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技法中的左手训练研究

2023-09-05 05:52谢光禹
心声歌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手型大提琴音准

谢光禹

自16 世纪末以来,大提琴这种乐器走过了400 多年的历史,它以浑厚丰满的音色著称,尤其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大提琴既是最常见的独奏乐器之一,在交响乐队中也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作为一种弦乐器,音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大提琴的演奏和学习中亦然,许多大提琴学生时常会受到音准问题的困扰,必须设法破解之。

一、左手手型

演奏大提琴时左手的手型应保持圆形,手指弯曲,犹如握着一个半圆形的球,手掌内空如山洞。演奏时左手的指尖接触琴弦,即指尖按弦。指尖按弦就是用手指顶端的肉垫部分按弦,不可过于靠近指甲,更不能让指甲碰到琴弦;当然也不能用指腹按弦,那样会使手指的第一关节瘪下去。在练习按弦之初,学习者的指尖会有少许疼痛感,这是指尖与钢丝琴弦摩擦所致,但是指尖的肉垫通过按弦的练习和刺激会逐渐长出一层茧子,增强指尖的肌肉和脂肪,尔后这种疼痛感便随之消失。这也是大提琴学习者往往左手的肌肉比右手发达和强壮的原因。

为什么一定要用指尖按弦呢?因为用指尖按弦有诸多优势,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动作有效,力量直接。我们的左手保持半圆形的状态,每个手指关节既不是松软干瘪的,也不是坚硬伸直的,而是保持自然地微微弯曲的状态,这样在按弦时利用手掌和三关节的力量把手指打到弦上,手掌的力量会非常迅速而直接地传导到指尖,并作用于琴弦上。如果用指腹按弦,那么手指的第一关节必然会有塌陷瘪下去的动作,这就阻碍了力的传输,自然也会严重影响按弦的速度。再者,如果是G 弦、C 弦这样的粗弦,是否也需要用指尖来按弦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样必须用指尖按弦,而且只要保持手型的准确,指尖的肉垫必然会按住粗弦。

二、保留手指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两个要点。

首先,左手的1、2、3、4 这四个手指一定要放在行将演奏的音符的上方,搭好手指的架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音准的把握度。例如:当演奏大提琴A 弦第一把位时,1、2、3、4 指分别演奏的是B、C、C#、D四个音,那左手的四个手指都应该准确地放在这四个音位置的上方,做好按弦的准备。本来,这是个大家都应当知晓的常识性的要求,但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误区。例如一些学习者喜欢将手指抬得很高,以为抬得越高按弦就越有力,实际上往往只顾着高抬指,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手指抬到什么地方去了,正因为没有在音的确切上方指头高抬,因此打下去的音也多半是不准的。还有些“害羞”的学习者,在演奏时会把手指藏在琴脖子后面,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这样的做法,既费时费力,也让人忍俊不禁。试想一下,当他在演奏一串音符时,每个手指都要历经从琴脖子后面移到前面、再按弦、又藏到琴脖子后面等一系列繁复的动作,这不仅使演奏的准确性大打折扣,而且演奏不了多久,手指就会产生倦怠感。

其次,不可随意地把按在弦上的手指松开。例如:在演奏C 大调的上行音阶时,C、D、E、F,指法是0、1、3、4,当演奏到E 时的手型应该是1、2、3 指分别按在D、Eb、E 的音上。然而许多学习者却喜欢随意地把1、2 指放开,有的微微离开琴弦,有的将手指抬得很高,远离了所按音的位置。在按到4 指的时候,有的学习者则把1、2、3 指都放开,甚至把1、2、3 指悉数靠拢到4 指的位置,形成一个四指并拢在一起的怪异手型,这些都会对手指的稳定性和音准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演奏下行音型时,问题就更加严重了:许多大提琴学习者会像弹钢琴那样,只按住要演奏的音,其它手指则全都放开并高高抬起。例如在演奏A 弦四把位G、F#、F、E 时,一些学习者在用4 指演奏G音时把1、2、3 指抬起来,直到演奏到F#的时候,才把3 指按在弦上,此时的1、2、4 指都处于悬空状态。笔者认为,这种“手指舞蹈”的演奏方式无疑是灾难性的。原因有二,一是无法保证良好的音准。如果一个学习者听觉很敏锐并有音乐天赋,却没有解决好手型的固定问题,那么即使他很刻苦努力,但反复练习的却是错误的按法,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无法达到所期望的良好的练习效果。二是浪费了许多手指力气。如果学会演奏时保留手指,我们所用只是分别抬指的力量,比如4、3、2、1 指的顺序,我们只是分别把4 指、3 指、2 指抬起来;而如果不保留手指,那就需要增加一个额外的按指力量,同样是4、3、2、1 指的顺序,要把4 指抬起并同时按下3 指,然后再把3指抬起并按下2 指,最后把2 指抬起并按下1 指。试想,如此做法岂不是要花上比保留手指的技法多一倍的力气吗?!

