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孙玉芳行述碑考略

2023-09-04 12:55王伟涛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昌邑知县光绪

王伟涛,王 睿

(1.昌邑市博物馆,山东 昌邑 261300;2.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080)

孙玉芳行述碑原立于昌邑市柳疃镇道岔村孙玉芳墓前,20 世纪60 年代被毁弃湾塘,2009 年4月17 日,由其后人发现并捐赠昌邑市博物馆保存。①为撰写本文,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于道岔村公墓近年迁建的孙玉芳墓前又发现孙氏墓碑原件一幢。该墓碑青石质,圆首,高155 厘米,宽69 厘米,厚19 厘米。碑阳额饰双龙戏珠纹,边饰回纹,上款题“光绪拾贰年九月谷旦”,中题“皇清例授文林郎、拣选知县、庚午科举人孙公讳玉芳字兰卿之墓”,下款题“孝男象晋、象生暨孙守约立石”;碑阴额饰团寿纹,边饰花草缠枝纹,题“辛山乙向兼卯酉三分,丁卯丁酉分金;坐胃土雉五度,向氐土貉三度。地师:营陵七品职衔辑五杨瑞麟;石工:潍阳季文泉镌字”。该碑最初应与行述碑同时竖立。

一、碑文释读

孙玉芳行述碑为青石质,碑额、碑座遗失,碑身长192 厘米、宽80 厘米、厚24 厘米。碑阳稍有残损,四周饰变形“卐”字纹,阴刻楷书15 行,满行71 字(见图1,图2),释读如下:

图1 孙玉芳行述碑碑阳拓片

皇清例授文林郎、拣选知县、孝廉孙兰卿先生行述碑

光绪乙酉秋,孙兰卿先生以疾卒于里。荫霖闻之流泣曰:呜呼,先生竟数奇若斯耶!以先生经世之学,在在以成德望后进,初终诏士,不惜谆谆,曾七秩未颂,而遽捐馆舍,岂非命乎?为忆从学之时,及门多人,惟仲兄小莲与荫霖受教尤笃。及仲兄云亡,先生每哭之恸,曰:“吾生平寄托,惟此两弟子耳!何天夺吾小莲之速也。”盖属望荫霖兄弟不以流俗终其身,至殷切焉。乃三十年间,仲兄谢世,荫霖不才,又无以传先生之学。而先生竟逝,痛何如也?先生姓孙氏,讳玉芳,字兰卿,号畹村,世居昌邑潮海街。父辑五公,例赠文林郎,托业于伯都讷境,重义好士,经营累钜资。邑之士人游讷者,咸依赖之。昆季五人,先生其季也。伯兄雪舫公,颖悟嗜学,每与先生相启发。先生性天超卓,读书辄不忘。年九龄旋昌邑故里,及廿年游郡庠,食饩而后,乃复至讷。荫霖季父通政公少与先生同砚席,知先生甚深,往延至家,嘱荫霖兄弟奉教焉,朝夕训诲,稍无倦容。为文之外,必教以做人、立心、处事之法。尤恪尊“朱注”,居恒好读《左氏传》,常与诸生上下议论经史,以至稗官野乘,靡不参究。课业之余,尤好谈兵,其于古今战守攻围之法,无不核其终始。当咸丰、同治间,捻匪扰昌境,先生集乡众堵御,亲身搏战,志在歼贼,奈众寡不敌,为贼所陷,里人素德先生,计脱之。洎乎同治庚午科,先生举京兆,座主倭文端公一见许之曰:“真庠序准绳也”。坚欲延诲其子弟,先生终以亲老辞。居家数年,每与同人析经义,功名仕进澹如也。为长于本城书院,得裁成而掇科弟者不一其人。岁丙子,讷城建榆荫书院,阖讷诸生皆愿奉先生为法式,季父乃修书延求,先生遂至讷。当是时也,先生凡三至讷矣。主院五年,一以简朴安静端士习。佩其教者,胥化端谨,不问而知为先生弟子也。先生惟简古忠直,一如畴昔,有所誉者无虚词,有所非者当面责其过,而不为苛刻之论,故皆惮先生之严,而又乐亲其易也。与人不计多寡,洁于辞受,而不自为高。尤善于处家,尝曰:“家庭岂得尽顺境?只要出以爱之之心,严以教之可也。”暮年析箸后,先生多让,所得修脯悉畀弟以经理。或问□故,先生笑而不答,盖意实济弟之急而又不欲显言之也。其笃于内行又如此。呜呼,先生往矣!其懿行可传者,未能罄述,第撮举所知,勒之青珉,以无忘纪实之训焉耳。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现任广东省按察使司伯都讷受业门生于荫霖顿首拜撰。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记名御史伯都讷□□□□□钟霖顿首拜书。

