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昭昭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责任意识也是该课程的重点目标,对他们的健康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根据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树立责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难理解,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责任意识的真正内涵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责任意识不断管理自己、提升自己。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环境下树立责任观念。
比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形成责任意识,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熊猫、猴子、小象和老鼠等形象,绘制一个环境不佳、东西乱放的教室,将二者相融合,向学生播放小动物们在教室乱丢垃圾、任意乱画等现象。待学生观赏结束之后,及时向他们提出“它们的行为带给你们哪些感受”“如果我们的教室是这样的,你们还愿 意学习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这样他们不仅能够自觉爱护教室,还能时刻保持教室整洁干净,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逐渐树立责任观念。
二、渗透社会热点话题,培养责任意识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虽然理论是学习知识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践教学自然不能无视,依旧要将其全面落实到位。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定期观看新闻,收集社会热点话题,或者从学生身边作为出发点,让他们广泛整理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素材,有效渗透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当学生在认真学习这些内容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因此,利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往往要比单纯的理论讲解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进一步加深知识印象。
结语:
开展小学道德與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不单单是为了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加强注重教材的应用价值,有效激发他们的学生责任意识,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有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站在社会角度,学会观察生活、拓展视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