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刘钰昕,黄 卫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游泳作为传统的基础运动项目,在竞技体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茁壮成长是我国游泳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3]。要培养世界游泳冠军,须依靠科学选材和多年系统训练,尽可能提高成才率[4-5]。在游泳技术中,呼吸是影响水中技术动作节奏和游泳成绩的重要因素[6],竞技游泳比赛4种泳姿对呼吸的控制有不同的要求。其中,蛙泳、蝶泳及自由泳在水中身体呈俯卧姿势,运动员需要从水下抬头呼吸,对呼吸的节奏控制有一定要求,特别是自由泳和蝶泳,对呼吸的要求更高。和其他泳姿不一样,仰泳是人体仰卧在水中游进的一种泳式。仰泳时头面朝上,目前对仰泳的呼吸没有严格的要求。仰泳的呼吸节奏是否会影响游泳成绩,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为探讨控制仰泳呼吸节奏对11~12岁青少年100m仰泳成绩的影响,本文选择20名上海市杨浦区业余游泳学校11~12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10人)与对照组(10人),对照组按照日常训练模式进行训练,实验组进行相关实验训练,探讨不同呼吸节奏对11~12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影响,包括测验成绩、肺活量指标等的变化,为进一步完善仰泳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游泳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竞技游泳运动主要分为4种泳姿,分别为蝶泳、仰泳、蛙泳和爬泳。其中,仰泳是人体仰卧在水中游进的一种泳式,仰泳时身体自然伸展,平直地仰卧于水面,需要运动员在游进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身体位置,从而减少人体在水中的阻力。现代仰泳的完整配合动作由6次打水、2次划臂、1次呼吸技术组成。要竞技仰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需遵守3R原则,即节奏(rhythm)、放松(relaxation)、转动(rotation)。其中,节奏包括动作配合节奏和呼吸换气节奏,需要注意身体的协调发力和呼吸的配合,使划水力量最大化。
呼吸控制训练的理论探索已走过漫长的过程,控制呼吸节奏对游泳节奏及速度有重要影响[7-8]。常见的呼吸方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此外,运动中的呼吸方式还有同步式呼吸法、非同步式呼吸法、自由调节式呼吸法等3种。其中:同步式呼吸法是指每做一次动作进行一次完整呼吸,呼吸与动作同步完成;非同步式呼吸法是指动作次数与呼吸频率不相等;自由调节式呼吸法适用于小强度锻炼或动作富有变化的运动。由于仰泳呈仰卧姿势,口鼻均在水面上,可以采用自由调节式呼吸法。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竞技能力和运动技术、参与活动的肌纤维类型、新陈代谢等相关[9]。人体中的三大供能系统(ATP-CP、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可以为游泳运动员进行能量补给。本文所指的短距离游泳是指比赛时间少于85s,也就是50~100m。
上海市杨浦区业余游泳学校11~12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2017级)。6~10岁的青少年属于竞技启蒙阶段,11~14岁青少年处于运动技能形成阶段,15~18岁的青少年处于竞技发展的专项化阶段, 而11~12岁的青少年正处于运动技能形成阶段。
实验对象男女各10人,随机抽取10名运动员为实验组,10名运动员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实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网站输入关键词“游泳训练”“仰泳技术”“青少年游泳”等进行检索。同时,对游泳的教学方法、影响仰泳速度的因素等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 观察法
根据研究目的,用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录像机记录运动员的游程,由此辅助观察。
2.2.3 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前、中、后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2.4 实验法
1)实验设计。实验对象在相同的训练条件下进行5年的业余体校队训练,并且在此之前未学习或实施过本次实验所需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手段。实验为期8周,进行3次100m仰泳测验,测验以杨浦区业余体校季度达标赛和组内测验的形式进行。除此之外,还进行3次肺活量测试,通过上海市选材育才科研服务监测(形态机能测试)和高精度数显电子肺活量测试仪自行测试的形式获得肺活量指标数据。
2)实验训练计划。将实验分为2个周期,1~4周为第一周期;5~8周为第二周期。具体训练阶段分为基本动作适应周(第1周、第5周);高强度训练周(第2~3周、第6~7周);赛前训练细节周(第4周、第8周)。对照组由主教练执行常规训练计划。