□绪拾□年九月□□。

孙玉芳行述碑碑阴受损严重,字迹较多漶漫。碑首中间刻“受业门生”四个大字,“受”字残损大部,下部双钩阴刻“仝顿首拜”四字。门生姓名8行,每行9 人,共计72 人,衔名基本完整者仅50人。

(第一行:)……堃;丁丑进士、工部主政于观霖;庚辰连捷进士、刑部主政王熙鋆;钦加同知衔、丁丑连捷进士、分发福建署宁化县知县刘乃赓;□□同知衔、□戊连捷进士、即用知县、现任涞水县知县于蘅霖;□□□□,分发浙江□□知县高鹏飞;丁卯科举人、兵部郎中锡纯;壬午科举人王文珊;甲子科誊录、候补知县于岱霖。

(第二行:)……岁贡生锡恩;附贡生于若霖;乙酉科拔贡何清永;乙酉科优贡谭奉章;乙亥科副榜王守钧;恩贡生于湛霖;廪贡生张文泉;廪生张以俊。

(第三行:)……加二级……;廪生孙俊堂;太学生姜百熙;九品职衔徐化堂;贡生李学尧;廪贡生夏永稐;庠生于藻霖;庠生邢□□。

(第四行:)……廪……;副贡……;庠生于□□;庠生王□□;庠生孟继祉;从九品李学孟。

(第五行:)……海;……□昌;……胡克昌;□□李鹏举;贡生李学山;□生郑湧泉。

(第六行:)……□文泉;……徐瑾堂;……姜述鬲;……梁怀颜;附贡生王景芳;增生王鼐勋;庠生于霖承;庠生杨继文;太学生□□□。

(第七行:)……高卓□;庠生孟昭荩;庠生王永煜;庠生刘子云;岁贡生晋昌;庠生萧文荟;庠生王华鼎;庠生郑延福;庠生姜中孚;……史凤□。

图2 孙玉芳行述碑碑阴拓片

(第八行:)明广和、徐振东、刘均、郑学章、李玉珂、孟广镐、郭永学、明有章。

二、孙玉芳生平考证

根据碑文所载,并结合《昌邑县续志·卷六·文学》孙玉芳小传,[1]627可知其生平大概。

孙玉芳,字兰卿,昌邑潮海社人(今柳疃镇道岔村)。其祖上于乾嘉时期闯关东,落户吉林伯都讷厅(今吉林松原市),至其父孙辑五,以经营累巨资。孙玉芳幼读诗书,过目不忘,九岁时由伯都讷回昌邑,二十岁中庠生,邑人吴颖思①吴颖思,昌邑吴家新庄村(今属柳疃镇)人,廪贡生。学识博雅,著有《易卦集说》四卷、《知非子存稿》二卷、《燕子诗》百二十首。其堂兄吴克思,著名学者。、徐河清②徐河清( 1810—1868) ,原名镔,字华野,号萌泉,昌邑徐家北逄村(今属都昌街道)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科举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进士,历官贵州瓮安县知县、镇宁州知州、署贵东兵备道兼理思南府知府。擅诗文,著有《养志堂集》《齐东韵语》。曾督修凤鸣书院。皆以国士目之。后复回伯都纳,因与潍县同乡、道光甲辰科进士于凌辰少年同窗,相知甚厚,被于氏延为西席,教授其兄弟子侄。咸丰、同治间,孙玉芳再回昌邑,逢捻军侵扰,遂召集民众抵抗,身陷重围,赖乡人用计脱困。同治九年(1870),孙玉芳中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主考官倭仁称赞“真庠序准绳也”,欲聘其为西席,以亲老辞。回乡后,受聘主讲昌邑凤鸣书院③昌邑凤鸣书院: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县刘扬廷等倡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后,改为昌邑县立高等小学堂。,言传身教,诲人不倦,门下士取得功名者甚多。同治十一年(1872),伯都纳建种榆书院①种榆书院:创修于同治十一年(1872),坐北朝南,有大厅3间,东西跨院各5间,东为“培英堂”,系童生学习讲堂,西为“右文堂”,为士绅议会场所,西厢房5间,是厨房和夫役寝室。中厅后建有六斋,每斋正房3间,各悬匾额为:尊德斋、乐道斋、居仁斋、由义斋、知言斋、养气斋,为童生学舍和寝室。“种榆书院”“培英堂”匾额为潍县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状元曹鸿勋书,六斋匾额为工部主事于观霖手书。书院每年肄业童生三四十人,盛时达六十余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次年改为榆城学堂。,为该城最高学府。[2]光绪二年(1876),受于凌辰邀请,孙玉芳受聘种榆书院第一任山长,主讲五年,出其门者多擢高科登显仕,吉林文风于斯始盛。告老回乡时,众弟子为之建碑曰“共仰山斗”。关于孙玉芳生卒年,《昌邑县续志》小传[2]627语焉不详。据《孙玉芳行述碑》记载“曾七秩未颂,而遽捐馆舍”,“光绪乙酉秋,孙兰卿先生以疾卒于里”,可知孙玉芳于光绪十一年(1885)病逝,年近七十。由此上推,孙玉芳约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

