃形象规训下的身体,是“女人作为影像,是为了男人——观看的主动控制者的视线和享受而展示的”[11],身体受到社会规训权力的影响“被凝视”“层级化”“指标化”,值得引起关注与深思。

猜你喜欢
俏佳人伍兹艾丽
同学的秘密
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大兴路径”
假小子蜕变俏佳人:风情万种是婚姻解药
百万美元
小狗究竟跑了多少米?
江南“俏佳人”
逛店新发现!
Coco薇(2015年4期)2015-08-17 02:08:40
“真准”
环球时报(2014-03-11)2014-03-11 04:25:24
传伍兹被老婆殴打破相
环球时报(2010-01-01)2010-01-01 10:38:09
伍兹车祸谜团重重
环球时报(2009-11-30)2009-11-30 11: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