第1周、第5周通过讲解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基础训练手段使运动员掌握6次打水、4次划臂动作、1次呼吸的仰泳技术动作及适应到边前5m憋气的技术动作。周中安排一节基本有氧训练课,保持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状态。
第2~3周、第6~7周进行高强度负荷训练,培养运动员在高强度无氧状态下保持动作和呼吸节奏稳定性的能力,提高短距离仰泳竞技成绩。以3天为1个小周期,其中,2天高强度无氧训练,1天陆上训练或有氧恢复训练。进行高强度训练时,须注意训练周期和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2周高强度训练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出现疲劳状态,为保证100m仰泳测验成绩更加真实准确,将第4周、第8周作为赛前训练细节周,将细节训练融入赛前调整计划, 使运动员既可维持速度感,又可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调整。
3)实验组训练要求。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根据6次打水、4次划臂动作、1次呼吸的仰泳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在重点训练计划中佩戴鼻夹,并安排助教协助监督运动员。
10名运动员在实验干预前期(2021年10月31日杨浦区少体校第三季度达标赛)、实验干预中期(2021年11月29日队内测验)、实验干预末期(2021年12月31日杨浦区第四季度达标赛)分别进行了3次100m仰泳测试。与运动员交谈得知,实验干预前运动员所接触到的仰泳技术教练员并没有强调呼吸与手腿配后的节奏控制, 也未习惯在最后5m憋气冲刺到边。实验干预中不断强调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重要性,通过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专项负荷强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运动员通过8周的实验后能形成动作自动化,最后测验时能无意识地做到6次打水、4次划臂动作、1次呼吸的仰泳技术动作及在短距离100m仰泳最后5m憋气冲刺到边的技术动作,实现竞技水平的提高。从数据来看,每次测试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进步最大的运动员实验后成绩提高3.51 s,在第一训练周期成绩提高了1.23s,在第二训练周期成绩提高了2.28s。
由表1和表2可知,经过2个训练周期后,对2组进行了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成绩均值为1 min 11.29s(71.29s),对照组平均成绩为1 min 15.18s(75.18s),2组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平均值差值
表2 对照组实验前后成绩平均值差值
通过对比实验组运动员实验前、中、后期平均成绩发现,实验初期到中期(即第一个训练周期)100m仰泳平均成绩提高较明显,但在训练中大多数运动员的反馈是不习惯此技术动作,需要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呼吸控制上。实验中期到后期(即后4周的训练),100m仰泳平均成绩相比中期测试成绩仍有提高,比原始成绩平均提高2.37s。实验最后1周运动员形成动作自动化,在呼吸控制与细节把控上都有较强的技术意识概念。
对照组按照主教练的常规计划进行训练,中期测验成绩相对于原始测验成绩平均增加0.04s;最终测试成绩比原始测试成绩平均增加0.43s。分析发现,对照组相对于实验组技战术能力较弱,前后分段安排不合理,心肺能力分配较差,细节把控不到位。
实验组运动员在8周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专项训练中安排了3次肺活量测试,测试时间和方式是2021年10月27日由上海市选材育才科研服务监测(运动员未干预实验前)、2021年11月27日使用高精度数显电子肺活量测试仪自行测试(运动员干预实验中期)、2021年12月27日使用高精度数显电子肺活量测试仪自行测试(运动员实验干预末期)。数据显示,一段时间、一定负荷量和强度的控制仰泳呼吸节奏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这说明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不一定局限于大运动量训练,也可通过一定时间、一定负荷量和强度的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训练来实现。
通过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专项训练可使11~12岁青少年运动员100m仰泳成绩得到显著提高,体现在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水下潜泳腿能力及肺活量都有所增强。
实验结果提示:11~12岁青少年运动员100m仰泳成绩可通过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专项训练来提高, 有助于教练员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训练计划,更细致、精准地安排短距离仰泳技战术练习。
在采用控制仰泳呼吸节奏的专项训练中,教练员需注意运动员手腿呼吸配合的协调性及手腿形成的合力。训练中运动员疲劳后易出现主观能动性不足等问题,教练员需实时关注运动员的身心状态,根据每位运动员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调动其训练积极性。