孙辑五有五子,孙玉芳最幼,根据孙玉芳年龄推断孙辑五应为乾隆中后期生人。碑文记载,孙辑五“托业于伯都讷境”,则孙氏家族于乾隆后期、嘉庆初期便闯关东来到吉林,是昌邑较早闯关东的家族之一。在此前后来到吉林的还有原籍昌邑北乡四甲潮海社小湾庄(村不存,地今属柳疃镇)的王君行,原籍潍县东乡(今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小东庄村)的于居安。于氏家族与王氏家族联姻,后世与孙玉芳或为同门,或是师生,数代交好。

三、孙玉芳的昌邑门生

孙玉芳曾主讲昌邑县凤鸣书院,行述碑中所示昌邑籍门生著名的有刘乃赓、高鹏飞、孙俊堂、梁怀彦、刘均等人。

刘乃赓,昌邑刘家新郭村(今都昌街道刘辛村)人。据《昌邑县续志·卷五·选举》:“刘乃赓,(光绪)丁丑科进士,任福建清流县,丁忧服阕,选广西兴安县,署修仁县。”[2]591

高鹏飞,字程九,昌邑大章村(今属于围子街道)人,擅书法。据《昌邑县续志·卷五·选举》:“高鹏飞,(光绪)癸未科进士,河南即用知县。”[2]591碑文为“分发浙江即用知县”。

孙俊堂,昌邑人。据《昌邑县续志·卷五·选举》,其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恩贡,议叙六品衔,善属文,曾参修《昌邑县续志》,任“校阅”,所署职衔是“候选州判,恩贡生”。[2]599、551

梁怀颜,昌邑南隅(今都昌街道南隅社区)人。据《昌邑县续志·卷五·选举》:“梁怀颜,附贡,选安徽建德知县。”[2]600光绪二十二年(1896),蒙山东巡抚李秉衡以其家“八世同居”奏请旌表,奉旨建坊。②据举人孙淦《梁氏八世同居记》碑,原碑藏昌邑市博物馆。

刘均(1846—1927),字叔平,昌邑辛置村(今属都昌街道)人。赋性孝友,治家勤俭,品行端方,被举为村长。办理公益不辞劳瘁,遇有争执诉讼辄为委婉排解,里人咸悦服。光绪三十一年(1905)举乡饮大宾,钦加五品衔,县尹特奖“望重桑梓”匾额。民国成立后,创建本村学校,被推为名誉校长。任村长二十余载,直至老年始将村长、校长各职先后辞退。其一生济人急难之事不胜枚举,人称为忠厚长者。[3]

四、孙玉芳的讷城门生

孙玉芳一生曾三至伯都讷,幼年之外,二十岁中庠生后应于凌辰之邀就教于于氏家塾,晚年受邀任种榆书院山长五年,门生广布,科甲蝉联,从行述碑阴的“门生题名”可见一斑。

吉林于氏原籍潍县东乡小东庄(今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始祖于居安于乾隆五十年(1785)闯关东,落户伯都纳厅太平川(今属榆树市黑林镇)。其子于龙川务农经商致富。于龙川有三子,凌奎、凌云③于凌云(1801—1870),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举人,任会试誊录、议叙知县。、凌辰④于凌辰(1803—1884),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举人,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进士,历官工部都水司主事、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等。。门生题名中可释读者有于氏8 人,分别是于荫霖、于钟霖、于观霖、于蘅霖、于岱霖、于若霖、于湛霖、于藻霖,其中于岱霖、于湛霖是于凌云之子,其余六人均为于凌奎子。

于若霖(1883—?),凌奎长子,附贡生,候补知县。

于观霖(1835—1880),凌奎次子,字筱霖。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进士,官至工部主事。