笔者再次强调,保留手指对大提琴演奏,尤其是对音准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

三、一把位手指

在大提琴的教学与演奏中,大多数人认为高把位的训练是重点和难点,如果能把高把位的音准练好,那么低把位音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是一至四把位的换把,还是高把位,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第一把位,最难拉准的也是第一把位,在学琴之初,一定要解决好一把位的问题。

一把位之所以构成大提琴学习与演奏的难点,就在于不管是成人用琴还是1/4 的儿童小琴,一把位的手指间距离都是比较大的,须充分打开手指才能拉准;然而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在自然条件下,在人的五个手指中,食指与中指之间是可以轻松打开的,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则难以打开较大的距离。可是在大提琴的一把位中,二、三指的距离是很大的,如果按人手自然机能来演奏,音准的概念就是空谈。因此,大提琴学习者一定要学会把中指和无名指充分打开;但是在练习这样一种违反生理特征的动作的初期,学习者会感到自己的二、三指之间有些撑,不太舒服。为解决好这个不适应的问题,笔者建议在学习大提琴的初级阶段,就必须让左手多做手指的辅助伸张操,将指关节之间的韧带拉松,从而让中指与无名指指尖可以随心自如地开合,从而破解中指与无名指的伸张问题。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练习,再演奏一把位上二、三指位置的音,就会如履平地,轻松愉快。

四、弦面角度

在大提琴的演奏中,需要特别注意弦面的角度问题。在大家通常认知的右手持弓弦面关系中,一般会分出10 个弦面,分别是A、D、G、C 四个单弦面,AD、DG、GC三个双弦面,ADG 和DGC 两个三弦弦面,ADGC 一个四弦弦面;在每个弦面中都要虑及弓与弦的角度关系,以及右手手腕、小臂、肘、大臂的角度。

笔者认为,大提琴的左手按指同样也有十个弦面,在演奏时一定要使左手的手掌、手腕和小臂保持一条直线的状态。手腕切不可向上拱起,也不能凹陷下去,这样才可以让力量畅通,顺利地传达到手掌和手指上,同时必须保证左手手型正确。例如:演奏A弦时,左手的肘部整个角度较低,无需抬得很高,也不能过低,大臂和肘部不可抵在腰侧,肘部要稍稍放松并微微抬起,要保证左手按弦正常,注意左手拇指绕琴脖子不可太紧,搭住一点点即可,同时一定要保持左手拇指的弯曲;当从A 弦移动到D 弦时,整个左手肘部须相应地稍微抬高,这样可保证左手手指在琴弦上方移动时,按弦位置仍保持标准的状态;演奏G 弦时,左手角度应抬得更高一些;演奏C 弦时,左手角度将达到最高值,整个左手小臂几乎处于水平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演奏C弦,使左手手指能在C 弦的上方自如地起落指。如果此时手肘位置过低,就会使手指离C 弦的位置较远,手指无法做到自如地按弦,左手手型也无法形成半圆形,手指会瘪下去,这样必然大大影响音准和发音。

因此,左手在演奏大提琴的单弦面、双弦面、三弦面乃至四根弦的时候,切不可单纯靠手指去够,而必须注意手掌、手腕、小臂、肘的角度,充分发挥它们的灵活性。

五、换把

1.换把的速度问题

很多大提琴学习者在换把速度的问题上持这种认识:换把速度有快有慢,而且换把速度与演奏作品的速度相关,即在演奏快速的乐曲时采取快速的换把,演奏较慢的作品时则换把速度比较缓慢。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提琴换把的关键要领就是要快,而且与作品速度毫无关联。快速换把可以使得声音干净、清晰和流畅,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速度的作品要求。因此,笔者建议,在大提琴换把练习之初,就要学会快速换把,这样在日后才能达到换把的了无痕迹。

