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群
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学音乐教师要以现代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思维,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以教育改革的心态,不断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将理念落到实处,积极推动小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形成,让小学音乐教学换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注重个性差异,挖掘音乐潜能
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普遍存在差异,这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教学则是针对全体学生而开展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需要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够被激发出来。
例如,在对《青蛙合唱团》这一节进行教学时,这首钢琴独奏曲风格独特,受到小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青蛙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夏天的夜晚,要高歌一曲,旁边还有池塘的荷花做伴。大家都来试试,用青蛙的叫声或其他方式,营造出荷塘欢歌的热闹景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小组模仿青蛙的声音,营造出美丽的夏夜;有的小组则以自编的舞蹈模仿欢快的小青蛙,也营造出夏夜般的意境。不同个性的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音乐的表达,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现,把学生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
二、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
新时代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突破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促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里,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激发学习热情,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对《大树妈妈》这一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课堂上,让小学生表达对本节课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并体会其中所包含的音乐思想,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素养。教师在对歌曲进行教学时,学生已经对其中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很容易进入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形成与教师良性的教学互动,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选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工作要做到疏密得当、动静结合,才能激发出小学生潜在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从而促进音乐课堂效率的优化。
综上所述,最好的教育是潤物无声式的教育,教师要从简单的教学模仿开始,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创造性教学的探究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更上一层楼,以不断优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推动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