石英砂岩风化残积土与片麻岩全风化土层均为管涌土,在矿坑排水影响形成高水力梯度时,均具备发生小颗粒迁移的管涌现象,造成边坡的渗透变形,可以引起风化层渗透性增强,第四系孔隙水漏失加速,也可能导致边坡失稳。风化土层一般为粉质砂土,为含细粒粗粒土,风化土层物质特性决定了土的固结、渗透变形,影响其工程地质性质,使其对矿山防治水与边坡稳定均具有重要性。

于荫霖(1838—1904),凌奎三子,字次棠、又字樾亭。咸丰八年(1858)戊午科举人,咸丰九年(1859)已未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

于蘅霖(1837—?),凌奎四子,字子坚,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举人,十三年(1874)甲戌科进士,历官直隶束鹿县、涞水县、万全县知县。

于钟霖(1851—1890),凌奎五子,字幼堂。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

于藻霖,凌奎六子,附贡生,候补知县。

于岱霖(?—1902),于凌云长子。副贡生,曾任乡试誊录,同治九年(1870)任山西神池县知县,后调高平知县。

于湛霖,于凌云三子,恩贡生。

受孙玉芳教诲,于氏族人重视讷城教育。种榆书院建成后,经费困难,于若霖与其弟于观霖捐助学田,出租作为书院经费。于观霖为书院制定条规,题写六斋匾额,诸生亲承指授。

孙玉芳的讷城门生中较著名的还有王熙鋆、锡纯、王文珊。

王熙鋆,字式庵,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举人,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进士,任刑部主事。

锡纯,姓乌雅氏,吉林北关人。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举人,任兵部郎中。

王文珊(1844—1918),吉林近代教育家。原籍昌邑北乡四甲潮海社小湾庄(村已无,地属柳疃镇),五世祖王君行于乾隆十三年(1748)闯关东落脚伯都讷厅乌金屯,再迁卡岔河东二道荒王家沟。其父王廷元(十世),母为于凌奎之女。王文珊自幼在于家读书,受教于孙玉芳,中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举人,先后出任种榆书院第四和第八任山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后,在省立师范馆任教,并兼任省乡土志编辑馆副编辑。光绪三十三年(1907),倡导建立吉林中学堂,任学堂监督。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办省教育总会,任会长。在吉林地方自治会会长松毓的支持下,建省立女子师范学堂,任学堂监督。民主革命兴起后,革命党人宋教仁、林伯渠等来吉林宣传革命,王与宋、林结为挚友,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王文珊为吉林的教育事业耕耘五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人才。吉林著名爱国者和革命者谢雨天、穆木天、王希天、王朴山(王文珊四子)、孙宗尧等都得到他的教诲和资助。1918 年10 月,王文珊在省立图书馆馆长任上病逝。

五、由孙玉芳行述碑看吉林理学传承

科举考试是传统士人的进身之阶,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是传统社会中的一张厚重的人情关系网,由此形成了古代学术的传承体系。

孙玉芳行述碑中提到的“倭文端公”,即倭仁,蒙古正红旗人。道光九年(1829)乙丑科进士,历官至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是清末著名理学家。倭仁充任乡试、会试考官和读卷、阅卷大臣达十八次之多,可谓门生遍天下,叶名琛、胡林翼、张之洞等晚清名臣皆出其门下,其理学地位既在师友中得到认可,又在众多的弟子门生中得以流播。

孙玉芳治学“尤恪尊朱注”,其中取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时的主考官正是倭仁。倭仁对孙玉芳极为赞赏,“一见许之曰:真庠序准绳也”,并欲聘为西席。于荫霖自幼聪敏好学,师从孙玉芳,得其口传心教,受益颇丰。同治初年,于荫霖官翰林时,“倭文端公为理学名臣,公相从问学”“一以朱子为宗”。[4]后来虽长期为官,然仍潜心理学,史载“荫霖晚岁益潜心儒先性理书,虽已贵,服食不改儒素,朱子书不离案侧,时皆称之”。[5]因孙玉芳、于荫霖与倭仁的师生关系,吉林理学因此成为倭仁理学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语

孙玉芳先后受聘主讲昌邑凤鸣书院、太平川于氏家塾、吉林伯都讷厅种榆书院,受业门生中科甲登第者甚多。尤其是其掌教吉林,开创吉林理学一脉,为吉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碑文所涉及的昌邑孙氏、王氏和潍县于氏家族作为潍坊地区早期闯关东的代表,秉持同乡互助理念,以农商立业,以文教兴家,完美诠释了山东人质朴向上的可贵品质。孙玉芳行述碑的发现,为以上史实提供了直接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昌邑知县光绪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怎能说没人知道呢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昌邑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20分钟办结”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没头脑
青石碑
昌邑大姜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
青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