2.换把的滑音问题

正确的换把应尽可能避免滑音的出现。这里笔者逐一分解一下换把动作,就不难理解上述观点了。例如:A 弦从一把位4 指的D 音,换到四把位1 指的E 音,换把是一个整体性的动作,即在一把位迅速换到四把位的过程中,整个左手的手掌、手腕、小臂都是一起运动的,在换把过程中左手手指虚按,但并不离弦,从一把位换到四把位后,迅速地将1 指按到四把位的E 音上,完成整个换把的动作过程。这里应特别注意,在换把过程中手指按弦是虚的。也就是说,在换把时既不能按得很实很死,也不能让手指离弦跳跃换把。因为如果按实换把,手指难以迅速地移动,导致换把的整个过程缓慢笨重,而且不准确,那样必然导致滑音的出现;另一种离弦换把是左手离弦,这种动作其实已经不能叫换把,而应该叫跳把位了——左手的手指像跳远那那样从一个把位跳到另一个把位。可想而知,这样做既没有把握,也换不准,跳把会让左手离开琴弦本身的轨迹,因此笔者主张换把必须是虚按换把。

3.换把的丈量问题

音乐教育家林耀基先生在小提琴教学中总结出一个口诀:“内心歌唱预先听,两手动作预先量。”笔者认为这在大提琴学习中同样适用:在换把位时要想把音换准,事先一定要丈量各把位之间、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并做到对这些距离了然于心,并形成手指习惯。笔者曾经见过一位学习者练习长距离换把动作,从A 弦一把位4 指的D 音,换到高一个八度拇指把位3 指的D 音,这位同学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练,仍然错多对少,换的音绝大多数都不准确,他自己也觉得郁闷和心烦。其实对于这位学习者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提前量好换把距离,算好音与音之间手指的距离关系,并牢记在心。比如可以事先找到拇指把位的A、B、C#、D,第一步是如何准确找到拇指把位的A 音。众所周知,四把位是E、F、F#、G,而G 音下面一个音就是A,因此可以先用拇指找准A 音,也可以借助A 音具有泛音的特质,找A 的泛音,找准A 音后再分别用1、2、3 指按在B、C#、D 音上面,注意保留手指,巩固好这个手型后,再来练这个长距离换把;换把时一定不能只注意一把位4 指和高把位3 指的音,而要注意一把位和高把位所有手指按弦的位置,特别是一把位换到拇指把位时,一定要抓住拇指A音的位置,也就是说拇指A 音位置弄准了,3 指B 音基本上也不会有大的偏差,如此练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再如从A 弦一把位1指的B 音,换到七把位3 指的B 音,这个长距离换把同样需要把距离量好。可以先找准七把位1、2、3 指的音,分别是G、A、B 音,1 指的G 音应该按在原来四把位4 指按弦的位置,因为四把位4 指和七把位1 指是同音;2 指的A 音,可以借助泛音来找准A 音,也可以借鉴拇指把位按A 音的位置,注意1 指和2 指的音是个大二度关系,量一下大二度关系的距离,左手1、2 指是要打开按弦的;3 指的B 音,也需要量好2 指和3 指的距离,因为也是一个大二度关系。2、3 指同样要打开按弦的手型,量好七把位手型距离后,就可以练习换把了。此时要注意从一把位换到七把位每一个手指的音都要按准,手型的架子一定要坚持摆好。

此外,在换把时很多大提琴学习者喜欢将手指挤作一团,这是个不好的习惯。他们在初学换把时,一般在换把前加了一个准备动作,把手指挤在一起,尽量靠近要换把的那个音,以期可以缩短换把的距离。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随着乐曲的篇幅增大、换把的次数增多,这样的换把就会变成累赘,多余的动作构成音准不稳定的因素。试想,当把手指挤成一团时,那个按弦手指的音准势必受到影响,因为手指任何多余的动作都会影响到按弦手指的稳定性。倘若再遇到一首速度较快、换把较多的乐曲,所有的预备换把动作必将阻碍演奏的速度,因为额外的预备换把动作多占用了乐曲演奏时间,这样就会拖延整个作品的速度。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换把过程中,一定要逐步脱离预备换把的动作,使换把成为一个干净而迅速的整体动作。

一直以来,大提琴的音准都是学习者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无论是在独奏、重奏抑或乐队演出中,拉不准大提琴的音始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现象。笔者希望上述探讨能给广大的大提琴学习者、演奏者、爱好者带来一些学习和掌握音准的启示,通过自身的思考与练习,顺利解决大提琴的音准问题,进一步提高大提琴的演奏水平。

猜你喜欢
手型大提琴音准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白石塔
一个电话耳边响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二胡演奏中左手固定手型的三个阶段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漏斗状特殊手型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